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临近高考怎样调整心态
高考前20天,考生心态的重要性是不用说的。说“大势已定”可能不妥,但一定要认识到接下来的努力绝不是为了成为一匹黑马,而是为了守住自己的“档次”,最好高到这一档的最高档。因为不得不说,一个在高考前20天想要实现超越、创造奇迹的考生,是不可能调整好心态的。就像一个卯足劲要写满分作文的,作文最容易跑题一样。
以下心态不要力戒:
一、“背水一战”的心态
有这种心态的人往往是学习态度较好、对自己要求较高的学生,越到考前越悲壮,摆出一幅“老子拼了”的姿态。其实这类学生的知识储备已够应对高考了,正常发挥就行了,该考成什么样能考成什么样大体定型,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以一颗平常心,按时有规律地复习、查漏补缺,高考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一塌糊涂”的心态
快要高考了,突然感觉自己的知识“漏洞百出”,自己的成绩“一塌糊涂”。其实这件事至少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第一,是考生在不断的复习中知识和能力提高了,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才会出现这种“越复习感觉自己越差”的情况。人的知识越多,画的圈就越大,知识的边界的未知知识自然感觉更多。第二,考前考砸了也不全是坏事情,让你发现问题,把试卷上的问题解决了,弄懂了,就成功了,不必难过;现在不考砸,还非得等到高考再砸吗。
三、“时时暗示”的心态
根据动机的“浴缸曲线”理论,高考是一个复杂工作,并不能像简单劳动那样“时时暗示”会提高劳动效率。“时时暗示”适得其反,只会影响效率。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当你晚上睡得晚的时候,你默念三遍“我要快点睡着”然后规定自己一定要在一分钟内睡着,这八成是睡不着的。要想睡着,那就要有我只是躺一躺的心态。有不少同学用来暗示的时间太多了:“我要好好听课”,“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我一定能作出这一题”,“这次模拟我一定要考600分”。多做事,少暗示。什么最能减轻人的压力?那就是做事。
四、“我要完美”的心态
考试时一碰到不会的题往往会影响考生的心情,会的也做不出了,这多数是因为考生有完美主义思想。其实高考题一定是要放弃一些的,你想,如果每一题的分数你都要拿到分,那你就是“蛮不讲理”;即使你放弃50分,其他分都得到,你还是要上北大清华的。要对自己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有一些题不会是正常的,有些分不该你得的,有很多题不是出给所有人做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耐心做出自己会的就可以了,不必自责、难过。就像早上同样是锻炼,有人跑百米,有人跑5000米,有人遛小狗,跑5000米的'没必要像跑百米的那样跑,遛小狗也没必要像跑5000米的那样遛,不适合自己的方式结果可以想象。佛家有个烧水的故事,要想得到开水,要么准备足够的柴,要么就把水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就是这个道理。
这四个心态改变了,然后复习中还要养成四个习惯。
一、养成“一次性做题,绝不回头”的习惯。
其实调整考试心态最好的办法是把高考的状态在平时就演练一下,也就是“像高考一样做平时练习”。这句话说来人人都懂,但做到很不容易,平时就是平时,高考就是高考。所以可以做得更具体一些,在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时候就养成做题一次性决定答案,不反复不纠缠不回头,一直做下去,等做完了再回头看。很多考生高考时遇到不会的题过分纠缠,花了大量时间,即使最终把这一题搞明白了、搞懂了,这是不科学的,影响了其他题,影响了整科考试。高考前练习不回头的习惯对于培养高考做题感觉是个很不错的办法。
二、养成放弃部分题的习惯。
二十天,很多题已经没做的意义了,就要放弃。比如:自己一直不会,花了时间也不大可能会的题;需要花过多的时间才能做出来的题,现在不要因为花了很长时间搞出来一道难题而高兴了,这种感觉可能是有害的。你有了一个小时做出来一道难题的经历,如果把这种感觉带到考场上,可能会导致你一科考砸了。现在要像应急方案一样,每科每道题大体花多长时间能做出来,要在考前定下来,考试时超出这个时间做不出来就放弃,留在后面,放弃得很坦然,这是你计划之中的事。
三、养成每天扔掉一些书和试卷的习惯
到了后期,有学生说,桌上书越多成绩越差。这话虽有些绝对,但有一定道理。每天带回家一些书或销毁一些试卷一方面使你把每一次复习都当作最后一次复习,另一方面当桌上的书和卷越来越少时复习更有针对性,考生心态往往会好一些。
四、养成规律生活和学习的习惯
这到后期非常重要,生活不规律本身就说明人不在状态。起床、入睡、用餐、运动,让每件事都在大体固定的时间段里,让一切都很自然。最后一周还要养成,考试时间复习相关考试内容的习惯,比如,上午九点到十一点半这段时间复习语文和理综,下午三点到五点复习数学和英语。
另外家长要注意,不要老是和孩子说,没事的,不要紧张。孩子为什么紧张了,就是因为家长说天天说“不要紧张”,孩子自然就有了紧张的意识。没这事一样,良好的考试心态大多来自良好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