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观后感800字推荐

导语:廊桥遗梦是为婚外恋找借口,我无意反驳。只是生活太悲苦了,何以不能幸福,何以不能顺其自然的相爱。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廊桥遗梦》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廊桥遗梦》观后感800字推荐

篇一:

“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罗伯特.金凯不知道在这个出轨与出门一样容易的年代,赞美这个故事会不会让人认为是为婚外情披上感性而美丽的外衣。《廊桥遗梦》。一个讲述发生在中年人身上的四天爱情故事。

“1965年的一天,弗朗西斯卡独自在家。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向她打听曼迪逊桥的所在。她带他来到桥边,完成工作后他采了一把野菊花送给她以表谢意。弗朗西斯卡心中泛起了一种特别的滋味,于是邀请他去家里喝茶。夜色降临,她送走他后竟有一种依恋的心情。于是前往罗斯曼特桥,将一张纸条订在桥头。次日,罗伯特发现了纸条,并接受弗朗西斯卡的邀请。入夜后,两人在弗朗西斯卡家*进晚餐,伴着音乐,二人相拥共舞,最后一起走进了卧室。此后两人整日厮守在一起。然而弗朗西斯卡不愿舍弃家庭,两人痛苦地分手了。当她在1982年3月,得知罗伯特的死讯后,收到了他的项链和手镯以及当年的纸条。弗朗西斯卡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其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 ”故事的前半部分其实冗长而闷,从他们要分离开始才一下变的好看起来。罗伯特要带F走,而弗朗西斯卡想到她的丈夫一生善良从未伤害过谁,她的小女儿才16岁,很快也要面对爱情......她又不忍心。有些决定,当时不做以后就永远都没有机会了。从此F如此痛苦,她只有靠不断的收拾家务才能感觉安心。或者这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以F的性格,假如她跟罗伯特走了,她的家庭在小镇人们的议论中就被毁了,她的余生也将会在悔恨中度过,那时她就会对这份爱产生怀疑,慢慢这爱就会变质,变成折磨两个人的武器。在雨中,罗伯特望着弗朗西斯卡的眼神真让人心碎,我想那一刻谁都会希望F的手打开车门跑去和罗伯特在一起,而F的手把在车门把上,她在犹豫,迟迟不动,她倚在车座上,压抑着泪水目送罗伯特的车远走。

或许对浪子来讲,最吸引他的就是那种家庭型的温柔女人,(比如萧十一郎与沈碧筠。)而每个女人心底都会期望有一个罗伯特那样的情人。粗犷、不羁,又认真、温柔,内心强大,自始至终以自己的力量控制着生活,又能在岌岌可危中达到固若磐石。这样的男人会让你体会到最高处的天与最深处的渊,心灵与身体的各种美、各种痛。难得,他又如此的长情。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身上有种民谣时代的沉静、敏感与执拗,让人敬而生畏。那畏惧类似与某种安全感。当罗伯特意识到F会因为眷恋家庭而不会跟他走时,眼神深深望过来,温柔中带着某种无助,那是一种让人心碎的力量,那力量让人心疼悔恨却不会害人。而梅丽尔·斯特里普端庄、善意,笑容中有种成熟女人才有的理解力。弗朗西斯卡对罗伯特说:“当一个女人有了孩子,她的一个世界被打开了,而另一个世界同时却被*了。”这让人一下就想到自己的母亲。在每一个孩子的心目中,母亲似乎都是没有情欲的。她永远都是在做家务。那些被琐碎生活掩盖的美丽与哀愁,仿佛从来都是跟她们无关的事。我想,不同的是F是个幸运的女人吧。人间最奢侈的两种爱她都拥有。“我知道你有过自己的梦想,我很抱歉我没能让你快乐。”临终前F的丈夫对她说。他也是懂得妻子的心的,他只是不晓得该如何去做。许是这爱都太奢侈了,所以弗朗西斯卡注定受苦。“我的一生给了家庭,我的遗体就留给罗伯特”。这是F的遗嘱。F的儿女起初如何都不理解母亲的背叛,当他们读完母亲的日记,看见罗伯特留给母亲的遗物及罗写的那本《四天》时,他们终于从母亲的故事中得到对于爱对于家庭的感悟。电影不断穿插弗朗西斯卡儿女读日记的叙述方式显然过于刻意与生硬,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与梅丽尔·斯特里普两位老戏骨的细腻传神表演却盖过了所有瑕疵。突然意识到张婉婷拍《玻璃之城》也是用了这种结构。港生和韵文的儿女因为各自父母的去世互相诋毁,在解密的过程中却领悟到父母的真爱,从而摒弃前嫌走到一起。

就这样呵。生活总是充满遗憾,而回忆总是美好的。有种凉薄的看法:有些爱情,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在一起的时光短暂,还来不及厌倦。

篇二:

《廊桥遗梦》:“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杯具

在我所评的这几部电影中,《廊桥遗梦》是最能够代表情欲电影的一部了。虽然长期以来它被冠以家庭伦理大片一类的名号,但是这部十三年前的电影,放映当年便在美国引发了离婚狂潮。引进中国后,据说同年国人的离婚率也窜升了几个百分点。外遇这个词,正是从这部影片开始深入人心。从这些实际的社会现象你至少能够看出来,《廊桥遗梦》绝对不是一部教育片,更起不到促进社会安定团结的作用。它以一个基督受难式的杯具结尾,让全球观众突然意识到情欲世界的丰饶完美,会在某个时刻颠覆我们的道德观、人生观。

还是上初中吧,读赵本夫的小说《黑蚂蚁蓝眼睛》,读到废寝忘食。他在小说里塑造了一个鲜辣生动的神秘失忆女子,在某一日,突然出此刻一个天灾过后的村庄。一户贫农兄弟四人为了争夺她的归属权险些反目成仇,最后,她成为兄弟四个共有的女人,为他们生儿育女。

他形容女子赤身侧卧时的曲线,仿佛高山流水,令人仰止。她的丰乳肥臀,拥有着最原始奔放的血性,和令人在瞬间情欲迸发的力量。

他把这个女人叫做“地母”。

很多年后,看到电影《廊桥遗梦》里的弗朗西丝卡,我才忽然明白,地母一样的女人,究竟拥有怎样的特质。在这个美国乡村农妇的身上洋溢着强大的母性气息,散发出泥土一般自然烘培的温热,青草曝晒过后的芬芳。

《廊桥遗梦》故事情节简单,叙事节奏舒缓流畅,像一首田园诗。背景是美国依阿华洲的一个小镇。

他出现的时候,天空湛蓝得仿佛施了咒语的深海洋面,没有一丝波澜。庄稼油绿,空气微熏,漂亮的白色木屋在阳光中慵懒而安宁。美国乡村的生活看上去如此安逸,让人年华悄悄似水流去而不自知。

她在勤勤恳恳地埋头做农活,那个身穿素色棉质连衣裙的背影几乎显得臃肿而笨拙。她的丈夫和一双儿女带着饲养的牲畜,去城里参加农业展览会。家里只剩下她,和一大堆未完的家务。她的一头棕色长发高高挽成希腊发髻。这种原本高贵的发型,却因为随意地梳理,在耳鬓垂下许多碎发,随着微风轻轻舞动,给忙碌的她凭添了一份随和柔美的气息。

他停车问路。他的车泥泞陈旧,布满灰尘。可见是长途跋涉。来自华盛顿的车牌更证明了他异乡人的身份。他衣着整洁,口吻彬彬有礼,态度优雅柔和。他良好的修养完全不同于她身边这个小镇上的人们,粗鲁无礼,慵懒邋遢。

她没习惯于陌生人的突然造访。绅士的他,对于她这样一名普通农妇那种尊重平等的目光,给予了她一种奇异的温暖和被人重视的愉悦。为他指路的时候,因为本性腼腆,她的手在不停做着小动作,时而拍拍额头,时而轻抚裙裾。他有点惊讶地盯着她,为了她那与年龄完全不符的娇憨迷人的态度暗暗称奇。

常年农妇的劳作,生儿育女后,她的身材过于健硕了些,在廉价衣裙的包裹下看得不甚真切,却散发着成熟到极致、贤良忠贞女子才会有的丰韵。对他不啻为莫大的吸引。她注意到他在打量她,脸在阳光和目光的双重直射下,渐渐泛出红晕。脸上不时滑过小姑娘似的天真羞涩。

常年在野外摄影的流浪生涯让他面临与最恶劣自然环境的竞争,一双长腿类似于豹类动物,矫健有力,性感撩人。他浑身上下散发着无可争议的雄性魅力。或许他曾是一位情场老手,或许多年穿梭于林莽之中的单身生活让他充满了对于性的本能渴求,或许用镜头捕捉动物的习惯让他异常敏捷,她在他此刻的眼中,就是一只驯良可爱却不可捉摸的雌性动物。一个情欲的象征符号。空气在四目相投间升温,意识到彼此间的吸引力,她心猿意马。

欲,是一种初次见面就会产生的情感色彩,通常发生在有着丰富性阅历和强健体能的男女之间。他们都健康而对于生活充满热情向上的渴望,不满足于现状,并且,对方身上所拥有的特质,正好是他们自身稀缺的那一面:

他浪迹天涯,缺乏稳定的家庭,嘘寒问暖的爱人,以及亲切舒适的生活环境;她活在小镇闭塞的人群中,生活单一而缺乏新鲜。有限的人际关系像四面竖起了高墙,压抑了她内心所有的梦幻。她不得不有意去让自己变得庸俗粗陋,适应环境。但是对于优雅的渴望,像水一样充满了她肌肤的每个细胞。他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点是那么卓尔不群,他无疑是她狭窄见识面中相比而言最完美的男人。是她梦幻的载体。他对她感兴趣,让她略有自卑的心里充满莫大欢欣。

为了佐证我将《廊桥遗梦》定义为情欲电影,我来说说其中几个极具情欲色彩的细节。它们是如此具有说服力,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证明了导演,也就是这名男主角的扮演者伊斯特伍德的伟大。作为最后一个西部牛仔,他收敛了铁骨铮铮,眉目含情,丰富的肢体语言和不时语带双关的多情对白,确实演活了风流倜傥而情深似海的罗伯特金凯。

镜头一,弗朗西丝卡没穿鞋的赤脚。镜头给了她的小腿脚踝至脚跟这一截一个特写。我不认为男人们都有恋足癖,但是她赤脚行走的那一种风情,以及背部特写,臀部占据了视觉聚焦点,不啻为强化了初次见面的情欲挑逗性——即使她是完全无心的。情欲通常是电光石火间,无须酝酿。也防不胜防。

镜头二,肌肤接触。在他的车上,闭塞的空间让他们因为彼此间本能的性吸引而局促不安。聊天中他说到他曾去过她的家乡。她本以为那是一个偏远小镇,无人知晓。这个情节对于拉近两者的关系,起了飞跃的作用。这时,他拿烟的手,无意擦过她的腿。肌肤的接触让她如电流透过全身,旋即语无伦次。她必定在思考他这个动作究竟是否出于故意。她已经不能再自欺欺人,漠视双方这种强烈到几乎窒息的吸引力。

镜头三,敞胸露怀。弗朗西丝卡是属于闷骚类女子。多情女子多属此类。深夜,她读叶芝的浪漫情诗。她隐约听见异响,跑到院子里,发觉无人。走廊上晚风惬意,她情不自禁解开睡袍,将一丝不挂的裸体迎向风吹来的方向。将一个中年女子的情欲骚动以如此诗情画意的形式表现出来,说明了她被抑郁的部分人性隐秘,以及渴望舒张的情欲心理。

镜头四,接他的电话。她将一张纸条订在桥头,邀请他共进晚餐。她把储蓄的零钱统统拿出来,专门去镇上买衣服。在服装店,她选中一件深V领的礼服裙,看了看标价又放下。她的手在自己难看的裙子上擦了又擦,最终决定将礼服买下。

此时,他在咖啡厅看见一个因为有婚外恋而遭到小镇人们肆无忌惮非议和嘲笑的女人,当她离去后,他意外看见那女人躲在车内哭泣。他打电话给弗朗西丝卡,慎重地问她,这样的共进晚餐是否会给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她当然懂得他话语中的含义,他迟早是要离开的,如果有了流言蜚语的不幸发生,也只有她独自留下和应对。但她以非凡的勇气告诉他,她无所畏惧。放下电话,她像是做了什么重大的决定,浑身瘫软,表情中有一种被击中的虚弱,一种献身的热望。二者博弈。虔诚动人。当她买下那件充满暴露感的礼服裙,对于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显然已经有所预谋和准备。

镜头五,他借用她的浴室洗澡。她抚摸着片刻之前他以前沐浴、喝啤酒的浴缸边沿,她的脸因为幻想而绯红,低低呻吟。当她换上礼服裙光彩照人地出此刻他面前,他的惊愕让她深深迷醉和自赏。低胸设计将她前胸那道深沟显露无疑,感光面料更展示出她丰满的腰身和臀部跌宕起伏的曲线。

共舞。呢喃。交心。做爱。用交心而非调情这个词,因为影片中的对白,没有因轻浮而让人产生恶感。男女主人公都是那样冷静而深情,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感受互相交付。情欲是一道桥梁,他们涉过彼此的心河,才发现竟有那么多共通点。即使他们境遇不同,此前人生没有交集,但是,他们彼此渴望的特质,正好在对方身上予以闪现。情欲的力量,二者更是旗鼓相当。所以,男女之间棋逢对手的关系是最可靠的关系。其中一方太弱或者太强,都是一种缺损,会加倍消耗感情。他们的一切却奇迹般的咬合,丝丝入扣。

《廊桥遗梦》里超多的情欲铺垫,几乎与感情划上了等号,足以乱真。但那里有一个先后顺序的问题。欲,被我们认定为一种动物性。而爱,则是一种对这种动物性经过抑制、权衡、牺牲、奉献等等人为精加工之后,相对稳定和宽广得多的感情。欲是本能,而爱要自律。对家庭深怀职责感令弗朗西丝卡在私奔的最后一刻慧剑斩情丝,罗伯特金凯许下承诺,决不再来打扰她的生活。

他们践约而行,彼此遥遥相望。也许是这场为时四天的情欲冲撞太过于完满和稀缺,他们用尽所有力量将关于对方的一切揉进了自己的骨髓中,混合着血液奔流。二十年后,这场情欲交集最后煅烧出能够被称为感情的物质。直至死亡,让他们解除那个守口如瓶的约定。弗朗西丝卡在遗书中骄傲地告诉一双离异儿女,她的一生没有虚度,因为这样一场人一生只有一次、绝大多数人们一生也没能遇到的感情。她的儿女最终理解了她。

弗朗西丝卡和罗伯特金凯之间最动人的情节,不是那短暂的四天时光,而是分离后滂沱大雨天,他们在镇上相遇,她身边坐着农夫丈夫,车窗外是浑身湿透狼狈落拓的他;

是他揪心的等待,无声的告别,最后一次挣扎的邀约;

是她在这一瞬间泪流满面却欲走未走的剧痛;

是她此后继续常年如一日地辛勤打理这个家,和身边那个从未懂她的男人一齐衰老,看儿女长大;

是她和他彼此怀念的日日夜夜,情欲的潮起潮落,岁月的无情冲刷;

是她丈夫死后,她发现原先他早已知晓她的秘密,给予她的体谅和缄默,以及令人扼腕的歉意:我明白你曾有过那么多的梦,可惜我没能给你;

是罗伯特金凯先死于她,再也没有重逢的结局。

我想这部小说作者的本意是想透过《廊桥遗梦》来歌颂男女主人公为家庭职责感所做出的牺牲,这种歌颂也是建立在肯定了这份感情的基础上。但是当《廊桥遗梦》被伊斯特伍德搬上银屏之后,他和梅里尔斯特里普的深情演绎,让一个更响亮的声音爆发出来:为了一份家庭职责就活生生斩断人与人之间如此缠绵悱恻的情感,完全不尊重个体的价值,太灭绝人性。建立家庭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是人性得到满足是生存最起码的尊严保障,一个农夫名存实亡的家庭被保全了,以牺牲掉两个有血有肉的人为代价。那份残忍不言自明。

于是,电影《廊桥遗梦》激发了人们对于道德约束的强烈不满,导致众多家庭分崩离析。虽然,普通人的故事中,你未必像弗朗西丝卡在遇见罗伯特金凯以前那么贤良淑德,我未必像罗伯特金凯,有着身为女人便难以抗拒的风度翩翩风流倜傥。我们更没有一个风景如画的麦迪逊桥,和漫山遍野的春花烂漫,为这场生命的意外邂逅增加美感。

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用的比喻绝妙无比,女人是朱砂痣还是蚊子血,通常只是相对论。若换一个男人,饭粒子也能变成明月光。弗朗西丝卡对于她的农夫丈夫来说只是一个农妇妻子,对罗伯特金凯却是生命中最强劲的激流。若没有罗伯特金凯的出现,她将如一朵再普通但是的乡野小花,自生自灭。是他让她看见、触摸、占有了感情,再将她内心的梦幻保鲜。

选取一个男人,选取一种命运。找到那个懂得赏识你、疼惜你的男人,是你务必对自己尽到的义务。否则,你将成为另一个弗朗西丝卡。因为你永无满足。

以后,她还要继续以妻子的本分和农夫丈夫一齐生活,包括做爱、使用同一个浴室。在她以后,身强力壮的他也许不会就此与所有女人绝缘,继续萍踪浪迹。这与我们曾听过的王子公主的童话不符,但是我喜欢《廊桥遗梦》的杯具结尾,因为它带给了一个牺牲的样板,让我们明白如何避免《廊桥遗梦》式的杯具发生在我们自身,因为现代社会的我们,道德力量在减弱,人性的份量在加强。很难说这是一种幸还是不幸。社会在进步,还是礼貌在退化。

《廊桥遗梦》在全球引发的离婚大潮,正是被剧情感动的人们身体力行,在向这位基督殉难式的可敬农妇致以最高敬礼。

篇三:

在这个千金之诺似已粉碎,爱情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的年代,重读传世爱情经典《廊桥遗梦》。被金凯德和弗兰西丝卡一生中只在一起度过四天,然后怀念一辈子的爱情故事深深感动。

罗伯特.金凯德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为拍摄古老的罗斯曼桥而来到艾奥瓦,弗兰西丝卡,艾奥瓦一农场女主人,两个孩子的母亲,活力健康!两人相遇罗斯曼桥,一见钟情,在一起度过灵与肉交融的四天,弗兰西斯卡为了家庭,忍痛拒绝了金凯德的私奔请求,从此,两人艰辛控制自己再不见面,相思一生直到生命尽头的爱情故事。

你来看妈妈的照片,我从来没有见过她这样子,她放荡不羁,*自在,头发随风飘扬,脸生动活泼,她真迷人,这不是照相的美,而是由于他为她做的一切,让她变得那么美!读着弗兰西丝卡女儿口中的母亲,回忆起一位友人,再次陷入感情的漩涡,那甜甜的笑容,半生里未曾见过,站在那里,俨然已经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恐怕这就是爱情的魔力吧!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当两个人,纯粹被对方强大的感情和肉体的力量所征服的时候,可能真是此生无憾难忘了!

弗兰西丝卡是个有夫之妇,强烈的感情没有让她失去一个做母亲妻子的理性。西方国家,追求性爱*,按这个,弗兰早就跟金凯德出走了,可她没有,她死后留给孩子们的信里写道:孩子们,为了我们的家,我选择留下来,请你们相信,我一直平静地爱着你们的父亲,我过去知道,现在仍然知道是如此,他对我很好,给了我你们俩,这是我所珍爱的,我不会忘记这一点……多复杂的人性!弗兰是对的,人世间,爱有许多种,爱情亲情友情,不管是哪种情,首先,我们得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然后才能安详的活着……所以,弗兰和金凯德有着至死不渝的爱,分别后,只是爱在心底,再也没有任何来往,思念一生……这就是人性的闪光点。试看当下,错终复杂的婚姻关系,比比皆是,人人都想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释放枷锁下的人性,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还是以尽量不伤害他人为底线吧!……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里永远吟唱的主题,它让人幸福快乐让人更美好。廊桥遗梦让我们懂得,生活是实际的,梦,就留在心底吧!它也能让人幸福快乐,如心底的一盏灯,同样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笨拙之笔写不出《廊桥遗梦》的魅力,只是凭自己初浅的看法,随性涂鸦一二。期待后续再读再悟,正如生活在继续,爱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