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精选读后感范文

导语:对知识分子而言,其人生悲剧表面上是源于对自身所处时代、政治的误读,但本质上是源于个体精神的独立及对*的坚定追求。今天小编就推荐给大家几篇精彩的读后感,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陆犯焉识》精选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一

看严歌苓的第一部小说是《金陵十三钗》,读之前并没有看过电影,所以冲着情节去看了,也未太在意笔力。此后接触她的书,几乎是一发不可收拾的,一本《小姨多鹤》看的几乎废寝忘食。再后来看到有个关于三观看似正确却极其扭曲的作品,前几位居然是严歌苓,说严歌苓严重的男权思想,把女性写的低三下四极其可悲。

以我读过的一些来看,严歌苓笔下的女性都是极弱者,委身于男性之下无论如何都保持着菩萨的心肠,像多鹤,一个日本女人,一个中国家庭的生育工具,却用一生去爱着这个家庭的男人,以至于这个家庭的一切,一辈子的追求仅仅是为这个家庭付出自己的一切;又如《一个女人的史诗》田苏菲(小菲)热火一团的爱着丈夫欧阳萸,即使他一点也不爱她,讨女人欢心、不断出轨,小菲依旧飞蛾扑火一样爱着她,爱到让自己的儿女都脸红。后来看严歌苓的《波西米亚楼》才知道这些的原因,小菲的形象就是严的母亲,严歌苓提到父亲*坐牢时,母亲深夜在厨房炸小鱼,被儿女发现后尴尬地说父亲需要营养,死活没有给儿女吃一口——这一段在她的几部小说中多有提到,包括《陆犯焉识》里冯婉喻在厨房剥蟹黄,都是化自严歌苓母亲的“小鱼”;所以这也不难发现,严歌苓的小说里深深渗透着家庭,因为母亲对父亲热烈、持久一生的爱而父亲回报的冷漠、出轨,让严歌苓的小说久久不能脱离这种“女人殊死奉献爱,而男人置之不理”,然而小说的最后男人一般都会醒悟自己爱了一生的正是这个为自己付出了全部的女人;我又想到严歌苓的父亲在他新家庭醉酒后,喊出了一个名字,在场无人知晓,那是严歌苓的母亲。而严歌苓如此安排小说,还希望给自己的卑微又伟大的母亲一个美好的结局——一个不懂男人精神世界只会付出全部爱的女人,最后得到了男人的爱,男人醒悟这个女人从来都是最懂自己的。

《陆犯焉识》基于这种严氏的经典爱情套路,写的荡气回肠,却不仅仅是爱情,期间对于人性的看透,抽丝剥茧,灵犀会晤,读来连连惊叹!到底是怎样一位作者,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的一生,成了这样一本读来不断震撼的书啊!翻开这本书才读了几行字,就已经被作者套入了这个故事,一连几天都捧着这本书读的欲罢不能。严歌苓高超的写作手法,在这本书中达到了顶峰,对人性心理的分析,让我不断感叹,且又瞧这犀利的文笔,综合了张爱玲、王安忆,却并未有张爱玲的幽怨,严歌苓整本书都透出一种深深的悲悯包容。又有人说《陆犯焉识》综合了《围城》、《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确是有些类似的,但是仅仅是爱情部分,从一个人起伏跌宕、大起大落的一生来看,它的格局无疑是更大一些的。我读着《陆犯焉识》,心都是揪着的,这一出令人落泪的悲剧啊,让人怎么不心生同情,联想到人的这一凄苦的人生,多少人在非阳光灿烂下过着龉龌的生活!这个时代已然没有了*,但是那样的人生怎会没有呢!陆教授是这样一个“没用场”的人,除了读书一无是处,书里描述这种人就是因为一身的本事从来学不会妥协,以为世人压榨了自身的才华便会饶过他们保持自己的清高,可事实上这些一身才华、清高的人又是在暗地里不自知的参与了多少的苟且!总是这样的身不由己……这就是一个可悲的理想主义最为悲剧的一生。而最令我痛心的是曾经学富五车、春风得意的漂亮男人陆教授到了那泯灭人性的*里成为了一个极其卑微的罪犯,为了生存一双写文章、小拇指拿来挑蛤蜊的手去扣大粪、刨垃圾桶,能说四国语言流利的舌头装了二十多年的结巴,为了活命屈尊就地从高傲跌倒一丝一毫都见人脸色行事随时见风使舵转变话锋,何其悲哉!这人性呐,怎么读读的完呢!见这陆犯焉识,读的我一双眼睛时而蒙上一层泪水,深深叹息!

再说《陆犯焉识》的爱情。焉识在狱中二十多年突然醒悟了自己的一生所爱就是妻子冯婉喻,年轻时曾因为这包办婚姻而从未对妻子有过一丝地爱,甚至拿着继母的由头把这种冷漠发挥到极致,而妻子冯婉喻一开始就爱上了陆焉识,爱上这个才华闪烁的漂亮男人,柔情似水,含情脉脉地看着他,时而爆发出爱到极致的眼光——狱中的陆焉识反复从记忆里抖出妻子那眼神,竟是那样的艳光四射……对妻子的爱、思想到了日日夜夜不能成眠的地步,在脑中盲写给妻子的几十万文字,都在诉说那种爱意。然而这种爱终究还是蹉跎了,到底是有命这一说的,冯婉喻爱了他一辈子他知道的,然而冯婉喻却不知道他最终醒悟了那种爱归来寻她,又或许她是知道他一直都是爱她的……读到文章尾声的某些细枝末节,竟又再次掉了泪,这种爱情本身在现实是难以见到的,或许我们见到却不知道,这种爱情在积了几十年后轰然爆发,强烈到不仅仅是爱情亲情的融合,更是一种人性的醒悟,一种对于人生*的醒悟。如今的爱情小说,大多说的是焉识的前两种爱情,风华正茂时,两个漂亮人儿在一起演绎风花雪月里的你侬我侬,即使错过也是那般美丽动人,年轻人也多是爱看这种文字的,谁叫他们年轻呢?而这种爱情吧,到了最后陆焉识多丑啊,又丑又卑微,一度失去了自己做人的尊严,回到了妻子的身旁,两个人默然相对,隔着几十年的光阴,妻子还不认识他,无论如何都不那么好看,还令人感到残忍,这爱情哪里有值得可看的呢?才子佳人早就被时代无情吃掉了,剩下两个生活本身里剥落而出的真实的人,谁要看?可就是那样的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突然醒悟了一些对于爱情的认知,心下又一阵揪心的痛。

《陆犯焉识》算是近期触动较大的小说了,此前也一边读着些不温不火的文章,都没有这一记来得深刻,深夜读完,感慨良多,无从安稳,遂作此感言,表达内心的强烈震撼。

读后感二

《陆犯焉识》,是随着《金陵十三钗》一起买的。寒假里完完整整的,就算是看了这一本书。

其实买书回来时,两本书都先让同事看了。看《十三钗》的大叔不断地感慨电影不如原着好;而看《陆》的大姐没有评论过太多,只是因为我与某领导在公开场合强硬对白时,说“你也学学人家陆焉识,为了保护自己装结巴都能装二十年,你倒好,压了两天火了,最后还是爆了。”她顺便叹息了一下陆焉识和冯婉喻最后的可惋结局。

也就是这个冯婉喻,成了我读后最大的感慨。她是最幸运的人,无论陆焉识是否爱他,她的一生都是平顺的,平安的。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她与生俱来的那种平静,静的让人佩服。她又是我所喜欢的上海女人,委婉雅致却不失力量——陆焉识由死刑变成无期,是她毅然出卖了自己换回来的结果。

当然,这是陆焉识一辈子都不知道的现实。

跟着作者一点一点进入那个时代,画面在服刑农场与旧上海之间缓缓切换,我一直就假想着这是严歌苓本人家庭发生的事情。那个时代该有多少的荒谬呀,谁都有可能瞬间失去一切,没有预兆没有来头,无缘无故成为历史的牺牲品,且没有谁能够保护你,比荒谬更多的是无奈。

而留洋的博士陆焉识的脑筋一直没有转过来,下场可想而知。对于他这样“不识时务”的人,进*判无期好像真的是迟早的事情,能够活下来才是奇迹。20年的囚徒生涯,让一个留洋的知识分子变成了善于察言观色,在夹缝中生存的“狱油子”。*是能改变人的,文人风骨,自尊,在*里都一文不值,生存才是第一要务。老几装结巴,贿赂邓指,不救梁葫芦,都是为了生存。此时的陆焉识和玩世不恭的陆博士天壤之别,判若两人。他在农场又满怀了厚重的希望,看电影上的女儿,逃跑探望妻子最后一面,他谋划着并付出着,一路是常人无法面对也走不过的艰辛。这一段一段的时间过去了,正当自己觉得要被执行时,他被释放了。

他学术上没有建树又做了时代的牺牲品,只有妻子婉喻的爱是他生命中的一抹亮色。当他日益感觉到他对阿妮头的这种厚重的爱情时,绝望和无处逃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他。也是这份厚重,伴随着他陪伴了失去记忆的冯婉喻四年,直至妻子终老。

那么,有多少婚姻都是没有爱的悲剧。陆焉识起初那样的风流倜傥,从国外到国内的拈花惹草,而又有几花几草能够像阿妮头一样平静,一样自我安顿,一样不患得失,一样无怨无悔?如果没有那场大灾难,陆焉识是否一辈子都无法触及心底深处对于阿妮头的爱,无法感受无法回报?人呀,总是在失去之后总是在失意之时,才能领略那份纯朴和厚重,这是生命的戏耍。

作者让我们我们目睹了那个农场的黑暗和不堪,却又让我们在最后邓指的三儿子放弃外面的世界回到农场时,恍然。在那个时代的农场的外面的世界,是否有更多的不堪入目,有更多的蛇龙混杂,有更多的无法面对?陆犯焉识也回去了,带着婉喻的骨灰。

也许,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那二十年的囚徒生涯也是一种幸运。

读后感三

《陆犯焉识》与《归来》在我这儿有一段小小的纠结:先出现的是《陆犯焉识》,因为当时在读《巨流河》,我就将这本先放着;然后看到电影《归来》,发现前者竟是原著,虽则电影有陈道明和巩俐的演绎很动人,但是却消磨了我读《陆犯焉识》的欲望——实在的,电影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勾起我与他或她相处一段时间的渴望。

直到秋天的某个下午,我坐在飘窗上喝着茶,看着窗外齐楼的树顶变换斑斓的色彩,我从床头翻出这本书,开始慢慢地看,严歌苓的语言是我喜欢的,干净、温厚又带着苍凉。历史风云可以在她的笔下凝聚成生活琐碎的场面,磅礴自然可以转变成纤细的盆景,内心的波涛可以化为某个电光般的眼神——能写出这样文字的她应该是消瘦、沉思,还该有一头细碎的白发。偶然看到她在《锵锵三人行》里做嘉宾,却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一头乌黑的卷发,白皙的皮肤,柔美的声音——我没想到她原来是那么美丽、温婉。

故事徐徐展开,被唤作“老几”的政治犯陆焉识被流放到大荒草漠上,装结巴,沉默,警惕……一切为了“活着”。死亡成了家常便饭,活着成为最艰难的事,但还有比活着更艰难却又不可放弃的事——那就是内心对爱的体验。

那么多的寂寞,在寂寞包裹中陆焉识开始回望冯婉喻这个他一直忽视和拒绝的女人。她的惊艳的眼波,她的隐忍,她的感激,她的等待——他一直在拒绝着这个“硬塞给他的”女人,而现在这个女人的一切给了他死寂的生活里最好的精神营养,成为了让他活下去的动力所在。

为了去看一眼冯婉喻,告诉她他想对她说的话,“老几”成了逃犯,冒死前行,看起来诡计多端,实则是被心中的渴望所逼生出的计策。等到他费劲千辛万苦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看她买菜挤车跟丹珏、学锋她们一起吃饭,他觉得也该为她们做点什么了,于是选择了自首。

又是更漫长的等待,等待中冯婉喻的爱足够陆焉识慢慢品味了,他像一头牛,不自觉地吞咽下金黄的温暖的稻草,然后在寂寞的冬夜慢慢反刍,将每一根稻草里泥土的味道流水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都咀嚼一遍,甚至不放过每一个褶皱每一粒虫斑。

际遇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获得。陆焉识在这样的对爱的反刍中慢慢惊觉到了冯婉喻的美丽——容颜、书法、性情和她的带着崇拜的爱。

际遇也总是给人缺憾。陆焉识平反归来,可是冯婉喻却失忆了——这不是命运的玩笑吗?可是,这应该是命运最善意的玩笑吧?失忆的老年的冯婉喻只为了一件事活着,那就是等待她的陆焉识。纯粹的等待,纯粹的爱和一个纯粹的人。

我一直是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但是对待书中结尾的遗憾,我却深深喜欢,真的,没有比这样的缺憾更美丽的结局了。

合上书,再回想一下《归来》,发现两者完全是两码事,不过是名字上的“巧合”而已,害我差点错过了这本好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