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必备的心态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办事更高效、成功更早、赚钱更多、工作更好、人脉更广呢?而条件相似的许多人忙忙碌碌地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谁也不见得比谁的IQ高多少。但为什么就有许多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呢?下面一起看看成功人士必备的心态吧~

成功人士的心态

  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在于人的“心态”。相似的条件,一样的机遇,我们PK的就是心态。拿破仑·希尔说:“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但这很小的差别却造成了巨大的差距。很小的差别在于,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距是成功与失败。”

  很多事情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你可以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向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面的、消极的。这就像钱币,一正一反,该怎么看,正是心态问题。

  无数的事实证明,心态的好与坏决定着一个人发展的方向和生活的轨迹。拥有积极心态的人,能够按照自己选择的道路顺利而愉快地走下去;而一个心态消极的人,在各种压力面前就有可能萎靡不振、精神焦虑,进而无法取得事业上的进步和成功。事业成功的人,往往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位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高效能人士与低效能庸人之间的差别是:高效能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时间和生命。而那些成天忙个不停的人,工作效率不一定好,因为他们在忙碌中心态也很乱。

  上天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公平的,一天中它绝不会多给任何人一分钟时间。因此,你工作效率的高低也将体现在你平时对工作的安排上和对时间的管理上。你对工作、时间的态度,往往也会左右你工作质量的好坏。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要做成什么样的事情,你最终就一定能办成;而你想要多快完成一件事情,你就能多快完成它。这取决于你的态度、你的决心。心态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力量。高效能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是情绪的主人,都很充分地利用了这一软实力。

  第一种、目标至上的心态——没有任何借口地执行

  高效能人士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很“功利”,总是比谁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总是在行动之前为自己画一个很大的框架,然后不断以行动来填充这个框架;他们一旦想要达成一个什么结果,就会调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手段,以最大的热情去完成,从来不会让借口挡住自己的雄心;而一旦这个结果不理想,他们会很自责,认为自己没有尽力,同时一旦有机会,他们还会完成它,仿佛得了强迫症似的。要命的是,他们的“企图”总是能达成。这就是高效能的可怕之处。

  第二种、积极主动的心态——不围绕环境或情绪转

  积极的心态是高效能的黄金法则。在人的一生中,积极的心态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工具,是你能够看透自己的必备素质。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我们。高效能人士都是乐观达人,他们相信自己,相信生命,总是将自己的积极态度放逐在做事的过程中,并能有效地感染别人。

  第三种、追求效率的心态——凡事都要分轻重缓急

  有一位名人在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说:“治国的要领,就像你用圆形的`勺子,在方形的盒子里挖豆花一样。”有人就反问:“这样不就没有办法把角落里的豆花挖干净了吗?”他说:“对,没错,但是你要治理一个大国,就必须牺牲一些东西;如果你每一样事都想把它做到尽善尽美,到最后反而什么事都做不好!”高效能人士的共同态度就是: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才会有成就。

  第四种、寻求双赢的心态——从不陷入“你死我活”

  两个小贩背着酒篓走在去集市贩酒的路上,他俩竟打起了赌来:赢者饮对方一勺酒。一路上,他们不断地赌,也不停地饮,到达集市时,各自的酒几乎全饮尽了。两个人都感到高兴,因为赢尽了对方的酒。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美国商界有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去。”

  第五种、重视沟通的心态——减少无谓的中间障碍

  有沟通才有可能,没有沟通就没有效能。人生不可以后退,但是可以转弯。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你绕过路上的障碍。良好的沟通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合作,能减少误解,能使人觉得自己的话值得聆听,能使自己办事更加井井有条,能增强自己进行清晰思考的能力,能使自己更好地把握要做的事。所以高效能的人都抱着积极的心态,擅长与各种人进行沟通。

  第六种、与人协作的心态——发挥最大化聚合效应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很多成功的高效能人士都对合作极为推崇,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借他人之力,方便自己。比尔·盖茨说:“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说:“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才是最终的大赢家。”

  第七种、更新自我的心态——克服旧我经验的囿限

  富兰克林说:“大部分的人在25岁时就死去了,但直到75岁才被埋葬。”高效能人士从不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知识,他们会时常提醒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比自己优秀的人,因此绝不能停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