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佰》电影影评精选3篇

导语: 十年间,管虎导演不停地搜罗和阅读有关这场战争的书籍和史料,反复琢磨公共价值观,不断淬炼《八佰》的剧本,经历了40多轮的反复打磨才最终完成了剧本的定稿。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20《八佰》电影影评,希望大家喜欢。

2020《八佰》电影影评精选3篇

篇一:

实不相瞒,作为一名军迷、史迷,笔者对《八佰》有着强烈地期待(从笔者发的最早的预告片就能看出管虎新作《八佰》首曝预告 孤军誓死护国燃到爆)。《八佰》是自15年《百团大战》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又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大制作的历史战争片(17年的《*》虽然也是抗战片,但是投资少,知名度也小的多)。

不同于很多抗战剧,《八佰》是有着真实的史实背景的。具体的笔者就不多说了,自行百度或看网上多如牛毛的科普贴,也可以回顾初高中历史书内容。

笔者的人教版高中历史书抗日战争单元讲正面战场给淞沪会战不少笔墨,并着重提到了姚子青营长600壮士(500余人)守宝山县城和谢晋元副团长“八百壮士”守四行(háng)仓库的事(现在教科书对正面战场的篇幅和范围比对岸多不少)

篇二:

我们历来有“压力下传”的习惯。

2012年,我坐火车回山西,下铺是一个70多岁的退休老*。一老一少,不可避免的聊起他年轻时的事。

那些年,风起云涌。

他是老牌大学生,很年轻就做到厂长的职位,在各种风波中感受颇深。

在最大的一次风波中,原本目的是发动工人监督领导,也就是下克上。可慢慢的,部分厂领导团结起来,挑动工人互斗。

把自己的压力传导到下层,然后坐山观虎斗。

老先生说的时候,无悲无喜,云淡风轻。

当初年轻,不太能对此感同身受,但是时代很快就让我明白,什么叫做特么的惊喜。

原本针对大人物的规定,却把普通工作人员的福利,剥夺的一干二净。比90后大的人,自然经历过这些。

其他事,也不方便多说。

回到《八佰》的命运,也是“压力下传”的影响而导致。

国共曾因理念、现实而打的你死我活,多少家破人亡、多少妻离子散都与此有关。

后来,*、将领、蒋介石......都在教科书中臭名远扬,也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我是绝对赞成的,毕竟他们经常不干人事啊。

但做为阵营中的一份子,普通士兵也受到区别对待,多少国军抗战老兵、远征军老兵都贫病而终。

他们年轻时没享受到半点福利,中年后却背了所有黑锅。

而那些作恶的上层呢?

四行仓库英雄们的上司、贪财好色的88师长孙元良,把26万军费收入囊中,导致淞沪会战中的工事质量极差,豆腐渣一般。

而他的儿子孙祥钟化名秦汉,和秦祥林、林凤娇、林青霞合称“二秦二林”,演艺事业风生水起。

后来,孙元良居然活了104岁。

魔幻现实主义,就是如此讽刺。

四行仓库的战士、电影《八佰》,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固有传统的映照。

成王败寇,只有区区4个字,却埋葬了多少应该被铭记的英雄。

篇三: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淞沪会战尾声,奉命负责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中国守军第88师下属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率领第1营士兵在上海的四行仓库奋勇抗敌。

当时只有四百多名士兵在此誓死防守,但谢晋元为壮大声势,对外号称有八百人,史称“八百壮士”,创下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条苏州河,隔着两个世界:一边浴血奋战,一边歌舞升平,四行仓库保卫战,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观。

影片采用的四个”第一次“。

第一次,剧组为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电影,一砖一瓦搭建占地200亩的实景。不仅人工开凿出了一条“苏州河”,还对当时两岸建筑进行了1:1的实景搭建。为了苛求真实,导演和剧组成员甚至化身“监工”,在太阳下汗流浃背,只为原景再现。

第一次,每个演员,不分大小,在镜头前都要变成“兵”。无论是不是主角,所有在片中扮演士兵的出镜演员,在拍戏前都进行了全军事化训练。

第一次,导演在发布会上不是讲电影,而是讲历史,亲自分析四行仓库战局图。此外,导演还拿到了当年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一手的绝版影像资料。

第一次,在华语电影中使用全球*摄影器材:最顶尖的ALEXA IMAX 65毫米数字摄影机。这个*器材,全世界只有四台,只租不卖,对战争中烟雾的穿透能力极强。

管虎喜欢读鲁迅,他希望用这部电影唤起更多人对抗日英雄群体更深入的了解,更清晰地被国人铭记于心,以及,他想为更多的无名英雄“留名”。

《八佰》,是要为这些抗日战争中的无名英雄,树碑立传。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