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北伐曹操?

其一,此时蜀汉正处于危急存亡关头

正如《出师表》中诸葛亮所说的那样,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荆州失去之后,刘备夷陵之战大败,病逝白帝之后,蜀汉已经元气大伤,人力缺乏,物力缺乏,民生凋敝,正处于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

其二,北伐的基础已经打好

诸葛亮是何时北伐,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蜀建兴三年,诸葛亮率军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闿、孟获,平定南方,获得了大量的资源之后,拥有了能够北伐的基础,而在蜀建兴四年的时候,曹丕死了,曹叡继位,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一个有利时机,正如《出师表》中所说的那样,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丞相不愧是丞相,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之后,再开始北伐。

其三,报先帝知遇之恩

君不疑臣,臣不负君,这便是我对丞相的敬佩之情。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难道诸葛亮不知道以一州之力来对抗九州是不现实的吗,他知道啊,他当然知道,可是知道又有什么办法呢,我想,他的心中一直保持着对先主的感激之情,他每天都会想起吧,一位求贤若渴之人,一位大他二十余岁年纪之人,三顾自己于草庐之中,于白帝城中将自己身后大事托付于自己,伯牙为子期绝琴,而自己,便要为知音实现他未尽的梦想。

每每读到三国,总会被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这段君臣佳话所感动,我也常常在想,梦想很美好,但现实往往总是那么残酷,刘备大败小败经历无数,折而不挠,却最后倒在夷陵之战,病逝白帝城,诸葛亮得遇其主,却未逢其时。

诸葛亮北伐中原,回复汉室,打出的旗号,现在看来好象并不伟大,更象有点自私,有点搞复辟的感觉。

大汉更迭,民心拥护。你的努力也只能延长蜀汉,这又不是战国,更没有外侵,占着有利地形,北伐劳民伤财,何苦呢?想拉回前进车轮能挡住吗?缺将少才,天下能人志士不投你,不助你,靠益州这点人马怎能翻倍成长呢?

忠心一颗赞扬。担不要损伤大部分百姓的利益。唉……,反之理想也就会泡汤。

或许,这就是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