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那一天
《朗读者》节目以清新淡雅的方式,让朗读重新进入人们的生活。以下是励志网带来的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那一天,希望大家喜欢。
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那一天(一)
《朗读者》作为一档文化类综艺节目,自开播来便大受好评。他兼具着综艺与文化的双重优势,在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唤醒了我们心中的文化感。
而也有一些不太友好的声音,说该节目是“碎片化阅读”,“名人光环”。诚然,在当今社会,电子媒体横行,传统纸质媒体甚至被挤出主流,而深层次的阅读更是被碎片化阅读取代,说的严重点,这是一种文化乱象。但在我看来,“碎片化阅读”也好,“名人光环”也罢,不能妨碍《朗读者》成为促进国民阅读的有力传播工具。
通过邀请名人在节目上朗读他们喜欢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片段,《朗读者》实现了吸引更多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同时弘扬文化的双重目的。观众也能在了解名人故事的同时,欣赏到一篇出色的文学作品,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有了更多的文学储备。
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朗读者》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积累作文素材的便捷途径,但更重要的,还是帮助我们有了更多的文学沉淀,增强了我们阅读文学性书记的兴趣。“唤醒文学”也是这样的道理。国人甚少阅读是事实,就连我们中学生,即使主业是读书,也很少真正阅读那些文学书籍,巨大的课业压力下,杂志称了我们阅读的不二途径,这也就造成了普遍的碎片化阅读现象。“碎片化阅读”并不是说国人不读书或是不爱读书,只是少了拿起厚厚的一本书来读的勇气。《朗读者》则正是应用了“名人效应”,鼓励观众像节目中的名人一样读书。可见,它对挽救国人的碎片化阅读是有一定帮助的。
再者,《朗读者》通过朗读文学作品,唤醒观众内心深处对有深度的文化的认同感以至向往,着实是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它的热播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就像节目中的一位嘉宾读的是老舍的《宗月大师》,大师对老舍的思情,就是给了老舍一次上私塾的机会,而正是这小小的举动,是老舍有机会接触文学,也最终造就了老舍文坛大师的地位。《朗读者》也正是给电视机前某些被民著的厚度下坏了的观众一个翻开民著的机会,或许,这也能造就更多未来的文坛大师。
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那一天(二)
江疏影:想走属于我江疏影自己的路
2004年江疏影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毕业后,她并没有像同学陈赫、郑恺那样立刻投入演艺事业。而是偏偏反其道行之,选择出国留学深造。节目中她坦言,当时做这个决定,身边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但她坚定:“我想走属于我自己江疏影的路,这条路没有什么错误和正确,因为那是我的选择”。
留学的现实情况与江疏影想象的相差甚远。由于语言障碍,她从零开始学习英文,大多数人用一年时间便获得的MA,她却用了足足两年半的时间,期间付出的努力更是不胜枚举。由于选择的是经济学科,所以需要同时学好英文、经济以及数学,这三门她基本都是从头开始。江疏影淡淡地讲述那段往事:“当时有一本1000多页的经济学科书,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天书,但又不想放弃,只能通过一个个查字典的方式在每个单词上面备注中文意思,最后把这本书成功‘拿下’,这本书至今都还保留着。”
除了学业上的困难,独自一人漂泊在外,身边没有熟悉的朋友,没有亲人陪伴的江疏影更被孤独感、无助感包围。一种情感的脆弱亦发明显,如果网络连接出问题,她就会控制不住地大哭起来。但庆幸的是,她都坚持了过来。随后她表示:“那段经历造就了现在的我,造就了我是有价值的,我和其他人不一样”。
也正是如此,江疏影在《花少3》的异国冒险旅途中,作为团队的“姐姐”担当,不仅承担起照顾队友的角色,更成为沟通协商的关键人物。遇事临危不乱,能够有序的逐一解决。在感情方面,也可以较好地协调队友间问题,成为了团队中的“定心丸”。
江疏影:最美的青春留给梦想 动静皆可两相宜
在被问及为何会选择《飘》作为分享读物时,江疏影认真表示:“自己与小说主人公斯嘉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的倔强、不服输、勇于挑战、果敢”。同时她也表示:“想把这段朗读献给那些徘徊在梦想跟现实的那些人,想告诉他们,应该把最好的、最美的青春留给梦想。”正式朗读前,江疏影更说道:“谨以此篇献给那些并不想索然无味过一生的自己和你们”。
朗读过程中,江疏影展现出科班出身的专业水准,全情投入,时而开心微笑,时而悲伤愁眉,抑郁沉稳的语调,将对小说逐字逐句透彻的理解展露无疑。读到动情处,手掌更不由自主的贴在心脏一侧,仿佛她就是主人公,感受着她的心跳,带领观众一同进入《飘》的.世界。
相比于《朗读者》舞台上静若处子的江疏影,冒险真人秀《花少3》以及《快本》中的她则动若脱兔,展现出幽默活泼的一面。无论是舞台上沉稳内敛的江疏影,又或是真人秀中坚强独立的江疏影,虽然看似动静皆宜甚至有些“分裂”,却在每一次出现的时候都带来惊喜,让人不禁期待去发现她更多的不同面。
央视节目朗读者观后感那一天(三)
*电视台于2月18日起每周六、周日晚8点在CCTV-1和CCTV-3联合播出大型情感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主持人董卿首任制作人兼主持人,集结柳传志、斯琴高娃、濮存昕、乔榛等朗读者,带给观众一场关于文学与情感的“碰撞”盛宴。《朗读者》用文字、声音加故事的三位一体文艺表现形式,旨在打造一档“慢综艺”节目。( 2月19日《光明日报》)
2月18日晚看了央视播出的大型情感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笔者认为,这是央视继《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后又一展现文化魅力节目,它从真挚的人生故事出发,让观众品味人生价值,值得继续热情关注。
《朗读者》的嘉宾都是名人明星,但《朗读者》是用文化魅力打动人心的。《朗读者》虽然以“朗读”命名,但并不是一档普通的读书节目。《朗读者》展现了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我们遇见了大千世界。比如濮存昕很有味道的朗读老舍先生的《宗月大师》等,节目用文字抵达情感,帮助观众去了解和理解朗诵文字背后蕴含的浓度和价值,满足受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朗读传达的力量。
众所周知,文化综艺类电视节目,是一道观众的精神大餐,要满足观众在疲惫的忙碌之后回归内心宁静的欲望,感受其传递的情感和精神。可近年来有些地方台的文化综艺类节目,靠的是煽情刺激观众,不适合普通观众的口味,所以很快就失去了观众。而央视在其《中国诗词大会》热度还未散的情况下,又策划播出了《朗读者》节目,《朗读者》内容选择的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封家信,一段电影戏剧剧本等,再由嘉宾的二次加工下带着自身的情感再次传递出来时,把观众带入故事的情景之中,从而震撼心灵,产生共鸣,让心灵受到感动和愉悦。
虽然《朗读者》现在只播出第一期,可已经彰显出其文化魅力打动了观众,“有意思、有意义”的《朗读者》节目值得受众继续热情关注,并对国人的阅读起到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