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
一、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的思考
首先:由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秉承“金牌至上”的理念,取得好的运动成绩是运动员职业生涯的首要追求。一旦出现训练、竞赛活动与文化学习活动发生冲突,运动员、运动队都很自然的选择了放弃文化学习。其次,我国运动员竞训安排与文化教学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文化教育强调知识的系统与连贯性习得,要求学生循序渐进,不间断学习,但运动员经常需要外出训练、比赛,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时,文化学习就自然被中断或终止。运动员很难有机会获得系统性的学习,在影响学习进度的同时,也大大影响学习态度和信心。再者,在我国现有的运动员工资评定与退役安置体系中,比赛成绩是判定的重要标准,这就使得运动员在学训选择上,自然倾向于训练,而忽略文化教育,从而导致其在学习自觉性的缺乏,文化成绩也很难得到提高。此外,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其文化教育内容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现阶段运动员文化教育主要以应付国务院规定与参赛资格相关“语数外”三科为主,对其他如思想道德、心理素质,甚至是新技术(如计算机等)普及等方面都很少涉猎,这就使得运动员在综合素质能力培养过程中处于较为落后的位置。最后,在现阶段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主要基地是各地方体校,他们一般集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为一体。由于观念与意识以及其他现实条件限制下,这类体校的文化教育师资力量、教学基础设施配备等方面都较为落后,也很难满足运动员文化知识学习的发展。
二、运动员文化教育发展对策的思考
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面、系统化、有序性的教育过程,既要依照教育规律也要符合运动员运动训练与竞赛特点。要做好运动员文化教育则应针对其问题从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内容、教育理念等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加快运动员文化教育*的改革与完善
1、建立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构成体系
运动员文化教育主要由学校教育、运动队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组成,在现有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其文化教育需求的条件下,适度的加大运动队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支撑力度。在运动队教育中有效利用运动队中教练员、指导员的权威性与思想引导作用,督促并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与态度。在社会教育中,积极广泛地吸纳社会教育力量,开放运动员文化教育市场,鼓励社会教育机构为运动员教育提供更多、更新产品。
2、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对运动员文化教育活动的监管活动,将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放在运动员个人素质发展构架中的重要位置,确保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其次,加大对集训、竞赛运动员的异地教育安置工作,保证运动员文化教育的连续性。再次,就是切实加强运对教练员、行政人员、教师等动员文化教育的工作人员的管理,要求责任到人,确保运动员文化教育活动落到实处。
(二)加快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完善
1、完善多层次、系统性教学体系
在教学内容改革与完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特点,根据运动员的学龄阶段合理安排各教育课程,从义务教育阶段到本科学历教育阶段,拓宽运动员文化教育深造的渠道,保证运动员对文化学习深造的需求。此外,还应加强对运动员退役安置工作中的'文化教育力度,合理构建运动员职业培训,让他们能获得一技之长,帮助其在二次就业过程中的稳定转变。在保证运动员深化文化教育需求的同时,也为体育事业发展培养更为高层次的体育人才。
2、合理完善教学内容,拓宽文化教育知识面
在教学内容的完善过程中,应改现有的单一应试型教育内容为心理健康、道德价值观、应用性知识等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构成。一方面为运动员建立良好的文化知识储备体系,另一方面加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思想价值以及实际技能的素质习得。在完善运动员文化体系的同时也为运动员的二次就业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3、加快运动员文化教育意识的转变
现阶段运动员文化教育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错误认识,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轻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二是明白其重要性但不知道如何办。首先要提高对运动员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明文规定,通过加强对教练员、行政人员、教师的培训,引导队员,让队员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愿意主动投入到学习之中。其次可通过改革运动员考核制度,一方面将运动员文化教育日常工作纳入到高水平运动员选拨,以及运动员专业安置的核算体系之中,从管理层面上将文化教育地位提到了运动员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