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类书籍的推荐

  1、《人生以快乐为目标,恋情以互惠为准则》

励志类书籍的

  吴淡如:《人生以快乐为目的,爱情以互惠为原则》。百家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最幸福的人,不用问人生意义。”这是吴淡如在《人生以快乐为目的,爱情以互惠为原则》中的第一个断言。作者山盟海誓地告诉读者,要想幸福,就不应该问人生有什么意思,否则,你可能“只得到‘没有意义’的谜底”。但作者在随后的文字中又说:“人生有意义的人,心中一定欢乐。”真不晓得是作者糊涂了,仍是我糊涂了。

  在本书的开头《对于吴淡如》中,有句评论吴淡如的话:“作为女人,她用理性的眼睛看人生,用理性的思考来探讨情感。”看完本书第二辑《聪明恋爱,幸福为期不远》,对此句有了更深的懂得。作者的感情确切很感性。都说恋爱中的男女都是白痴,某天聪慧了,兴许就不恋爱了。不外我想问一句:不知当初作者谈恋爱时,是否都用这些来凑合你的爱人呢?假如书中的方法,都是经由作者亲身实际的,我只能说声“I服了U”,赶快买本给我小女友人看看,让她“聪明,幸福”。

  “人生以快乐为目的,爱情以互惠为原则”,听来好像不错。但细细品DJ嗨嗨网来,这里的目的和原则,却又像海市蜃楼,壮丽而虚无,看得见,摸不着。也许,书名该改为——《人生以追求快乐为目的,爱情以追求互惠为原则》,而后,在追求中快乐,在寻求中互惠。

  2、《主动快乐》

  孔建霞,李琼鑫:《主动快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据说,今年上半年,哈佛大学最受欢送的课程,就是教学“快乐”的课程:“积极心理学”。想想也有情理:快活无觅,好汉何趣?

  “踊跃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崛起的一个新的研讨范畴。在2004年初出版的《古代心理学史》第八版中,世界有名心理学史家、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把“积极心理学”称为当代心理学的最新进展之一。(励志名言

  看来,我们确实需要学习如何主动地让自己快乐,而不是光等着快乐的苹果偶尔从成功的树上掉下来并砸到我们的头上。说穿了,快乐离我们很近,也很简略,那就是——主动快乐。

  正如这本《自动快乐》中指出的那样:主动快乐,应当占有自尊自负、完全把持情感的才能,处置好工作与休息的关联,与朋友的准确交际,建立积极价值观,并且始终抱有幻想——尤其是最后这一点(“妄想”),对眼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时期,仿佛最难堪得。

  3、《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凌志军:《成长比胜利更主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版

  本书的推举者李开复博士曾经埋怨中国的教养措施太呆板,“中国的教育就似乎出产线一样,每个孩子进去的时候不拘一格,出来的时候都是一样的,由于有一个统一的尺度”。但李博士又不能完整批准美国的教学方法,说它“切实太疏松,太不重视背了”。我以为,中国的教育,实在是基于中国现状的抉择。对一个领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在提拔人才上确定是须要一个同一的标准。固然现行的教导轨制常被鞭挞,但在还未呈现更公道的*之前,不可否定,这是一套绝对透明公平的体系。在这个大背景下,鉴戒美国教育中的进步方式,来优化自我。

  在凌志军这本《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书中,以大批的篇幅提到“E学生”,例如书中提到的微软小子的`经历。这类“E学生”的特点是:独立,自信,乐观,视线宽阔有远见。坦率地说,每一项并不是特殊高的请求;但综合起来看,就不是个别人所能到达的高度。所以,成为一名“E学生”看似轻易,其实不那么简单。

  本书给我们的启发是:我们确实是需要进一步施展孩子的能动性,让每个孩子更好地表示他自己,最大限度发展他自己的能力和兴致。当然,我们毋庸学习比尔·盖茨的半途退学创业,他是一个极其特别的成功者,而我们当中绝大部门的人并不具备这样的际遇与能耐。要是你也为了实现你心中酝酿已久的雄伟目的而贸然行事的话,那负疚,四周的人肯定认为你疯了。

  4、《性情企业家》

  张小平:《性格企业家》。铁道出版社,2006年10月1版

  国美老总黄光裕,庄胜集团董事局主席周建和,东星团体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兰力新,这些申明显赫的人物,是张小平《性格企业家》第一部分中的重要人物。这些成功人士都有着极其赫然的个性。黄光裕:“他强势我强势,但在真谛眼前大家都同等。强势的声音是有道理的,这是强人的声音,但并不即是强词夺理。”周建和:“企业迅猛的发展势头,周建和自己极其低调的风格构成了极大的反差。”兰立新:“你们8个‘大人’打我一个‘小孩子’,还不能让‘小孩子’哭?8个航空公司的飞机加起来有1000架,我们才1架飞机,是中国最小的航空公司。”

  这些人身上一个独特的特色是:博大的襟怀跟久远的眼界。这两样也许是他们成功最要害的性格因素。兰破新以一张嘴换回20架簇新的A320空客组建东星航空公司,这是何等魄力!

  这些成功人士的阅历还告知咱们:要成功,必需做你本人。这一点,对励志类图书的销售来说,也许是个灾害,因为大局部励志类图书都是在教你怎么样成为别人,或者按它们的说法:怎么成为受别人欢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