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生感到迷茫时看的5本书

  这几年,有一个词流行了起来——“空心病”。 症状是觉得人生无意义,对生活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小编精挑细选了这5本书,其中的任何一本,都可以根治“空心病”。

对人生感到迷茫时看的5本书

  01《艺术:让人成为人》

  理查德·加纳罗、特尔玛·阿特休勒

  豆瓣评分:9.1 (518人评价)

  这是一本能让你的心沉静下来,清晰、冷静地面对人生的一本书。

  《艺术:让人成为人》这是一个极具哲学意味的标题。

  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每个人都有审美能力,审美是无意识的。当你看到一朵娇艳的花,自然会觉得它好看。

  而这本书的价值就是,教你把无意识的审美,变成自觉的审美。

  你无需刻意记住书中的任何内容,当你读完后,自然会发生改变。

  这本书就像一个带着魔力的筛子,滤掉生活中嘈杂混浊的物事,将清澈的本质展现在你面前。

  这个过程就是你自觉的审美意识的建立。

  这本书让小编感触最深的有两点:

  一是在一个无数信息扑面而来的世界里,如何保持住自己?

  答案是养成一个习惯,可以时刻把自己从这一切中抽离出来,审视外部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不要被资讯淹没。

  二是保持住自己之后,如何更好地生活?

  答案是尊重自己身处其中的环境,憎恶解决不了问题,你必须要在内心世界里找到可以应付混乱的免疫力,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丽。

  02《拖延心理学》

  简·博克、莱诺拉·袁

  豆瓣评分:8.2 (11563人评价)

  看这本书,小编有一种中枪的感觉,而且是机关枪。

  拖延症是什么?

  小编的理解是: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

  相信很多人都有亲身经历,小编不多赘述。

  但拖延症为什么戒不掉?

  小编的理解是:没有认清拖延的心理。

  所以,解决拖延症的关键在于你如何认识拖延心理。

  拖延表面上看是时间管理的问题,再往深层次看,其实是一个人如何与自身相处的问题。

  无论你是完美主义者,还是通过拖延安慰自己,再或者想掩饰自己的弱项,最终结果都会导致无序,任务支离破碎,自己也随之混乱抓狂。

  这本书告诉我们两个方法:第一,找出拖延症的原因并试图解决它;第二,解决不了也没关系,至少你能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与自己讲和,只有接受才会更加了解,才会渐渐遇见未知的自己,继而发现一个更加新鲜的世界。

  更爱自己,比解决拖延症重要一万倍。

  03《少有人走的路》

  M·斯科特·派克

  豆瓣评分:8.3 (52694人评价)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医学博士、心理治疗大师,曾经治愈了成千上万个病人。

  《少有人走的路》是以他的从业经验为基础,写就的一部经典之作。

  “少有人走的路”这个标题,小编的理解是“总有一天我们要走的路”。

  小狗正在这条路上跋涉着。

  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如何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

  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而心智不成熟,又是心理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面对真实的自己,是成熟的起点。

  逃避是人们面对困境所能做到的最简单的事情,也是人们认为自己唯一能做到的事情。但如果你走上了寻找真我的道路,就能变得有力量起来。

  那什么是真我的道路?

  它通向你热爱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东西,或者是一条宽阔的大道,也有可能只是独木桥。

  回到主题,人为什么会空心?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热爱的东西,没有独属于自己的东西。

  04《异类》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豆瓣评分:8.1(9716人评价)

  《异类》这本书会颠覆你对“成功”的认识。

  作者的观点是,人生是一场接力赛,我们都是接过父辈的基因与资源冲上跑道。成功不仅仅来自我们自身,更来自我们的父母,我们所处的时代,甚至我们的文化观念。

  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是1955年出生,如果错过了那个时代环境,他俩也无法取得如今的成就。

  有许多东西,出生时就已注定。

  粗粗一看,这种宿命论观点简直让人绝望。

  但作者马上又提出了“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成就卓越,并不是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付出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从现在起,做一个安静的人,接受不能改变的,努力改变能改变的,才是最务实可行的处世态度。

  05《看不见的大猩猩》

  克里斯托弗·查布利斯、丹尼尔·西蒙斯

  豆瓣评分:7.5 (1053人评价)

  看不见的大猩猩是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的实验。

  小编亲测过。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网上找视频测试一下,非常颠覆认知。

  这本书的两个作者还因为这个实验,被授予“2004年搞笑诺贝尔奖”。小编也是因为这本书,知道了“搞笑诺贝尔奖”这个神一样的存在。

  和实验一样,《看不见的大猩猩》这本书也非常颠覆认知。

  它论述了一个观点:自信、知识、记忆、潜能、经验,都会导致错觉。

  以自信为例。

  越是高智商的、取得过非凡成就的人越是自信。

  越自信的人,越容易产生错觉。

  前一句不难理解,“越自信的人,越容易产生错觉”是为什么?

  一方面,人容易过高评估自己,因而对自身感知深信不疑;另一方面,大部分人认为自信是应有的品质,夸大自信的作用。

  人总是倾向于听到期望的声音、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看法。一旦一厢情愿,往往事与愿违,错觉就这么出现了。

  通过这个颠覆性的认知,这本书给予我们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

  人应该及时察觉自己的情感、偏见、错觉与冲动,找到有益的一面,安安分分过一场没有错觉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