《活着》读书分享

《活着》是作者在听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时激发的灵感而即时创作的。作家写作还是写内心深处最想表达的一切观点,余华当时就已经意识到他在理解了事物后,不再停留在表面的愤怒和不满,而是做到对于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超然物外!我内心极其赞同这个观点,这个观点也绝不是余华第一个先提出的。在阅读萨特的作品时,我记得萨特也是这种观点。不知萨特是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观点的?

善与恶只一念之差,没有绝对!日常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总是陈述事实,往往被他人认为是负能量,所谓的抱怨!其实不然,美好的事物总是远在天边,而身边总是充满了丑恶!而人类又往往无法忍受太多的事实!

阅读《活着》看字面确实也是讲述活着的人,是通过长寿的富贵回忆他目睹着自己的一个个最亲爱的人的死去。余华一点也不避讳死,书中没几句话就谈到了死。《在细雨中呼喊》也谈到了一个个的死去。死是无法避免又很自然的事。谈死也是为了让人更加珍惜生命,享受生活。余华的作品具有悲剧的魅力,看似悲却处处给人以感动、力量、希望、幸福、善良。

《活着》读书分享

作者开始写作时采用了第三人称作为叙述者,可一直不成功。最后他选择了第一人称来讲述故事,让富贵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样“我”虽然过着苦日子,却自己一点也不觉得苦。我看着有时候觉得富贵咋就那么命苦,可心里有时候又挺羡慕他的。尤其是他们日子特别穷,一家人都快饿死了,可他们每个人都为这个家尽各自的最大努力。

富贵的家族开始特别富有,他爸爸败家子,吃喝嫖赌,没败完家。上梁不正下梁歪,到了富贵彻底败了。人由穷到富容易适应,可从富到穷,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住的!富贵虽然开始也不适应,但是他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他完全放下富家公子的架子,非常吃苦耐劳。

在他富有时,老婆怀着孩子,他都又踢又打更别提骂了。可等他真正和老婆过苦日子时,她老婆都发现他变了。越来越懂得体贴老婆了。

富贵败完家之后,他的父亲很快就死了。家里穷,他丈人心疼他怀孕的老婆家珍,就接回了家。在富贵富有时特别混账,他每次都让妓女背着他从丈人米行门前走过。家珍在丈人家生下了儿子有庆。算是一喜,家珍依然非常爱富贵。他们的女儿在他落魄后,被抓去当兵时发烧成了哑巴。在他打仗那段时间,他母亲也得病而死。

他们经历的是大炼钢那段时期,生活随着政策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富贵的财产是输给了龙二,龙二过了4年地主生活就被枪毙了。富贵或许就是因祸得福呢!在枪毙龙二时,富贵还真是又怕又喜。

整个故事都是一天之内“我”做在地头听富贵讲的富贵的一家。

富贵的儿子有庆特别擅长跑步,因为他每天来回学校家里地里跑个不停。有一天校长夫人生病需要献血,有庆积极献血结果抽血过多直接死亡。好人好报不可靠啊!孩子多无辜多善良多懂事。刚才离家前还风风火火活蹦乱跳呢!一会儿功夫,身体冰凉!简直就是噩梦。

富贵的哑巴女儿,凤霞出嫁时特别威风。女婿是个城里人,勤劳致富,人心底善良,对凤霞特别好。名字叫二喜,他是个偏头。就是脖子伸不直那种病。凤霞婚后过着幸福的日子,可没多久因生孩子大出血死了。家珍在女儿死后没多久就平静的死了。生下了一个男孩叫苦根,就得叫苦啊!儿子跟着爸爸过苦日子,可到头来苦根爸爸又出事故死亡了。

一家人都一个接一个的离开。剩下了富贵和苦根,一老一小。可就这样的日子也没过几天,苦根生病死了。富贵觉得他是罪魁祸首,他败家导致一家人都一一死去。

剩下他一个人,他就兑现了给苦根买牛的承诺。也是他看到那个老牛将要被宰杀时流泪,他怜悯老牛。畜生也是有感情的,我确实听说牛在被杀时会流泪哭泣。

他叫他的老牛富贵,他与老牛相依为命。苦根活着时叫外公有时候也叫富贵,名字其实就是一个称呼而已。我觉得这样挺好,孩子喊的既亲切又幽默。

故事非常悲,但一点也不悲观!人在面对苦难时,没有一点要逃离的感觉,无比自然和勇敢的面对苦难并战胜苦难!开始觉得富贵是个十足的大混蛋,最后他成了英雄!他不仅在苦难中活了过来,而且幸福的体会着生命!

《活着》读后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余华的小说《活着》,它讲述了一个叫徐福贵老人的一生,他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平实的叙述中,诉说着主人公的一生的苦乐哀愁.看完后掩卷沉思,内心沉重,感觉有说不出的悲——悲凉,悲哀,悲伤……似乎人生所能经历的不幸都降临到了主人公身上.想着主人公的经历,禁不住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穷光蛋.他唯一做对的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

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就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

自从做了佃户,为了一家人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面对是选择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

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

"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 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可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看到这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如此荒唐,如此草菅人命,这是什么样的社会。而主人公,他活着,因为家珍,想着往日种种,徐福贵撑了下来,跟着他受尽苦难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的女儿凤霞嫁人了,女婿虽是个偏头,却极好,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头.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可是,这简单的幸福又终结在凤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来了,凤霞却死了.三个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希望——苦根,艰难的活着.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了一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这是主人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至是死亡.《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个事实.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