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须知:最伤害孩子的3个教育误区
1919年,鲁迅在《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指出了当家长的误区,要么把孩子看成“成人的预备”,要么看成是“缩小的成人”。现在看来仍然有道理,很多家长就犯了以下这3种误区。
1、忙到没时间
“我太忙了,没有时间”,这是很多家长最长说的一句话,不是把孩子的教育交给爷爷奶奶,就是交给老师。
家长们美名其曰是要多赚点钱,给孩子和家人一个更好的生活,可是在孩子的童年中,到底最需要的是什么?是金钱、玩具、还是父母的陪伴?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错过了就真的错过了,后悔都来不及。
其实,就算没有大把的时间陪伴孩子,只要做到高效陪伴也是可以教育好孩子的:
1:在早晨的时候,可以放孩子喜欢的歌,让孩子一起床就有一个好心情,或者轻声哼唱,把快乐的心情传递给孩子。
2:在准备早餐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和你一起动手,比如倒牛奶,拿鸡蛋,培养亲子间动手能力。
3:倾听孩子的小秘密,不要指手画脚,只给孩子合理的建议,让孩子爱上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你。
4:和孩子一起运动,可以在晚饭后一起出去打球,散步,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和孩子沟通。
5:鼓励孩子找到一些:名言名句,让孩子抄出来,贴在房间的各个地方,陶冶情操。
6: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文具,准备第二天所需的东西,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学习的重视。
2、盲到看不见孩子
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给孩子安排的兴趣班常常盲目跟风,功利性的选择大过兴趣,这样就束缚了孩子的发展。
家长们在过度关注给孩子报兴趣班的同时,其实并不清楚孩子对兴趣班是否真的感兴趣,家长匆忙随意给孩子报了班,只会让孩子在兴趣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拖拖拉拉,不爱动脑子……等等坏习惯。
其实让孩子从小喜欢上一些艺术类、体育类、语言类的兴趣本身并不是坏事,但不顾孩子的快乐和家长的盲目、攀比、从众心理才是害了孩子。
家长要用心去发现孩子所拥有的天赋,如果你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有机会就到处画,说明孩子在画画中感受到了快乐,并充分展示了良好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如果你发现孩子作品的质量不断有进步,注意力保持的很好时,就可以考虑鼓励孩子尝试报班去跟着老师多学一些绘画的知识和技巧。这样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的兴趣班。
3、茫到只懂溺爱
其实很多家长自己都分不清对孩子的爱到底是慈爱还是溺爱,是宽容还是放纵。
对孩子轻易满足,要什么给什么;对孩子过分保护,什么都不让孩子做;对孩子当面袒护,总觉得孩子还小犯错是应该的。家长这么做:只会教育出一个自私、蛮横、任性、不懂事的孩子。
家长要在原则上的问题,不能妥协。比如:孩子怕惩罚而说谎,以此来取悦大人,家长一定要严厉批评,并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诚实的表现,说谎并不能解决问题,鼓励孩子说实话,并告诉孩子不会因为他说了实话而失望。
再比如家长一没有满足孩子,孩子就发火,如果家长妥协孩子就会得寸进尺,反复要挟父母。
家长应该“冷处理”,只有不做他的观众,他才会慢慢平静下来。事后在帮孩子分析原因,梳理负面情绪。
父母要明白一点,如果你们事事操心,孩子就会事事无心,做父母爱孩子是当然的,但这种爱要理性一些,不能过度,把握好分寸,孩子才能在父母正确的关爱下健康、顺利地成长起来。
在清华附小,很多老师都会说这样的一句话:“让儿童站在最*”。
这句话并不是让儿童成为中心,而是说教育要把孩子的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