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大学新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
导语:每逢开学季,大学校长们的讲话都会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下面是大学新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欢迎参考。
篇一:大学新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
亲爱的2017级新同学,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新学子。“新”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的生命力,意味着一切都可以从头开始的创造力。在此,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新一代交大人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这几天你们对校园的初步体验,或许有“交大这么大”的感叹。但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交大之大,远不止于此。西南交大是一所伟大的学校。1896年学校前身“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Imperial Chinese Railway College)”正式成立。学校起步之年即契合了彼时的先进诉求,首开中国近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先河,以科学教育为先导,以发展中国土木工程、矿冶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为己任,深刻地融入国家、民族顽强奋斗和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不懈追求“灌输文化尚交通”、“文轨车书郅大同”的理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大气沉稳,弦歌不断,中西汇通,成绩斐然。培养了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黄万里、刘大中等多位彪炳史册的科学大师、工程泰斗和经济翘楚,培养了以57位海内外院士、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代表的30余万栋梁之才,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
西南交大还是一所大兴实干之风的学校。百年交大“竢实扬华、自强不息”,虽历经18次迁校和5万里跋涉,却始终薪火相传,犹如浴火的凤凰,愈挫弥坚;更如历史前进的火车头,以持续强大的科技创新力,见证并引领着中国工程科技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为打造“中国高铁”这张举世瞩目的国家名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当前,作为轨道交通领域综合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研究型大学,学校全力实施人才强校、国际化和数字化“三大战略”,切实推进工科登峰、理科振兴、文科繁荣、生命跨越“四大行动计划”,大力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高铁“走出去”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以及天府新区、成渝经济区、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等区域发展战略,加快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建设步伐,为早日实现“大师云集、英才辈出、贡献卓著、事业常青”的交大梦而矢志奋斗。
概言之,西南交大之“大”,不在于校园之大,而在于她的“知、情、意、行”,即“灌输文化尚交通”的大知,“文轨车书郅大同”的大爱,“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大志,以及“忠恕任事、果毅力行”的大行。
今天,在这样一个庄严的时刻,衷心希望同学们在未来四年,也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激励自己,升华自己,实现“四度”成长。
第一,拓展知识的广度。三个月前,你们天天打交道的是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课本是你们的大餐,而辅食少得可怜。大学与中学不同,可以拓展的知识空间极其广大。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大学阶段的宝贵时光,在你们生命力最旺盛、求知欲最强烈、创造力最勃发又最具可塑性的时候,博览群书,追求“大学问”,练就“大视野”。这就要求你们不仅要学好所在专业的专业课,还要认真学好通识课,更要力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对于读书,切不可偏食,一味读自己喜欢的书会造成思维的偏见。同样,若过分聚焦专业课,也容易成为“单向度”的人,甚或成为局限在过于狭窄的专业领域中的工作机器。按米兰·昆德拉的说法,“专门化训练的发展,容易使人进入一个隧道,越往里走就越不能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也不了解他自己,进而使人心灵成长的价值几近泯灭。”
因此,需要切实处理好专业与通识,专精与广博,抑或古人眼里的“博”与“约”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扩展知识面,用多学科知识从多方面涵养自身,不仅可以提升知识的广博性、贯通性与价值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养成健全人格。
需要提醒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知识来源很多,知乎随便问,百度任你搜。网络时代普遍的数字化,以及因电子浏览器和智能终端的广泛使用带来的阅读媒介多样化,使阅读越来越变得快餐化、浅表化和碎片化,同学们对此要高度警觉和自律,避免沦为网络的奴隶,避免出现雅斯贝尔斯多年前感叹过的情形:人们草草阅读,只知追求简短的、能快速获知又迅速遗忘的讯息,而不是能引起反思的东西。
第二,增强情感的厚度。在当下冷漠、逃避、虚无、怀疑等大行其道的情况下,希望在同学们的人生情感词典里,依然有热爱、担当、责任、信仰这些关键词。此处,重点谈谈爱:对生活、生命的爱,对学问、事业的爱,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
爱因斯坦在给他女儿Lieserl的一封信中写到,有一种无穷无尽的能量源,迄今为止科学都没有对它找到一个合理解释。这是一种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叫“爱”。他进言到,爱是光,爱能够启示那些给与并得到它的人;爱是地心引力,因为爱能让人们互相吸引;爱是能量,因为爱产生我们最好的东西,而且爱允许人类不用去消除看不见的自私。因为爱,我们才活着,爱是一切的答案。
我们的老校长茅以升一生爱“桥”,求学期间研究桥,学成归国建设桥,晚年之时撰写桥。如此爱桥之人,却因抗日的需要毅然炸断亲自主持设计建造的钱塘江大桥,并留下“不复原桥不丈夫”的誓言。这种炽热的大爱和大情怀,就是对上述爱因斯坦这段话的最好诠释。
谈及情感的厚度,还得说说情绪管理。作为青春期的大学生,你们的心理正处在由未成熟走向成熟阶段,当出现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抑或是经济问题、升学出国问题、就业问题时,尤其是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时,你们很容易受自卑、焦虑、厌倦、困惑、抑郁、慌张、易怒、嫉妒、冷漠和恐惧等情绪困扰。对这些不良情绪,你们需要面对和调控,避免失控,否则将陷入负面情绪的黑洞。克服化解消极情绪的方法很多,比如及时倾诉宣泄,调整工作学习节奏,力求大事昭昭小事糊涂,保持平常心,多做有氧运动等。
第三,锤炼意志的韧度。世界上最坚韧的,是强者的意志。在座的你们都是95后,不曾体会《平凡的世界》中那种艰苦的生活,更没有经历过饥荒和战乱。但是,人的生命如同自己的心电图一样,波峰波谷往复不断,困难和失落不约而至。这时请记住,有意志力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未必要经历惊天动地的大事才能锻炼,平凡小事也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且是培养的基本途径。如按时起床、按时交作业等,若能始终如一,从不马虎,其意志当会得到很好锻炼。
一些同学经常在“小事情”上原谅自己,明日复明日不见改进。还有些同学习惯拖延,总是把必须完成的事有意无意地推迟到最后一刻,才心急火燎地开始去做,这些现象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日常生活中同学们若能注重克服懒散,对普遍存在的拖延行为说“不”,就能大大提升意志的韧度。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得好:“坚强的意志,不仅是想什么就获得什么的那种本事,也是迫使自己在必要的时候放弃什么的那种本事。”
同学们即将面临的,也许只是首次独立生活的不适应,某门课程的艰涩难懂,或设计作品的不被认可。这些相对于你们刚刚起步的人生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最重要的是你们自己的态度:就像拍皮球,拍得越重,跳得越高,就看愿不愿意接受更大的疼痛。你们喜欢去看青春疼痛小说,希望不是只看那些强说愁的新辞,而要在自己的青春中养成意志坚韧的生活方式。
要锤炼意志的韧度,还必须经受得起生活的挫折和命运的不堪。先哲遗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双耳失聪,没有妨碍贝多芬完成《第九交响曲》;瘫痪在床,未能阻碍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屈原被放逐以后,写出《离骚》;司马迁遭受凌 辱,却以《史记》传世;歌德于失恋中得到灵感与激情,写出脍炙人口的世界文学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乔布斯在带来个人电脑后时代风潮后被封杀,但他卷土重来,以iPhone开启第二个属于他的时代。马云15年前去纽约失败而归,但他从不曾放弃,15年后的2014年他带给了美国纽交所史上最大的一单IPO。当你们学业困难或事业困顿时,可以从这些榜样身上汲取力量。
第四,提升行动的力度。墨子曰“志行,为也”,是说意志付于行动,才是作为。时间滚滚向前,大学四年弹指一挥间。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名校校园尤甚。当自己努力时,同样努力甚至更努力的同学大有其人。慢一拍,图书馆那本珍贵的影印孤本可能就被别人借走;慢一步,灵光一现的idea很可能已被他人付诸实践。同学们应尽快明确自己的目标,先从砍掉边际价值最低的事情开始,规划四年的学习生涯,使治学中的每一寸光阴变得更有价值。你们要更加勤奋、更加自律,学会与时间赛跑,不要让光阴在玩游戏、发微博、刷微信、聊QQ,抢红包中无谓蹉跎。
提升行动力,其要诀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要正确地做事,一是要充分准备,亨利·福特有句名言,做好准备是成功的首要秘诀。只有大弓拉满月,最后才能射出势大力沉之箭。二是学会排列事务序列并做好时间管理。排序既可以根据重要性和紧迫性来排,也可依据空间序或逻辑序排,或根据它们的各种组合排。三是持续专注。歌德曾说,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马,骑上这匹就要丢掉那匹。聪明人会把凡是分散精力的要求置之度外,在一个时点上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只做一件事。四是肯吃苦并学会拒绝。须知,行动力强且效果好的背后,是无比寂寞的勤奋。
要做正确的事,首先,必须合理定位。根据自己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资源禀赋、边界条件和起始条件合理定位,切忌好高骛远、一步登天。要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同时正视精力和时间约束,不要勉强,要量力而为。把目标定得过高或模糊不清,都不利于行动。其次,吃透细节。西方国家有句俗语,魔鬼藏在细节中。细节决定成败,若缺乏对细节周到缜密的考量,很可能功败垂成。最后,不找任何借口,借口是行动的天敌。
同学们,以上就是我给大家讲的“知、情、意、行”对应的四度:知识的广度,情感的厚度,意志的韧度和行动的力度。听完这些,或许你们感到有些沉重:原来,大学一点儿都不轻松,一点儿都不酷炫。是的,到大学不是来放松的,甚至大学也不是用来度过的,大学是用来绽放的。你们的心有多大,双甲子交大给你的舞台就有多大。衷心祝愿你们在未来的四年里,在西南交大“四度”成长,放飞梦想,绽放精彩!
谢谢大家。
篇二:大学新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关心、支持南工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我们欢聚在这里,热烈欢迎 2017 级的 6000 余名新同学成为“南京最美校园—浦园”的新主人。你们的到来,为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掀开了崭新篇章!欢迎你们!
刚才有172位同学获得学校专门为支持新生选择南工设立的“启明星计划新生雏鹰奖学金”,祝贺各位获奖同学!
近日来,在和一些新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家有着几种不同的心态。有些是“用尽洪荒之力”迈入校门后的“我很满意”,也有些是“懵懵懂懂”就被南工录取后的“心有不甘”。
亲爱的同学们,进入大学,绝不是寒窗苦读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无数的人生故事告诉我们,前途是需要奋斗的,成功是有待拼搏的,命运是用来创造的!
就在三个月前,同样在浦园,我们送别了 2017 届的毕业生,见证了他们满怀豪情踏上新的人生征程。时光就像一个犹疑的微笑,她触过人类复杂生活的表面,却在多少日子里被随意打发。同学们不妨算算,看似漫长的大学四年时光,除去寒暑假和临近毕业期间忙于考研、实习、就业的部分,真正用来学习和思考的究竟还剩几许?同学们也不妨“脑洞大开”地设想一下,如果此刻你出席的是毕业典礼,你希望看到的是怎样的自己?是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知识得到普遍拓展、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的那个自信满满的自己,还是记忆里只剩下喝酒撸串、熬夜“开黑”、追捧“欧巴”的那个脑袋空空的自己?
作家柳青曾说:“人生之路是漫长的,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西方也有一句谚语:“人生有怎样的开始,就有怎样的结束。”如何规划好未来四年的路途,是每一位满怀着新奇与憧憬,刚刚步入大学的同学所要面临的第一道考题,也是你们必须答好的一道人生考题。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想趁今天这个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些个人的思考。
第一,青春不悔,勤学不辍。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青年时期学识的`扎实与否,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人的一生。也许同学们正为终于摆脱了十余载应试教育的“苦海”而如释重负,正为即将开启绚烂多彩的大学生涯而雀跃不已。更有不少同学从小就耳闻过“等熬过这高中三年就好啦,上了大学就舒服了”的劝慰。然而,正如陶渊明所云,“勤奋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大学四年恰恰是最能在无形中拉开同学们的彼此差距的四年。勤学者,勇攀知识高峰,为找工作或继续深造积累砝码。就在去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中,我们南工的“慕课达人”高志锋同学以 30 多张国内外名校“慕课”课程证书为敲门砖,顺利获得了我的母校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反之,惰学者,则是贪享一时之安逸,在浑浑噩噩中逐渐磨灭了最初的梦想与激情。
大学培养的绝不是知识的被动接纳者,而是未知领域的主动开拓者和探究者。同学们也应当早日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僵化的学习方式,勤于求学,敏于求知。为助力你们顺利成长成才,学校也将竭力提供优质的教学和科研资源,配备高水准的师资队伍,实施灵活的转专业和双学位攻读政策,不断拓宽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培养的渠道。当前,我校的“人才引育”工作进展顺利、成果辉煌,聘请了包括以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代表的世界级学者担任我校兼职教授,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进了数百位来自包括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国际名校和海外科研机构活跃的中青年学者;同时拥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多个令人惊艳的“国字号”平台;与英国牛津大学、帝国理工、新加坡国立、南洋理工等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科研机构建立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
第二,青春不悔,修德不止。
但丁曾说:“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儒家思想中视高尚的道德修养为至高境界。大学无疑是同学们汲取知识、提升技能的地方,更是修炼道德素养、塑造良好品行的场所。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校园恶性伤人事件,在让人扼腕叹息、无语凝噎之际,也警醒世人:知识只有在道德的指引下,方能用在正确的地方,否则,有才而无德之人必将对社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危害。
司马光曾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大学是同学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美国有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唯我世代”(Generation Me)的大学生要比20 年前自私得多,对他人也比较缺乏同情心,自私自利之人,不时地就会摆脱道德的约束。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迅速更替,价值观的多元,现实利益的诱惑,也使得当前的大学生们更容易陷入“道德困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大学学习生活中,能够守住心中的道德法则,以坚守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为准则,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唯有明德、守德、修德、正德,人生之路才不致走歪、走偏。
第三,青春不悔,逐梦不息。
青春如诗,梦想是最动人的篇章;青春如歌,梦想是最激昂的旋律。在今年高考前夕,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于大洋彼岸发“博文”勉励中国学子“无论你励志成为一名医生、老师、科学家、音乐人、工程师还是作家——请勇往直前地追逐你的梦想。你们是下一代的大思想家,未来将因你们而生。这位科学巨匠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数十年间,从未放弃过攀登梦想的高峰,因为于他而言,“如果一个人没有梦想,无异于死掉”。而拥有青春躯体、矫健身姿、灵活大脑的同学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逐自己的青春梦想呢?
长期以来,南工始终致力于为同学们搭建追梦的舞台,以“南工劝业公社”、“创客梦工场”等平台建设为抓手,秉持“开放、包容、协同”的理念,积极组织实施“创客百千万”工程,设立 500 万元“南工劝业公社种子基金”和 3000 万元“六翼创投基金”等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基金,着力在全校范围内构建“淡定、自信、优雅、从容”的创新创业文化。一个月前,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选拔赛在我们南工成功举行。你们的学长学姐们组成的队伍过五关斩六将,有 4 个项目晋级省级决赛,最终荣获 8 项大奖。“鲲鹏展翅九万里,长空无崖任搏击”,愿同学们在南工这片沃土上激扬青春,放飞属于你们自己的“南工梦”,做勇于筑梦、逐梦、圆梦的有志青年!
第四,青春不悔,“君子不器”。
“器”指的是器皿、器具,是仅有一才一艺,不可相通的某种工具。“不器”则是指“不像器具一样局限于一才一艺之长”。然而,我在与同学们交流期间发现,不少同学将大学视作“职业的训练场”,认为“专业即职业”,他们期望通过实用知识的灌输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有“用武之地”,整日为“成器”而奔忙。
大学绝不应办成将学生塑造成“工具人”的技能培训场。我最近也在各家报章上强调:“以生为本,激扬生命”是本科教育的使命,本科教育的灵魂在于“育人”,而非“制器”。“以生为本,激扬生命”,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以生命关怀去尊重学生的追求和意愿,点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激活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让学生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有所学、有所思、有所得,增强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新性、灵活性和辩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修习精品通识教育课程,完善学科认知,通过参加“本科生经典名著研读计划”等提高人文素养,通过组织参与多样的集体活动增强综合素质。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多一分追求真理的赤诚,少一点急功近利的计较,成为一个丰富、充盈、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人!
德国作家塞缪尔尤尔曼曾说:“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青春”是一个温柔的字眼,但她绝不止于朱颜、柔膝;“青春”是一个多情的字眼,但她绝不止于忧伤、彷徨;“青春”是一个热血的字眼,但她绝不止于不羁、鲁莽。
亲爱的同学们,希望你们珍惜韶华,不忘初心,在青春的跑道上尽情释放你们的自信与活力!待到你们重新回首大学时光之际,可以毫无遗憾地告诉自己“我很棒!”期待你们以蓬勃朝气,砥砺百年南工的自强不息;以青春热血,携手南工共同开启探索“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炫酷梦想!祝福你们!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