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问题举例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家庭教育问题举例,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家庭教育经典案例分析【1】
在多种社会关系中,亲子关系是其中的重要一项,而亲子冲突又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产物。专家表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亲子冲突的形成密切相关,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类型有宽容型的管教方式,这样的方式会容易使子女形成自我中心的个性,专制型的管教方式则会令子女易形成逆反型个性或者退缩型个性,等等。该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亲子冲突?有什么技巧能更好地防止亲子冲突发展为子女的内心冲突?日前,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据深圳市康宁医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医师周云飞博士介绍,亲子冲突常表现为焦虑、抑郁,暴力、离家出走、性行为紊乱、酗酒吸毒及违法行为,其频率、强度与年龄呈“倒U”型曲线发展,其中青少年是最易出现亲子冲突的年龄阶段。如果亲子冲突处理不当,会使亲子冲突发展为子女的内心冲突,使子女容易形成逆反型、退缩型或矛盾型个性。按照亲子冲突造成的子女个性特点,主要分为自我中心型、逆反型、退缩型和矛盾型四种个性。
【自我中心型】 旁人眼中的自私者
案例:13岁的小王自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只要有条件,父母就会满足她提出的所有要求。小王上初中后,父母发现她越来越蛮不讲理,稍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埋怨父母没有事事满足自己、时时关心自己,而且也从来不去体验父母的心情。在旁人的眼里她是一个“自私”的人,只要求别人去满足她。最近因为父母限制她的上网时间,小王离家出走,被家人寻回后前来接受心理治疗。
分析:小王的父母属于宽容型管教方式:他们对小王的行为没有刻意去制订规范,对于小王的欲望和要求都是无条件地都给予满足。这种只顾眼前而不顾未来的管教方式容易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个性,如此一来,子女不需要也不太容易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体贴父母的感受。
应对:周云飞认为,独生子女多受父母的溺爱,子女易形成自我中心的个性,因为她把和父母的相处模式无意识地移植到和别人的交往上,其人际关系会非常糟糕。故父母要为小王制订合理规范,对于不合理要求不予满足,并向小王解释理由。同时培养其延迟满足和补偿的心理能力。
【逆反型】 和父母对着干
案例:15岁的小吴有一个军人父亲,自小其父“按照军队的那一套来管教自己”,如不听话父亲就打骂他。小吴对外人常说其父是“暴君”,事事和父亲对着干,故挨打挨骂成了家常便饭,小吴心里不服也从不向父亲解释,原因是“说了也没用”,宁愿呆在学校也不情愿回家。身材逐渐高大的小吴到后来干脆和父亲对打,母亲忧心忡忡地带他来看心理医生。
分析:小吴的父母属于专制型父母管教方式:一切活动由小吴的父亲决定、判定对错、惩罚,而不必向小吴解释,小吴只能无条件地服从父亲。为了独立和摆脱这种窒息感,小吴使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反抗父亲,以逃离父亲的控制并与父亲疏远获得*,即所谓的“逆反”心理。
应对:周云飞建议,家长要正确看待的一点是,与自己意见不一致是子女形成独立性所必需的。亲子观念的差异多由双方所站的角度不一样,并无绝对的正确与错误之分。鼓励小吴及其父亲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要求对方一定要接受和改变。故除了极少数重要的事情外,父母要学会尊重子女的想法,不要害怕子女会犯错误,要让小吴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在挫折中不断获得成长。
另一方面,儿童和青少年期孩子逐渐想脱离父母的保护,希望自己去做事情,但一旦遭遇困难,又要父母帮忙,否则不知所措。故父母表面上让孩子独立自主,不要太干涉,但发现孩子需要帮助时,能及时伸手,给予协助与支持。
【退缩型】
没有主见
案例:父母对16岁的小张有很高的期待,并过度地关注及付出,母亲事无巨细地替小张安排和代劳。小张小时候,穿什么衣服、理什么发型也要按照母亲的要求去做。开始时,小张有时会反对或耍点小任性,母亲就不停唠叨,直到小张“听话”为止。12岁后小张基本上什么都会听父母的,父母开始很满意,觉得孩子听话省心。但小张稍大后总向母亲咨询后才能对一些问题做出决定,很少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自感无法依靠自己来判断或完成一件事,非常自卑,前来咨询。
分析:周云飞分析称,当父母管教严厉到一定程度时,子女感觉到自己无论什么样的.逆反行为都无法获得*和空间时,此时会出现习得性无助感,表现为退缩和服从行为,此过程称为“叛逆——无助感模式”。叛逆阶段多表现焦虑,无助感阶段则多为抑郁。小张开始时反对,表现一定的叛逆行为。但父母的力量过于强大,最终形成退缩型个性。
父母过于严厉的管教方式,容易形成孩子对父母的恐惧心理,长大后这种行为模式就会移植到社会去,形成对权威的强烈恐惧,易形成社交恐惧。依赖性性格及自卑情绪亦较多见。
应对:父母不要把子女当作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要给子女必要的心理空间,子女的事情让他们学会自己去选择和决定,学会对自己负责,包容子女独立的尝试。同时对退缩型个性要鼓励和表扬其自主决定的行为,让其了解到只要自己通过特定的某些方式(如努力)就会达到想要的结果,让其慢慢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和结果其实自己是可以控制和可以预见的,那么无助感就会慢慢消退。
【矛盾型】
易患忧郁症
案例:小李今年15岁,3岁时父母离异,他跟随父亲生活。父亲离婚后整天喝酒,稍不如意就打骂小李。加之其父对前妻的埋怨,对小李的生活和学习不理不问。小李从小就十分痛恨自己的父母,但“敢怒不敢言”。后来因患抑郁症前来治疗。
分析:周云飞认为,亲子关系中,叛逆和无助感均伴随着对自己父母的敌意产生,如果对父母敌意和愤怒情感处理不当,会使亲子冲突发展为子女的内心冲突,表现为对父母血缘的爱,同时又对父母十分的不满,形成矛盾型个性。此时当子女去爱自己的父母时,因为有恨而爱不起来;当子女去恨自己的父母时,因为有爱而内疚,此时对父母的愤怒情绪无法对外(父母)宣泄,而对内转移,形成对自己的敌意,产生抑郁。
应对:过多的惩罚易形成对父母爱恨交加的矛盾心理,童年时矛盾的情感对孩子的影响是致命的。故通常用空椅技术处理和宣泄对父母愤怒情绪,那么最后剩下的就是对父母的爱,此时敌对的亲子关系自然改善,抑郁症状随之消失。
空椅技术是处理愤怒情绪至关重要的环节。搬来了一张空椅子放在小李的对面,告诉他“明天你回到家,看见父亲就坐在这张椅子上,你想对他说什么吗?”鼓励小李将自己对父亲的不满和愤怒表达出来。此时小李可以通过对空椅子的宣泄、指责,甚至是谩骂,从而使自己获得内心的平衡。
家庭教育不足的四大典型案例分析【2】
对孩子教育过于溺爱
秦海,男,18岁,从小就被家人溺爱。上学后,他开始赌博游戏,钱不够花的时候,经常到处借钱。2008年,秦海已欠了5000元的外债。为了钱,他于2009年4月28日在家里的一只木箱里找到2000元,拿了500元,没几天就花完。5月6日下午,他再次偷走剩下的1500元。
分析:溺爱孩子,这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一个错误,也是导致孩子出现成长困惑的重要原因之一。溺爱下的孩子,通常比较自私,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贴顾惜别人,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比较差,具有极强的依赖思想。特别是孩子一旦把父母的付出当成习惯时,他就会觉得理所当然而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付出。如果某天这种付出停止,或是孩子无休止的索取遭到拒绝,他会仇恨父母,甚至打击报复父母,这就是经常有孩子打骂父母的根源。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握好爱的尺度和原则,不要过于溺爱。多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也可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来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
案例2
对孩子教育过于专制和粗暴
一天深夜,16岁的少年张明在回家时发现父亲又在毒打小妹。在张的家里,父亲打孩子早已成为两代人主要的情感表达方式。父亲经常打骂他们,一点小事,动不动就拳脚相加,时常打得他们伤痕累累。父亲一次又一次的毒打,在张明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这次,父亲对妹妹的毒打激起了他仇恨反抗的火焰,于是他将42岁的父亲一刀捅死。
分析: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忽视孩子的思想,在教育孩子时过于专制和粗暴,动不动就打骂孩子的家长也为数不少,打孩子不仅仅是在肉体上对孩子进行伤害,更严重的是对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孩子一面承受父母的暴力,一面模仿父母的暴力,从而产生暴力倾向。这就是许多孩子在外打架闹事的主要原因。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必须注意方法,不可轻易使用暴力,如果不慎用了粗暴的方法,要及时修复亲情链条,抚平孩子的心灵创伤。
案例3
父母缺乏榜样力量,不能言传身教
杨维,男,16岁。父亲经常打牌赌博,喝酒抽烟,一输钱就喝酒,一喝酒就回家发脾气,摔东西,与母亲吵架,还时常打骂母亲。在父亲负面的影响下,杨维也学会了抽烟喝酒,甚至染上了打牌赌博的恶习,成绩一落千丈,经常逃学。父亲教育他时,他却说:“你自己都管不好,还来管我?要我改可以,那你自己先戒烟戒酒戒赌博,做个榜样给我看看啊。”
分析:不少家长在从严要求孩子的同时,缺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甚至禁止孩子做的,却是他们自己所喜好的。禁止孩子吸烟,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吸烟;禁止孩子赌博,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赌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也时刻在模仿父母,因此,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出现不良的言行举止,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树立榜样。
案例4
缺乏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令潇潇,女,14岁。现在与父母亲情冷漠。拒绝与家长沟通。经常离家出走。原因就在于,父母经常剥夺她发言的权利,有什么事都不得申辩,只能由父母数落和指责。同时,面对她的不足与错误,父母非打即骂,不注意引导。开始,潇潇有什么事还和父母谈谈。但得到父母多次的打击后,慢慢地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基本上不再主动找父母说话,有时父母找她谈心她也不理。时常不回家,一回家就躲进自己的房间里。久而久之,亲情链条出现断痕,造成亲情冷漠。
分析:不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却不管孩子能不能接受,按自己的方式去沟通,这会让孩子反感,甚至拒绝与家长交流,教育就无法进行。因此,家长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须懂得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