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书法教育问题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要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书法教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高度关注。书法教育如何进入中小学课堂、书法教师队伍现状如何等问题,成为书法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一般认为,汉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原始的刻画符号。距今3000年的商周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美观,是今天书法学习的对象。汉末,草书趋于规范,如草圣张芝成为人们竞相追随的楷模,这一时期书法作为艺术开始觉醒。经过魏晋钟繇、王羲之等经典书法家的创造性努力,书法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一个高峰。”甘肃省书协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马国俊说。
美学家宗白华曾经说过,能贯穿西方艺术史的是西方的建筑,而在中国艺术中能起此作用的唯有中国书法。中国书协会员、西北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逸峰教授非常赞同这一说法。他说,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包含了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它塑造了很多优美的字形和字体,对于人的审美意识的提升和心灵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更重要的是,能够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和艺术表现力,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民族自豪感有很重要的作用。
“书法对于学生的专注能力、观察能力、耐力以及意志力都有很大的帮助。”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李恒滨教授说,“这是素质教育很好的手段,也是对传统文化及书法艺术的弘扬和传承。书法本身就是世界公认的艺术,它的核心是文化”。
书法水平缺乏衡量标准
李恒滨认为,书法和诗歌、绘画、音乐具有同等地位,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而最能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就是书法,因为其载体是汉字,汉字承载了华夏文明。但是,由于书写工具的变化和电脑的广泛使用,目前大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明显弱化;又由于应试教育的冲击,我们的中小学多年来书法教学日益弱化。
谈及当前书法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李逸峰说:“目前,书法教育总体来说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师资严重匮乏,师资培训处于断层状态,高等教育没有跟上,社会书法家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二是中小学书法教材体系建设不完整,教材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会给学生造成误导;三是书法教学法的研究不够深入,关注度不高;四是书法课程标准尚未建立,缺乏衡量标准。”
李逸峰认为,学生的书法学习成绩最好能在中、高考中有所体现。马国俊认为,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审美观念也不同,很难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书法教育强调的是全体性,而书法艺术强调的是个体性。“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写好汉字的意识,而不是培养书法家,可以采取卷面分的形式来衡量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当然也不否认对书法家、艺术家的培养和发掘,但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教师匮乏是突出问题
“教育部在2013年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给中小学开设书法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1—3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硬笔书法,做到规范、端正地书写汉字;对于4—6年级的学生则陆续接触毛笔,按照书法规范进行楷书书写;到了初中阶段,则让学生开始临摹名家名作,这就不仅仅是停留在写好字的阶段了,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挖掘他们的书法潜能;在高中阶段,可以通过深入学习,发展特长,尝试书法作品的创作。”李逸峰说。
要开设书法课需要专业的书法教师,而书法教师匮乏是目前各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书法课兼有艺术性和文学性双重特点,需要具有专业功底的人员进行授课,但就目前的学校书法师资来看,一是没有相对合格的书法教师,二是纵使有书法教师,如果没有针对书法教师的编制,也不能提高书法教师的积极性,导致对书法教育不重视。如果采取外聘专家的方法,一是费用昂贵学校负担重,二是专家不能专职,教学时间也得不到保证。
对此,李逸峰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书法课的师资问题,首先就是要解决书法教师的编制,给书法教师一个“名分”,在各种教育考核中,按照在编教师对待,而不应该边缘化,只有配备专门的书法教师才能让高等教育中的书法教育良性发展。
马国俊也建议:“在师范类高校,加强中文专业学生书法课教学,使他们成为‘能教书法课的语文老师’,而不是‘只能教语文的'老师’。在中小学,尤其应该重视教师层面的教育,提高各科老师的书写水平,以书法课为统领,语文课为主导,其他科目来推进,形成完整的书法教学体系,从而推动书法教育的发展。”
此外,马国俊还表示,应该改变长期以来把书法仅仅当作艺术来对待的观念,不能忽视了它的人文关怀功能。在中小学书法教材的选定和书法课程标准的确定方面,应当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做好调研,充分论证其可行性后再实施,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光明日报记者宋喜群 光明日报通讯员 赵媛媛)
部分农村中小学生源锐减 老师“无人可教”——宁夏两位农村学校校长的担忧
记者在宁夏西海固地区采访时发现,随着当地农村中小学生逐渐向城市集中,一些农村中小学出现生源锐减的情况,有的学校甚至出现老师无人可教的尴尬。
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红羊乡建国村庄湾小学虽属于完全小学,前几年学生最多时有160人,如今,空荡荡的校园中仅剩一年级的3名学生和12名学前班的孩子。
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头营中学副校长陈维平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划片招生中该校本应招收254名新生,但最后招到的学生不足200名,其余学生都去了城市中学。
庄湾小学校长杨天才在这所小学工作了20年,他告诉记者,庄湾小学还不是人数最少的,乡里另一所硬件更好的小学因为没有生源,两名教师已无学生可教。
生源锐减给学校带来巨大冲击。庄湾小学的教学质量在2005-2010年一直是红羊乡的“领头羊”,但2010年后生源逐渐减少,该校再没进过全乡前列。
“城里的学校像抽水机一样,把好学生全都抽走了。”杨天才感叹,“学习本来就是个比学赶超的过程,现在好学生都进城了,留下的学生缺少动力。”从教23年的陈维平感慨,“学生少了,课就难教了。”
记者在庄湾小学观察到,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原本互动性强的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课堂上互动不强,我们有挫折感。”庄湾小学一位教师说。
一面是即将“消失”的农村学校,一面却是被孩子挤破头的城市学校。固原市教育局纪检组长xx告诉记者:“城区中学按规定每班只能有50人,而现在达到70人,一些小学每班学生达到100人。”
陈维平、杨天才认为,农村学校学生流失与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密切相关。“进城”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但是,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的农村学校也不能废弃。他们希望有关部门“救救农村学校”,探索“名校加分校”的模式,将农村中小学作为城市重点中小学的分校,通过管理人员和教师对调交流,以破解农村教育发展之困。(记者何晨阳 许晟)
四川中江一载有学生中巴翻车
事故造成3人重伤18人轻伤
本报成都5月5日讯(记者 刘磊)5月5日13时30分,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南华镇境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有21人(学生19人、教师1人、司机1人)的中巴车发生翻车,造成3人重伤、18人轻伤。目前,伤员正在救治中。
记者从德阳市中江县人民*新闻办了解到,5月5日13时30分,这辆中巴车在行驶到县城西二环经老高桥至集凤镇道路公家婆处时发生翻车。13时50分,中江县交警部门、120救护车赶到现场,对车内被困人员进行救护。14时30分左右,受伤人员全部送往中江县人民医院救治。据悉,此次事故造成重伤3人、轻伤17人,微轻伤1人。
据一名受轻伤的学生介绍,19名学生均来自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他们于今天上午乘车前往当地芍药谷景区为一部戏充当群众演员。拍摄完成之后,学生们集体乘车返回。事发时,他们乘坐的车辆刚好处于道路下坡的一个弯道,对面突然冲出一辆轿车,中巴车驾驶员避让不及,冲下了10米斜坡。
事故发生后,德阳市、中江县领导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救治工作。当地立即启动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第一时间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下设救援、医疗、善后等工作小组,迅速组织强有力的医疗救治力量,采取一对一的救治方案。目前,伤员正在救治之中。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