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和教育策略

  关于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和教育策略

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成因和教育策略

  据调查,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一个共同的现象—‘三多一高”,即违纪学生多、不想学习的人多、迷恋上网的人多、退学率高。笔者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同时,存在这一现象的学生还有一个共同点:思想上不要求上进、生活上懒懒散散、学习随心所欲。这部分问题学生能否成功的转化,将会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中职学校问题学生的成因

  (一)社会成因。科技的突飞猛进,全社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时代,给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获取新信息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崭新的娱乐生活方式。再加上层出不穷的不良书籍、音像制品,以及各种游戏等,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些分辨能力较差的学生因此走了危险的道路,荒废了学业。

  另外,我国鄙薄职业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远不如普高,再加上就业形势及用人单位的实际用人状况等一系列因素,使得职业学校的学生极易产生前途迷茫的心态,因此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二)家庭原因。家庭环境是孩子生活学习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予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结构、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研究表明,问题学生的背后往往是存在着问题家庭和问题家长。较为突出的是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残缺家庭。随着离婚率的上升,不完整的家庭数最越来越多。

  第二、家长素养偏低。父母的教养方式受自身素质的影响,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和文化素养。

  第三、“留守孩子”增多。许多家长因忙于外地务工、经商或学习,孩子只得留在家里由祖父母代管。而这些老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只能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而无法对留守孩子在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进行良好的引导,这是造成了“留守孩子”学习困难、行为散漫、品德不良等现象的主要原因。

  (三)学校原因。职业学校与普高相比,虽然没有了升学压力,并逐步实现了学分制,但依然存在应试教育的痕迹。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刻板,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使成绩落后的学生长期在心理上背负沉重的包袱,凶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另外,有些老师是为了评定职称或升职才做班主任,并非热爱本职工作,这就导致了一部分班主任事业心不强、责任心不强,甚至出现个别班主任缺乏应有的公平意识,想方设法“驱逐”后进生,使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四)自身原因。除了以上提剑的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素外,问题学生的形成还有其自身的原因,包括意志、个性、情感和认知等方面。"

  二、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表现

  (一)学习表现。职校生的入学成绩大多是处于中下等,学习成绩不良也是问题学生最普遍、最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大多数问题学生目标不明确,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课后不做作业、缺乏应有的压力和动力,学习习惯非常不好,发展到最后就厌学、直至逃学。

  (二)行为表现。问题学生大都伴随有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吃苦耐劳。女同学主要体现在:该穿的校服不穿、该戴的胸卡不戴,喜欢穿奇装异服、赶时髦;男同学主要体现在:抽烟酗酒、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欺负弱小;他们还往往沉迷于网吧、喜欢标新立异,缺乏自我约束力。

  (三)品德表现。问题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潮的冲击,大多缺乏文明修养、道德意识不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极其淡薄。价值观也发生了扭曲,轻“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重“个体价值”和“物质价值”,有的学生甚至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四)心理表现。由于大多数学生有低人一等的心态,这就使他们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再加上家庭残缺等因素就会导致他们意志消沉、缺乏自信和耐挫力,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变得非常情绪化,容易出现高度兴奋、激动或极端的愤怒、悲观,对他人和事物态度冷淡、漠不关心。

  三、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

  (一)摸情况、找问题。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寒”,要想成功地将这些学生转化也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循序渐进”。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是学习差还是品行差?是某一方面的问题还是各方面都差?其次,在摸清了这些情况之后,将他们按照不同的标志进行归类,有的是思想品德问题、有的是心理问题、有的是学习特别差、有的是双差生或三差生。

  (二)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找到了学生的问题所在,接下来就应该仔细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教育。教育还得有“法”,只有“对症下药”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教育策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以诚相待,取得信任,寻找心理突破口。

  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提高问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3.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督促问题学生健康成长。

  (三)巩固教育。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迂回曲折的过程,他们的行为常常会出现波动和反复,对转化过程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首先,在班级让一些各方面素质都比较好的同学主动接近他们,在生活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指导他们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学习。其次,在班级中成立学习小组,实行‘一对一工程,让班*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督促其严格执行。当他们学习上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帮助解决并鼓励他们不要退缩,逐步培养他们敢于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第三,安排与问题学生比较知心的同学一起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健康、文明、有利于身心的课外活动,引导他们走上正轨、使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