诌议“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政治思想教育

  论文摘要: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培养模式,同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推进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发展,将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院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诌议“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学生政治思想教育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近几年,全国各大院校都在尝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院自今年年初推行“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怎样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成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工学结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促进作用

  我们学院审时度势,积极的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大胆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目前员工难寻找的矛盾,又可以解决学校实验实习场所缺乏的矛盾,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空间;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塑造良好品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感受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中人才与人才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中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尤其是经营理念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清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高职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更加端正学习态度,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二)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

  高职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于自我觉醒、自我确立的阶段,思想格外活跃,观念容易改变。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事业风气、企业氛围、企业舆论通过学生的耳濡目染,对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促进高职学生加深对社会发展和职业道德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促使高职学生养成良好品德,促进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职教育融入了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让他们在离校之前就感受到企业严格刚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到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这样就能有效地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到社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社会及工作岗位的时间。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时期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正确引导大学生创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过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可以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市场压力,感受到企业员工的压力,并由市场来评判员工的劳动是否有效,从而激发学生们创新的激情与动力。

  二、工学结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自我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我们从企业顶岗实习的同学中了解到,由于受社会环境、新的学习制度和教学目标等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工学结合模式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和社会上的各个行业的“社会”人进行直接频繁的接触,和社会慢慢溶为一体,面对千差万别、复杂多变的实习环境和社会环境,面对潜在的、不可预知的各种风险,加之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对社会的认知度不够,并受社会上各种现象的影响。学生表现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尤其表现为心理上的不适应,之前在宽松、浪漫的校园文化氛围下,学生在象牙塔里过的是悠闲自得的生活;而进入工学结合的模式后,学生从允许犯错误、各方面不作过高要求的学生迅速转变为对产品质量有严格要求的责任主体。同时,工学结合,意味着学生既“工”,又要“学”。面对着新的工作环境以及新的人际关系,如何把握好“工”和“学”这两者的平衡,如何适应社会的“流水线”作业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恐惧和逃避的不适应心理。加之提前接触到经济繁荣发展背后社会所隐的问题,甚至还可能使其对社会现实产生片面的认识,进而影响到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2、受新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影响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主要局限于课堂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个人道德修养。但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的就不能只是停留在课堂上的理论学习,而是要把教学放在生活和生产的实践各个环节当中,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接受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培养实际的做人处事的具体操作能力。然而,由于学校的师资难以深入到企业给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而企业所关注的核心是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而不会跟学校一样投入较大的精力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环节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存在新的问题。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一)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念,营造具有企业文化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首先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长久的工程来抓,除了学校是施教主体外,在工学结合中,企业也应当介入并成为重要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施教主体,也就是不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仅仅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而应当是贯穿学校教学和生产实践、实习的整个过程和每一个环节;也不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只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事情,而是号召全校全体教职工都来关心思想政治教育,由全体教职工共同在教学、工作、生活等各个具体环节,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共同来实施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另外,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将企业里严格规范的管理和员工的大局意识融入到校园文化中,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做起,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模块,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改革方向为增强现实性,实现多样性。首先从学生的特点出发,压缩那些超越高职院校大学生接受能力的抽象理论内容,切实从他们日常所出现的问题及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出发,如人际关系的处理、责任心的教育、服从意识、安全意识的教育等方面来开展。另外,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就业观的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着重于实践,如在学生下企业前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侧重于就业形势分析与就业能力训练方面。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下企业的积极性和工作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减少学生在企业工作的`盲目性。就业指导教育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如就业形势教育,可以先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将课堂搬去招聘会市场,让学生亲身体验当前的就业局面。现在我院正在进行的对在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探索,注重从案例出发,注重对学生的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基于校企文化对接基础上,有效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

  (三)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方式

  1、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零距离的办学理念。强调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其中特别是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2、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

  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学生树立起爱岗敬业、钻研业务、乐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使学生树立能在基层生产、服务第一线或艰苦条件下工作的思想作风和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借鉴企业文化,进行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依据学生所选择的专业方向,,把先进的职业理念、职业心理素质、职业行为素质等文化知识融人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3、注重实践性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技术创造能力

  在工学结合背景下,应该结合企业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性教育。如参加时事政治学习、社会实践调查、参观革命教育基地、校园主题活动、党团组织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等。还可以利用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形式,让学生从中感悟、印证和尝试履行相关岗位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职业实践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利用假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充分认识自我,了解社会需求,培养良好心态。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不断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可以通过组织相关方面的培训、组织外出学习以及组织校与校之间的交流等途径来提高;另一方面积极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以增强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另外,应加强培养学生*及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扩充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此外,还应将企业中学生的“指导老师”也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他们具有教师所不具备的丰富的实践知识及职业素养。

  (五)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在确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各高职院校应着力制定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规章制度,如对工学结合的形成、时间、指导人员以及目的、内容、效果的评估等都应做出详细的规定,使得工学结合“有法可依”,从而有效地缓解学生下企业的抵触心理。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改革的必由之路,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注意校企之间文化的互融、互动、互惠的同时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