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糖画师的励志创业故事

  关于“糖画”,不知道有多少网友们晓得。就是以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文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在绘制造型时,由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80后糖画师的励志创业故事

  据糖画老艺人白世云、樊德然、黎永成等回忆,相传唐代四川大诗人陈子昂在家乡时,很喜欢吃黄糖(蔗糖),不过他的吃法却与众不同。一代才子会首先将糖溶化,在清洁光滑的桌面上倒铸成各种小动物及各种花卉图案,待凝固后拿在手上,一面赏玩一面食用,自觉雅趣脱俗。

  今天带大家去了解一位80后糖画师的创业故事:

  他叫鄢小刚,一名普通的80后,因为“糖画”这个民间艺术家的身份赢得赞誉和喝彩。当初他用来“讨生活”的手艺,通过商业化的包装后,不仅能解决很多民间艺人的吃饭问题,还赋予了文化传承的意义。目前鄢小刚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负责人,因为擅长糖画,人们称他为“糖画鄢”。

  然而在2005年的冬天,鄢小刚背着沉重的行李走出南宁火车站时,身上只有3元钱。当时是他从江西第二次来南宁。早前他曾在南宁做矿产生意,日进斗金。只可惜时运不济,他被骗光了所有的钱,黯然离开南宁。2005年冬天,倔强的鄢小刚选择回来:“从哪跌倒从哪爬起来。”

  鄢小刚先是在南宁倒卖起了越南特产,渐渐的,经历了人生起落的鄢小刚开始想:“难道这辈子都干这倒卖的工作?”他厌倦了漂泊的.日子,他想做技术活,安安 定定地做一项一辈子的事业。这时,一名老面人师傅的话点醒了他:“小刚,别干这个了,去学门糖画的手艺吧。”2007年,鄢小刚去了四川拜师,花了上万元 的学费,但他不心疼,他觉得学到了技术。

  学成归来的鄢小刚再次回到南宁,他要用手中的勺子和糖浆,开创他的事业。在公园里摆个摊,每天画画糖人,一天赚个百来元钱,他觉得生活挺满足。

  在此期间,鄢小刚接触了很多老艺人,他们有的画糖画,有的捏面人,有的做草编……有的人做了一辈子的手艺,每天赚百来元钱,发不了财,饿不死,生活波澜不惊。从这些前辈身上,鄢小刚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他忍不住思考起来:“难道这就是自己的宿命?也是民间手艺的宿命?”

  2010年,作为民间糖画艺人,鄢小刚受邀参加在广州的表演。他看见了很多和他一样的手艺人,同台表演,一起博得喝彩,一同获得尊重。组织他们参演的,是一家展会公司。

  “把表演作为卖点,卖手艺。”鄢小刚觉得把市场做大,能带动大家都有饭吃。说干就干,鄢小刚开始留意身边的手艺人,联络需要助兴表演的商场、开发商、婚庆公司……如果谁有表演意向,一群由各种手艺人组成的团队,他们身着整齐划一的服装,就会为之奉上精彩的表演。

  “很多年轻人也加入进来了,现在团队里,有不少80后、90后的手艺人。”鄢小刚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的公司成立了,一些手艺人成为公司的员工。

  2013年1月28日下午,南宁市人民公园里,鄢小刚端坐在一张可活动的桌子前,舀一勺糖浆后,迅速把糖倒在桌上的白色画板上,勾勒轮廓,分隔、粘合、勾画……不一会儿,一条“麒麟”跃然画板。周围的人马上发出一片惊叹:“太神奇了!”鄢师傅笑笑,把“麒麟”插在摊前展示,又开始他的下一件作品。

  在将民间艺术商业化的同时,鄢小刚听到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一些老手艺人将他的做法斥之为“胡闹”。有人担忧,如果手艺人都去搞商业运作了,他们还能否专注于手艺的创新和传承,会不会彻底沦为锱铢必较的商人?这些发端于民间的手艺,会不会因过度商业化,最终消失于市集,而走向更加高端甚至是私人的场合,沦为少数人的精神享受?

  对此,南宁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林文成老师认为,将民间艺术商业化,其实是把“双刃剑”。林文成说,民间艺术商业化是大势所趋,如果不进行商业包装,实行产业化发展,在如今这个时代,传统的民间艺术很难传承下来。“不过,商业化也要把握一个度。”林文成说,要继承传统的东西,应该是批判继承,去粗取精,不断创新。林文成建议,将民间艺术商业化,可以将手艺人和管理人分开,管理人员专门进行商业运作,而手艺人只需专注于技术,推陈出新。

  鄢小刚也是这么想的,他一直坚信:“民间艺术的根本在民间,只有回到民间去保护,才能传承。”鄢小刚说,成立公司的目的,只是希望通过规范化的管理,整体上提升文化的品位,然后再以全新的面目回到民间,回到老百姓当中去。“如果忘了这个根本,我们自己也会经营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