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大盘点
在我国大约有90%以上的父母们正在用不正确的方法教育着孩子,这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以下误区,为大家盘点。
一、认为把道理讲清,孩子就应理所当然地按道理去做
这是我们家长最常犯的一个误区。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对着孩子不停地讲道理,认为只要把道理讲清,孩子就应该理所当然地按着道理去做。假如你跟一个五岁的孩子说:“长大了要当科学家,知道吗?”孩子说:“知道!”可是孩子真的知道吗?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大多数道理孩子是听不懂的,孩子是通过行为来学习,通过感觉来体会道理的,根本不是按着道理去做事情的。孩子的天性是绝对按照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原则去做事,而不是通过理性思考再去行动。通常在孩子心中总是有这样一种惑:同样一种行为怎么有时会获得表扬,有时却是批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孩子心中是弄不明白的`。
二、认为一切物质条件都准备好了,孩子就应该好好学习
我不知道我们成人世界是怎么得出的这个道理——物质条件与孩子是否好好学习没有因果联系。“生命之初”时,我们讲过人的本性。促使一个人改变的根本原因,要么逃避痛苦,要么寻求快乐,这是根本原因。特别是对孩子来说,他的理性还不发达,完全是凭潜意识做事。那么,促使孩子去学习的第一个因素是兴趣;第二个因素是学习的结果使他快乐;第三个因素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孩子学习的根本动力是引发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在生理上能找到快乐,从而引发一种兴趣和对学习的一种欲望,在神经连结方面学习等于快乐!
三、认为什么事也不用孩子做,只要学习就行了
这是一个很荒唐的做法。孩子是人不是机器,不能机械地设定程序只许这样不许那样,这样会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天性。
作为一个人,他的任务是通过兴趣来了解这个世界,通过感受来探索宇宙、生命和人生,“孩子的天职是玩耍”。如果家长只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就残酷地剥夺了孩子的这一天性。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孩子是人,要用人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四、专注于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品格培养
电影《闪亮的风采》中钢琴师一生的悲剧——父亲粗暴的只要求他单纯学习钢琴技能,最后导致他在技艺上成为大师,在精神上却变成了一个残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种事情都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别是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大部分家长都犯过类似的错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对孩子来说父母们认为此时此刻你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这一点没错,关键是学习什么?怎么学?如果孩子的兴趣、潜能被开发出来的话,学习将会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反之,孩子是在被父母强迫和高压下机械地学习,那对孩子来讲学习就是一种灾难,太痛苦了。
五、认为打骂完孩子后只要哄好就没事了,不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这是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个大误区。孩子在被打骂完之后,表面上哄好没事了,实际上他被打骂的感觉永远地存留在潜意识里,但他自己并不知道,直到成年以后总是出现一种紧张、焦虑、自悲、情绪低落的状态。
人的思考模式是联想运作,人脑中的任何两件事都可能形成联系。童年所受到的伤害会永远存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所以父母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六、认为孩子理所当然地应该听家长的话
“孩子不听我的!”这是许多家长常说的一句话,那么我想告诉你,你的孩子听你话只有两个原因:一是你说的话是对的并且对他有好处;二是你们相互约定好必须按规则做。
如果想让孩子听你的话,你就要先培养孩子的平等观念和独立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处,引导孩子正确思考,让孩子独立做出选择,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听我们的话。
七、认为我为孩子做了牺牲,孩子一定会感恩,一定会学好
这是一种没有因果联系的逻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教会孩子的自立能力。如果孩子该自己做的事情我们家长也替代了,这等于剥夺孩子的生存权利,探索世界的权利。
让孩子多多参与家政,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等等以此给孩子以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感觉到家庭氛围的温暧,因此孩子学会了感恩。
八、认为做人的道理等孩子“懂事”后再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的普遍做法是只要孩子学习,其他的事别管。从小把孩子教育得就不负责任,成为生活的旁观者。如果孩子从小不被引导去关心别人,理解别人,长大后就会我行我素。一旦这些道理在他们心中形成牢不可破的价值观和信念时,这一生的失败就会不可避免。
所以,对孩子从小就进行如何做人的品德教育,是人生的根本,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否则,光让孩子学习知识而不引导他做人,最后的结果可能是知识没学会,人也没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