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孩子,毁在了父母的价值观上

  导语:尽最大努力完善自己的三观,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分享一篇励志教育文章,欢迎阅读。

有多少孩子,毁在了父母的价值观上

  有多少孩子,毁在了父母的价值观上

  文 | 李月亮

  01

  小时候有个邻居弟弟,常来我家玩。

  他每次去,我的玩具、硬币、贴纸什么的,就要丢一些。所以我很排斥他来我家,其他小朋友也一样。

  有次我们遇到他妈妈,七嘴八舌地告状,说我们丢了什么东西,而这些,很快都出现在他身上。

  原以为他会得到一番教训,结果被教训的却是我们。

  他妈妈皱眉撇嘴,厌烦地说:

  “不就那点破玩意儿吗,让他玩玩怎么了,玩够了,他就还给你们了。”

  事实上他从没还过,我还曾听到他妈跟人炫耀:

  “我们孩子,不用花钱也总有玩儿的。”

  他19岁那年盗窃入狱,没人感到惊讶。

  02

  有个远房叔叔,很能干,也很抠,做瓦工赚了不少钱,但都攒着,舍不得吃舍不得用。

  家里没一件像样的家具,女儿穿二手衣服长大的,需要付礼的红白喜事人情往来,他们夫妻从不参加。

  而他女儿,后来也成了这样的人。

  她现在一家幼儿园上班,据说因为穿着打扮太破旧,常被孩子家长误认为是保洁员。

  她也从不参加同事同学的婚礼,别人请她吃西餐,她回请麻辣烫。

  有次园长重病手术,大家集体凑钱买礼物探望,她不出钱,也不出面。

  后来同事们的集体活动,就基本不带她了。

  她结婚时,订了十几桌的婚宴,只坐满了两桌。诺大的房间,冷冷清清。

  想来,她的人生,也是如此吧。

  03

  我大学老师有次说她带过一个学生,特别优秀,是校学生会主席。

  可惜,毕业后就回了老家十八线小城。

  当年她觉得这么好的一块料,落在县城可惜了,力劝他去北京,还帮他联系了一份很好的工作。

  他不愿去,觉得回老家做个公务员就很好。

  老师打电话给他爸,想让他劝劝。

  可他爸气壮山河地说:

  “当公务员多好啊,一辈子铁饭碗,衣食无忧。”

  “我们小县城可好了,现在也是高楼大厦什么都有。”

  “我们就盼着他回来呢,去哪儿也不如回家。”

  老师终于明白,这个男生何以如此坚定地要回老家。

  她说:

  “不能说在县城当个公务员不好,但也得看人。他回去,实在是屈才了。这孩子要是去大城市,很可能要干一番大事业。”

  04

  一个女同学离婚了,因为没有生儿子。

  她公婆重男轻女到变态的程度,口口声声儿子才是自己的,女儿都是替人养。

  她老公从小听惯了父母对没儿子的`亲戚朋友的嘲讽讥笑,根深蒂固地认为:

  不生儿子就没脸见人,就对不起列祖列宗。

  闹得厉害的时候,我们都去劝。

  她老公眼泪汪汪,一遍遍说:

  “我们俩感情特别好,但是没有儿子,我真觉得活着没意思,而且我三代单传……”

  现在他已经再婚,又生了个女儿。

  听说他跟第二任老婆不太和睦,他隔三差五身上就挂伤。

  不知他现在活得有意思么。

  0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这任老师有多重要?要多重要有多重要。

  他们决定了一个孩子的出厂设置,给他的人生输入了最原始也最重要的信息——连*都不用,直接在一块白板上随意植入。

  好的坏的,他必须照单全收。每个孩子,都曾把父母的话奉为真理。

  “妈妈说不能吃糖”

  “妈妈说穿短裙丢人”

  “妈妈说上学没用”

  这是我们言行的全部标准和依据。

  要在读过很多书,经历过很多事情后,我们才会逐步调整这些信息,取精华去糟粕。

  只是常常,我们虽然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已经知道父母的话不是金科玉律,但“妈妈说”依然深植于我们的潜意识。

  就算隐约感到哪里不对,奈何打不过之前强大的浓墨重彩的观念植入,挣扎再三,还是扭转失败。

  于是,很多人被父母的三观绑架着,一生都不曾独立。

  而没有任何父母是完美的,有一些还非常不完美,不完美到足矣毁你一生。

  所以,当我们长大成人,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独立思考,重新审视父母的意志。

  在思考和决断时,比如你觉得生女儿很丢脸、赚钱多比前景好的工作重要、回县城要好过留在北上广……

  你要问自己:

  “这是我的想法,还是我父母的想法?”

  “这想法对吗?”

  然后扩展思路,尽你所能,做出真正来自你的判断。

  妈妈说的话,有的对有的不对。不对的部分,你要警惕,要清醒,要大刀阔斧去修正。

  这样,你的人生,才是自己的。

  而如果你已经为人父母,就必须更加警醒,多读书,多见识,多思考。

  尽最大努力完善自己的三观,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千万别让自己的愚蠢、保守、短见,毁了孩子一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