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描写秋天的经典诗歌
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常常引发诗人写景抒情。秋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不然不会有那么多优美的唐诗流传至今。
唐诗里的秋天,清气入骨,明丽高远。唐人懂秋,但从不写化作春泥,以牺牲来换感动;也从不写果实累累,以丰收赢喜悦。唐人笔下的秋,更多是它清朗的气质,它那纯一不杂,通过文字勾勒出秋的本真之美。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
纤云四卷天无河,
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
一杯相属君当歌。
唐代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中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诗人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早秋三首》是唐代诗人许浑的五言律诗,第一首的前六句,都是写早秋的景物。起句先从秋夜写起,在漫长的秋夜中,漂浮着一种清冷的气息。清秋的拂晓,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层层相叠的洁净;一行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愈加清明。如将秋天比美人,人们熟悉的菊黄枫红蟹肥便在她的眼波里,而清气,流转于眉间,眼传情,眉传神,从这里看出神韵,看出淡远。
《早秋三首》·其一
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那时房子很矮,村落很小,千家万户的生活都笼罩在素柔的月光里,接受自然的抚慰。唐人于山间行走,见山明水净,深红浅黄,遥望白云生处,停下,看夜晚枫林。他们的自然世界大于人文世界,他们在自然的怀抱里,行走,吟唱。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商隐于深夜思念妻子,“君问归期未有期”,问答的是事,“巴山夜雨涨秋池”,接续的是景。跌宕于期间的是情。落第的张继夜泊枫桥,不说失意在内心缠绵多久,只说深夜看渔火明灭,听夜半钟声,醇厚、凄清、悠远。
夜雨、晚钟、秋蝉、树色,就是他们对情感的答案。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人在秋天见月怀人,天气初凉,静思沉想。“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李白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是如此的明净!凭高俯瞰,这“江城”简直是在画图中似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唐人写尽秋天千姿百态的清韵,又于秋的清韵中,创造清朗诗意,生发清明感悟。在唐诗里,秋风清,秋月明,秋在碧宵中。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金黄的季节。同春一样可爱,同夏一样热情,同冬一样迷人。秋,多么美丽的字眼。吟诵着秋天的诗歌,你,发现它降临在你身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