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教育的现代化要求及师范生就业市场化问题初探
摘 要:师范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缩小了先进国家教育发展水平差距的大工程。师范教育现代化既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又是师范教育高度发展的一种状态。师范生就业形势严峻已毋庸置疑。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已成趋势。师范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供求总量不平衡呼唤师范教育*改革,供求结构不衔接呼唤我国师范教育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师范教育;现代化;就业市场化
一、推进师范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实现师范教育现代化,需要借鉴前人,继承优良。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立足于中国国情,吸取中外有益的经验,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师范教育理论,从办学方向到培养目标,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材教法到培养途径,从普通师范到幼儿师范、职业师范,都作了全面论述。它所涉及的很多问题,也是今天师范教育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学习和研究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对于建构有*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师范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师范教育现代化的措施
1.建立全方位师范教育培养体系,使师范教育结构多元化
陶行知的广义师范教育思想对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教育功能、结构模式、培养目标、教学机制、管理*等都赋予了广泛的含义:一是确立面向大教育的师范教育办学方向。陶行知主张师范教育必须面向全部学制的要求。全部学制包括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样的教育体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逐步从小教育转变为大教育。大教育也就是陶行知所讲的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二是全方位的师范教育功能。广义师范教育强调培养训练教育行政人员、各种指导员、各种学校校长和职员;不仅要有学历教育,而且要有岗位培训,等等。总之,“教育界要什么人才,就该培养什么人才”。三是多元化的师范教育结构。陶行知设计的师范教育结构模式是立体交叉、纵横沟通、灵活多样、正规化和机动性相结合的。
2.全面审视师范教育的重要作用,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师范教育重要功能的体现。这为教师专业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教师专业化是适应新形势、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师范教育现代化重要标志之一。
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将会使我国独立存在的师范教育体系被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所逐步代替,这意味着师范教育从“师源”到“生源”的开放,即鼓励有能力的'教育机构积极参与教师教育工作;鼓励非师范院校的学校毕业生经过规定的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书,从事教育职业。师范教育将实现教育一体化。
三、师范生就业市场化引领师范教育改革
1.深化改革,宏观调控
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师范生就业市场化过程中显现的问题只能通过推进师范教育改革来化解。同时,就业市场化引领师范教育宏观改革,以实现师范生供求总量平衡。
师范生就业市场化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充分的市场化是必然趋势。市场机制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日益显著,引领师范教育进行改革。如:预测师资需求,调控供给规模。师范教育有关部门要遵循就业的市场导向,加强宏观调控,要根据师资的需求,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就学人口、升学率、师生比,做出三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专业学科的师资需求预测,分别发布全国范围和本省范围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年度预测报告,作为在宏观上调控师范类各专业招生量的依据,以避免因盲目招生造成就业隐患,实现教师供求关系的动态平衡。
2.针对就业市场化的趋势采取相应的对策
针对目前师范学校办学普遍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经验不足、教学条件欠缺而影响办学质量的实际,各师范校学要端正办学思想。要跳出把办学作为本单位创收手段的短浅目标,真正把师范专业作为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专业来办,对不具备办学条件和缺乏社会需求的专业进行裁减;对重叠专业和难成规模的弱小专业进行相应合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各强势专业的办学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切合实际,找准人才培养定位。近年来,师范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并不高,一般以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或校务管理方面的辅助性工作为主,显然难以达到高师院校原本过高的培养目标。针对这些情况,校方应适时改变“精英”培养的观念,把人才培养定位为要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文化知识,并拥有现代化所需的专业素质的现代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