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需做到这四点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具有顽强的毅力,这需要父母在孩子经历苦难和挫折的时候,尽可能抑制住“营救和帮助”他们的冲动,让他们亲历磨难甚至痛苦,给他们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作为父母,你可以从下面4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培养和积蓄积极乐观的力量。
1、让引导孩子建立正向思维
帮助孩子学会看到事情的好的一面,父母应常常用正向思维来影响和启发孩子对事物的看法。
比如你带着孩子在公园玩,突然下雨了,如果你说:“哎,这个鬼天气,周末也不能好好玩一下。”你也许是无意,可传递出来的却是抱怨以及内心的烦躁与抗拒。不如换个说法:“平常都是晴天逛公园,今天下雨天在公园里走走,感觉很不一样哦!你有没有发现空气要清新很多、花草树木也显得有生机很多呢?”
在孩子碰到挫折时,别一上来就责备:“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可以启发孩子正向思考:“这次虽然不是太理想,但你有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经验呢?”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逐步养成正向思维的习惯,碰到问题懂得先去思考正面的意义和价值,从而避免了负面情绪的干扰,有勇气从挫折中走出来。
对于3岁以前的孩子而言,所谓正向思维更多的是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中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情绪能量的传递。
比如宝宝摔倒了,积极乐观的父母会保持关注,同时淡定微笑地张开怀抱鼓励孩子,意思是“没关系,宝宝自己可以爬起来的!”这个时候,孩子接收到的情绪能量就是勇气与自信;而消极负面的父母可能就会第一时间惊慌失措地跑过去大声追问“怎么样,有没有摔到?吓死妈妈了!”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下孩子接收到的情绪能量就是恐惧与脆弱。
2、鼓励和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很多小宝宝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就是“怕怕怕”,孩子说怕的频率,有一个由少到多,又由多到少的自然发展过程。
在1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之后,他说“怕”的频率会明显增加,甚至一缕刺眼的阳光、一个突然的声响,都会让他产生恐惧,更别提那些从未见过、从没做过的事情了。有些父母就据此认为这是孩子胆子小,或者是不敢尝试失败。其实这恰恰是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发展。因为恐惧,所以孩子会小心、会远离危险、会寻求保护与帮助,这是很正常也很积极的一面。而随着孩子的成长,认知和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孩子说“怕”的频率自然就会下降。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遇到问题止步甚至退缩时,要想孩子积极面对,光靠简单的鼓励诸如“不怕,你一定可以的!”这类话语是远远不够的.,父母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克服心中的恐惧和担心。
比如头一次玩滑梯的孩子,不敢从高高的滑梯上下来,这并非孩子胆小,而是天生对于“高”这种危险的自我保护。父母要怎么做呢?你可以告诉孩子,怕很正常,咱们第一次玩,不知道怎么玩没关系,我们先看看别人是怎么玩的?边看边对玩滑梯的要领做个总结,比如身体要坐直,手要左右分开搭在两边扶手上,腿要伸直。等孩子看几遍明白了大概之后,如果还不敢行动,你可以亲自示范几次,然后才可以在滑梯下头,展开你的怀抱,鼓励孩子滑下来。
这样一来,孩子慢慢就会知道,碰到困难时不用担心和逃避,因为他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学习、尝试等,去逐步克服困难。
3、引导孩子培养一点兴趣爱好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孩子学特长,学的到底是什么?》中就提到过,学特长的首要意义不在于学一门技能和特长,而在于作为一项兴趣爱好,它能丰富与充实孩子的精神世界。有兴趣爱好的人是幸福的,就算遭遇再大的挫折,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你,还可以自我疗愈、自娱自乐、自己爱自己。
当然,还有一些兴趣爱好,与技能和特长都没有关系,比如集邮、拼图、养花等,但同样可以让孩子享受到投入的快乐。
每天只做有限的重复的事情很容易让孩子感到厌倦,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如果孩子拥有一些兴趣爱好,激发他的兴奋点就会很多,这也会有助于孩子变得乐观开朗。
4、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人际交往对于人心理与性格塑造的价值,在老年人和孩子身上表现更为明显。事实证明,那些有固定的生活和人际圈子,可以经常串门一起唠嗑侃大山一起玩乐的老人,通常更健康长寿,而很多农村老人一旦到了城里,没有了这个交际圈子,就会衰老得非常之快。
孩子也是一样,成天被关在家里的孩子,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内向、胆小和消沉。而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自己的知己和闺蜜死党,碰到挫折与不开心,也可以有更多倾诉和获得安慰、支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人际交往本身就能带给孩子更多的存在感和归属感,感受到爱与被爱、需要与被需要。
所以,平常不妨多给孩子准备一些小零食小玩具,让他能带出去和身边的小伙伴分享。你可以鼓励孩子多出去和同龄人交往,或者邀请孩子的同学到家里来玩,尤其是孩子的生日,是很不错的一个聚会时机。也可以经常组织身边孩子年龄相仿的家庭,一起出去聚餐或游玩。
结束语
对抗挫折和压力的根本之道,是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学会用自身的阳光去驱散负面与黑暗,而不是单纯依靠父母和外界的力量。做一颗会自动发光发热的太阳,而不是靠反射太阳光的月亮,这才是真正高情商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