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策略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一般是对语文学习的能力层级进行拆解分化,通过专题复习来逐项落实考试大纲对考生语文能力的要求。那么,在高三第二轮复习中,我们怎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我们的建议是,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以考试说明为基础,以考纲要求的语文学习能力层级为核心,抽象出各专题之间相通的规律性的东西,对专题进行整合,以此为突破口,优化学生解题思维,进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对专题进行有机的优化整合。
一、在识记层面整合字词的音、形、义
考纲指出: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从考纲来看,考查识记能力的题型有:字音、字形、文学常识、名句默写等。这些题也是历年各省市的必考题型,但复习过程中不应壁垒森严,而应彼此沟通、前后勾连。
以形旁定义
对于汉字中的形声字,可以根据形旁辨识字义,由一个偏旁理解几乎所有含有这一偏旁的字,这是一种高效的识记方法。如“阪上走丸”的“阪”字,从阜,从反。“阜”字甲骨文写作解,像山崖边的石磴形,用以表示地势或升降等意义。“阜”字作为写在字形左边部首变形为“阝”,因此含“阝”多与山崖、台阶、地势有关,如陡、陕、陂、陌、陨、阪、阵、陆、际、防、阴、阳、阶等等。这样就好理解阪是斜坡的意思,就不会辨不清到底是“阪上走丸”还是“板上走丸”了。同样,就不会误将“陨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中的“陨”误认作是“殒”。这一个字可能涉及字形、近义词辨析、名句默写等题型。
2.以义定形
有些汉字词语容易写别字,如果结合字义来识别,在解答字形辨析题时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方法在默写中也是很有用的。2014年全国大纲卷情景默写考查了荀子《劝学》的句子“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横线上要填“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考生在答题时往往把“鳝”的偏旁“鱼”误写为“虫”。其实,按照意义定音的方法想想这里的“鳝”是鳝鱼,是一种鱼,而不是昆虫,就不会写错字了。当然,古诗文还有通假字、古今字等现象,以义定形还要活学活用。如2014年辽宁卷名句默写“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__,_______”,这里横线上要填“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个“尊”字就往往被误写为“樽”。其实这两个字是古今字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的学生在默写时出错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在理解层面咬文嚼字与整合术语概念
考纲指出: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高考对理解层级的考查涵盖了字、词、句、段、篇等方面,而以字词句的考查为重点。在这个层面,我们要整合与词句理解相关的题目,强化学生咬字嚼句的能力。就字词理解而言,我们可从以下角度整合:
1.以词辩句
在辨析病句的时候,可以尝试通过辨析词语的含义辨别语句是否含有语病,像并列不当、搭配不当、语义重复、表意不明等问题的病句都可通过词语含义来辨别。如2014年江西卷病句选项“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中,“可说”就是“堪称”的意思,语意重复,应删去。类似的错误还有许多,如“凯旋而归”“付诸于实践”“这些莘莘学子”“正方兴未艾”“您令郎”“我的拙见”等。对于这些错误,如果能够在二轮复习时整合文言文专题与病句专题的复习,帮助学生打实文言基础,养成斟酌字词的习惯,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2.以境析词
词语的意思在具体的语境中,可以有具体的语境义,要强化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含义的意识。如2014年新课标Ⅱ卷诗词鉴赏题:“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这两处“灯前”所表达的诗人的感情是不同的。韦诗从“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惆怅”“月”的语境可判断“灯前”透露出诗人的孤独与无奈。郭诗从“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明月随船送到家”的语境来判断,“灯前笑说”描写了渔人待客的热情,主客之间无拘无束、愉快交谈的生活情境。根据语境判断词语的语境义,不仅在诗词鉴赏中会涉及,在其他专题题目中也会涉及,如文言实词的.解释、文言虚词的比较,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词语理解,语言运用题中的新词汇解释等题目,都是考查考生理解词汇语境义的能力。我们在复习中可以把相关专题整合在一起,有效强化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意识,训练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必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事半功倍。
3. 整合术语概念
从考生的实际备考来看,考生经常遇到术语概念不清而误答的问题。如2014年新课标Ⅰ卷诗歌鉴赏第一小题:“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有的考生就是因为不明白“阕”这个基本概念而不能准确地判断有效答题区域,而造成误答。此外,在实际考查中,问修辞格答表达技巧,问表达技巧答表达方式等皆因不能准确识别术语概念而造成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语言表达等相关题型的失分。
所以,我们不妨做这样的一个拓展,把相关常考易错的术语概念做一个梳理,使学生能够心中有数。如帮助学生理解比拟、排比、反复、设问、比喻、夸张等修辞格的概念及使用这些修辞的表达作用,对词性、句子成分、句子类型、表达方式等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明白这些概念,做题时就不会因不明概念而失分。
三、在分析综合层面强化逻辑意识
考纲指出: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现代文、文言文等阅读题目。在整合这些题目时注意强化逻辑意识。
我们比较熟悉复句中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即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解说关系、目的关系等。其实,在句与句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也存在着这样的逻辑关系。如2014年新课标Ⅰ卷第11题第(1)小题:
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这个选项的分析是错误的,一个是从这几句话看不出“谋财害命”的意思。另外,通过阅读后文得知老人是担心他渡湖有危险所以拒绝他渡湖。选项分析的“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就显得很突兀,属于强加因果。
再如2014年北京卷文言文阅读《偃虹堤记》,其后题目的选项分析:“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其实,结尾段写了作《偃虹堤记》的三个原因:1.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太守受人民拥戴。而不包括“百姓安居乐业”,这属于无中生有,强加因果。
类似的分析综合的错误类型还包括因果颠倒、张冠李戴、颠倒黑白等。这些都属于逻辑性错误,仔细阅读、认真辨别,是可以轻松做对的。如2014年新课标Ⅱ卷科技文阅读第1题选项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原文说“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是说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而没有像选项所说的“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这个错误就属于无中生有。
在科技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以及语言表达类题目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句内、句间甚至是段间的逻辑关系,注意那些表明逻辑关系的关联词,如“因此”“进而”“但是”“如果”“而且”等等,弄清楚其间的逻辑关系,准确判断逻辑语义重心,进而准确理解句意、段意乃至整篇文章的主旨。
四、在鉴赏评价层面上要理清答题思路
考纲指出: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都有鉴赏题,特别是对于重要词句的赏析,思路往往是一致的,可以放到一起来复习。其答题点一般有:点明语言技巧,阐述词句含义,结合思想感情指出表达效果等。
如2014年广东卷鉴赏万树的《望江怨·送别》,题目为:“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此题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阐述诗句的含义,点明其所运用的拟人修辞: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得太早。然后阐述其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作者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另外还要分析其中运用的衬托的表现手法,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分析其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全词以景衬情,委婉含蓄地将景和情表达得韵味十足。
再如2014年天津卷《枣香醉人》的阅读题:“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先点出画线语句中语言技巧的特点,即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树的奉献、衰老和爷爷奶奶的一生类比,而后阐述其表达效果并结合语境分析语句的深层含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二位老人的奉献,表达了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这样将现代文阅读、诗词鉴赏等专题中对词句鉴赏的题型加以整合,找到其相通的地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分析鉴赏题的答题思路。
五、在探究层级强化规范意识
考纲指出:探究,指探讨疑难的问题,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都可以进行探究能力的考查。探究题的考查主要是促使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只要观点从文本出发,言之成理,答案不必千篇一律。对这部分题目的整合,要注意个性化解读不是没有限制。如2014年新课标Ⅱ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鞋》,设了这样一个探究题:
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这道题的题干已经规定了其答案有两个。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形式、思想内容、人物塑造等几个方面对其加以论述。对于前一个观点可以如是论述:①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②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的诗意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为一体;③从人物塑造上看,“后记”的“真实”事实,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对于后一个观点我们可以如此分析:①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②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③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
我们归纳出答探究题应遵循这样的基本规则:必须从文本出发,必须观点明确,分析要条理清楚、合情合理。探究,是放;规范,是收。考生能恰如其分地理解文本,答题时才能收放自如,而跨文体的训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六、在表达应用的层面上左右逢源
考纲指出: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表达应用着眼于实际应用,综合性很强,是对各种语文能力的一个大检阅,所以,前面所提的整合方法,都可以在表达应用层级变通应用。
表达应用对应的典型题型是作文,作文的审题就可以借助阅读的方法,审出作文的侧重点与限制信息。例如,对于2014年高考天津卷作文,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材料第一句与“比如说”后面的两个例子构成解证关系,那么材料的重点在第一句,而第一句的关键词是智慧芯片,所以,整篇材料都是围绕智慧芯片展开的,考生的行文应该扣住它来写。其次,挖掘智慧芯片的象征意义。智慧芯片,功能强大,实际上它是被科技人员“发明”的,所以,它象征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再次,明确材料的倾向性。材料描述的景象虽然令人向往,但有些滑稽,令人反感,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智慧芯片能给我们储备物理公式,却不能代替我们探究思考;它能让我们背诵诗词,却不能带给我们审美体验……由此,可以明确,材料暗示考生要对智慧芯片进行辩证认识。科技虽对于我们生活至关重要,但绝不能代替人类的因素:科技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只有合理运用才能真正地造福人类。另外,材料导语 “联想”“思考”两个词提示了作文的文体倾向。联想,提示考生作文可以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写成议论文、记叙文都可以;思考,是理性的,提示考生作文可以写成议论文。
以上的分析过程就是用阅读的方法审作文题。推而广之,作文的拟题训练、拟段落主旨句训练、开头段落训练、分论段落训练、总结段落训练、材料整合训练、材料意蕴分析训练、材料变通表述训练、仿写文采句训练等等,都可以和相应的其他考点整合。
第二轮复习就是要打破专题壁垒,寻找各专题、各题目中解题思维与答题技巧的共同之处,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