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两个月做到最好的自己

——高考倒计时60天写给高三学生

 

      作者简介:李晓鹏,重庆江津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教育制度的关注者,也是《求学》多年的老作者。在教育方面的著作有《学习改变命运》和《高考状元的屠龙宝刀》等。

      在距离高考还有差不多两个月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呢?学校楼梯间的倒计时牌子上的数字渐渐的向60、50靠拢,大家心里都知道,离归零不远了。大概正是在那个时候,我父亲来看我,我们走在路上,我突然说:“真不敢相信,高考居然还只有六十天了。”言犹在耳,高考竟然已经过去十年了。光阴飞逝,快得令人惊叹。

      然而正是这六十天,影响我以后十年的道路。我现在能坐在剑桥大学伊萨克·牛顿数学研究所的图书馆里写这篇文章,和这六十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经常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问我最后的两个月(有时候是半年、三个月或者一个月)能够进步多少?其实不论时间长短,答案都是类似的:不断的努力,总会有进步,努力得越多,就进步得越多。具体是多少,我也说不好,总的来说肯定是时间越短,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就会更加困难。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努力,因为进步虽然很困难,但每一点细小的进步都是有意义的。

      有的人在一本二本的水平上徘徊,最后冲刺起来动力十足,因为多提高一点一下上一个台阶,取得的成就是很明显的。但有的人二本有余而一本尚远,似乎就觉得最后的一段时间就像足球比赛中的“垃圾时间”一样,对最后的结果已经无关痛痒了。其实,高考最后的录取结果,是有很多层次的,大的来说是重点一本二本三本这样的档次的划分,重点里面有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也有浙大武大这样的名校,也有一些普通的重点。在二本三本中,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的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也要高一些。在同一所学校里面,不同的专业的录取分数也会有所区别。总之,不管你现在处在什么位置,每一点努力都会让你进步一点点,成绩每进步一点点,最后都可能会让你获得一个更好的结果。

      比如我自己,我高三时候的成绩在全校一直都比较靠前,但并不是最顶尖的,总有那么几个人每次考试都会排在我前面。最后一次摸底考试的成绩我是年级的第四名。当时我想往北京考,根据我在全校的排名和我们学校历年的高考情况来看,基本是考中国政法没有问题,考人民大学有一定把握,考北大没什么把握。最后,通过六十天的努力,我还是选择了一个比较保险的目标,以比较大的优势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如果我当时胆子大一点,以我的高考成绩进入北大也是毫无问题。不过由于分数较高,人大里面的专业基本上可以任我挑选,所以也算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最后两个月努力给我的好处,是把有一定风险的事情变成了现实,在此基础上还获得了更多的选择。

      人大也是一个不错的平台,我申请到剑桥学习,虽然人大的招牌虽然没有北大响亮,但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重点大学,希望就会渺茫很多。反过来说,人大虽然不错,这几年发展也很快,和北大清华相比总是有差距的,我在这两所学校里面有很多朋友,在平时大家一起吃喝玩乐感觉都差不多,真到了就业升学出国等关键时刻,还是他们的竞争力比较强。

      所以,对这最后两个月的努力与进步,应该分成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不要觉得不能立即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而气馁,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管是最后两个月还是最后两天,能取得任何一点进步都是好事,稍微考好一点,进入一个更高一些的平台,对我们将来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不要对最后的结果感到过分恐惧,高考的差异是可以通过高考以后的努力弥补回来的。有很多同学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是在大学里面表现优异,最后通过考研、工作、出国等方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我们高中班上就有一个同学高考考到天津某大学,后来考到北大读硕士的;也有一个同学第一次高考没被北大录取,第二年考成了重庆市高考状元。我自己在读高中的时候觉得能到北大念书就是人生的最高追求了,做梦都没想到还有机会来剑桥。所以说,用两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做到最好,无论什么样的结果,都无怨无悔——这并不是一空话,而是很多人用很多经历和很长的时间来证明的一个很实在的道理。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在最后两个月才能取得最大的进步。

      就在两天前,我在一个留学论坛里面看到有一个同学,高考只考入了一本,但是在本科期间非常勤奋,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了两篇英文论文,然后本科毕业就被哈佛大学录取去攻读博士去了。所以,两个月能有多大的进步呢?也许不会太大,但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在任何一个“最后两个月”都抱着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的心态去学习,迟早有一天,你会取得从普通高校到哈佛大学这样惊人的进步的。

阅读了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你也看看吧

[写给高三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新年励志日志: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