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最近读到一位僧人的一句话:“慈悲没有敌人”。这样简单的六个字,道理深奥,详细阐释非我辈所能;日后详解这句话精微要义的发言、文字肯定繁丰,那是将来的什么研究会、研讨会的事情,但现在,还是各抒己见地谈谈各自的看法。

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慈悲没有敌人”,是说,只要怀着一颗慈悲的心、有着慈悲的情感、说着慈悲的话语,就可以化解一切矛盾,世上就再也没有敌人了么?敌人被自己的慈悲感化得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慈悲多么神奇啊!可历史知识告诉我们,敌人是不管你慈悲不慈悲他都是要杀你的、他都是要灭亡你的啊!2008年3月14日的拉萨事件,2009年7月5日的乌鲁木齐事件,暴徒们、分裂主义分子们才不管你慈悲的宣传或者是怀柔的政策,一味地烧、砸、杀、抢!“慈悲没有敌人”,倒好像敌人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行慈悲而树起来的。事实其实不是这样的。超过自己的知识力乱下论断,把自己的小体悟以毋庸置疑的口吻涵盖一切,以为发明了不朽的偈语,放之四海而皆准,可以修身齐家治国济世平天下,谬之甚矣!

  绝对地、对一切人无条件地慈悲,全世界都没有过,现在没有,古代也没有;将来有没有,不是我们现时代的人考虑的事儿。中国的古代寓言《农夫和蛇》的故事,家喻户晓,其所寓意的道理尽人皆知,老毛还拿这个寓言做例子,告诫全国军民,不要可怜蛇一样的恶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将革命进行到底,拒绝了国内外、党内外划江而治的馊主意。对敌人慈悲,就是对人民残忍。上世纪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上升为全国主要矛盾,日寇是全中国的共同敌人,当时的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烧杀掳掠极其凶暴,全国各阶层、各民族人民同仇敌忾一致抗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何等悲壮!以为念几句“慈悲为怀”,日寇就会放下屠刀,简直迂腐到了极点。对于战场上放下武器投降的敌军和俘虏过来的敌人,我军从来是人道主义对待的,这时候对俘虏的关爱、感化、教育的慈悲与向你挥刀砍来的敌人讲慈悲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

  那么,除了不能向敌人讲慈悲之外,向其他的不是敌人的人或人群,或者是其他社会现象讲慈悲总是可以的吧?回答是:不一定。

  救孤济困、扶老助残、乐善好施是中华美德,应该光大发扬。但是,对象应该是,第一,是真实的残疾和穷困,而不是伪装的;第二,这穷困这残疾虽然在身,但本人不懒惰、不气馁、不屈服命运,不是坐等人们来给送饭吃送衣穿。城市乞讨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那假扮残疾乞讨骗了很多善良的人不去说它了,就是不是假扮的,也不一定就值得可怜,说不定他过得比你还好。

  有些乞讨者是以此为职业的,以此为谋生的手段,城市救助站他不去,打工他嫌累也不去,*拿路费把他送回老家,老家他也有地种、有房住,可他还要回城市继续乞讨,因为乞讨来钱快、来钱多,又没有时间约束,*自在。有的乞讨者家里翻新盖了新楼,有的包了二奶。据报载,前几年成都市*向市民发了公告,公告说:市民不要随便向乞讨者施善心发慈悲,让我们的善心和慈悲被其利用,助长不劳而获懒惰坏习惯,助长乞讨风气,增大乞讨人群,增加城市管理难度,影响市容。成都市*向市民发这个公告的做法和说法都是正确的,是实事求是的。

  我在广州街头就见到几个年纪大、瘦弱,但凭劳动吃饭宁可捡垃圾也不去乞讨的垃圾佬,我对这几个年老体弱捡垃圾的怀着深深的敬意。对不是抢劫、抢夺、盗窃、绑票的乞讨尚不能随便发慈悲,对本人安于现状、懒惰、没有自救之心、靠别人施舍活着的穷困者施以善心和慈悲还要考虑考虑,那么,对抢劫、抢夺、盗窃、绑票的`违法犯罪行为就更不能发什么慈悲了。

  报载,赵本山说,10几年前他刚刚出名的时候,也挣了一点钱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接到一个电话,电话说:“赵哥们儿,听说你发了,能不能借点钱花花?”赵本山听了不是害怕,而是怒从心上起,他问:“行啊!在哪儿见面!”电话那边说在什么什么广场。赵本山回答说:“有地方就行,你等着。”赵本山拿了一个木棍就出门了,直奔打电话敲诈者说的那个广场。赵本山到了那儿,大声喊:“我老赵来了,你在哪儿啊?你出来啊?来拿钱啊?”也许打电话敲诈者在暗中看见赵本山这个架势,哪里是送钱啊,分明是拼命嘛,所以不想再惹事,就没出来。赵本山暗夜里吆喝了一阵子,见没有人,便回家了。记者问:“你当时不害怕吗?”赵本山说:“不害怕!你央求我我兴许还帮助你仨俩的,你这样威胁我,我不能让你给吓趴下了!那以后我还怎么做人?”在不讲原则慈悲至上的人看来,打电话敲诈者一定是缺钱用,走到这一步也是万不得已,宽以待人嘛,就给他点钱嘛,慈悲行善嘛。可赵本山不听这一套,我相信大多数读者会和我一样,不会相信这样的慈悲说教的。

  不要误会我是反对慈悲、反对行善。我只是反对夸大慈悲的作用,认为慈悲是万灵妙药,无原则地发慈悲,动辄指责这不慈悲那不慈悲,自己俨然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救世主摸样,结果啥问题也解决不了,反而添乱。你自己慈悲行善把你的家资都捐出去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能要求别人都效仿你;别人不听你的那套慈悲理论、不效仿你的慈善行为,不一定就是恶人。别人有别人的慈悲观念和慈善原则。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宽容的宽松的,每个人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行为模式有多样的选择。不要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就是“己之所欲”,也不一定要施于人,强求别人接受你的价值观念。

  所以,不管什么名人的名言,不管哪个国家的格言,不管哪个时代的谚语,都不要迷信和盲信,得言必察之,经过自己头脑的分析、辨别,有合理的成分就汲取那合理的部分,其余剔除;没有道理的荒唐之言,不予采信;荒谬之言予以批驳。当然,前提是自己要有辨别力,要有判断力,不能人云亦云,肩膀上要长着自己的脑袋。这辨别力、这判断力不是生下来就有的,是要后天学习的、后天培养的。一般都这样认为,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没有辨别能力,其实此话不正确。有的未满18岁的人有自己的辨别力,而有的超过18岁的成年人也未必有辨别力。

  这里的区别在于勤学习、勤思考。学习,不外是直接聆听老师讲,再就是读书了。而这读书,大有讲究,要读释理深刻、逻辑严谨的书,不然,总是读杂书、读二流三流的书,读多少年也未必培养起辨别力、锻炼出判断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