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纳玛》中有一个故事,关于罗斯坦和索拉博。罗斯坦在战斗中,给予他的强敌索拉博以致命一击,最终却发现索拉博是他失散多年的儿子。罗斯坦强忍悲恸,听着他儿子的临终遗言:
若汝果为吾父,血刃亲子,名节有亏矣。此乃汝之专横所致也。汝持先母信物,吾报汝以爱,呼汝之名,然汝心难回,吾徒费唇舌,此刻命赴黄泉······
第一次读这段文字时,心久久不能平静,就像有人不断拿小石子掷向平静的湖面,湖面散开一圈又圈的涟漪。我想罗斯坦在以后的人生中总会带着一份罪与内疚,以及永远无法填补的内心的沟壑。他不仅仅是因为杀了自己的亲儿子,斩断血脉,才会如此。更重要的是,索拉博对他有一份爱,一份沉默却虔诚的爱,他未能感受。难道索拉博真的战胜不了罗斯坦吗?还是用死亡换来了他对罗斯坦爱的*?
爱,是一个美丽的字眼,也从来不简单。是一些人踏遍万水千山,经历沧海桑田苦苦寻觅的生命归宿。
对自己,许多人都过于残忍。就像生命是黄色玫瑰,竭力地把它插入精致美丽的花瓶,在晨风夕月中,成为枯黄的标本。黄色玫瑰的花语是离别,一开始,就让生命凋零。
当然,爱自己的人,命运就并非总是如意。不知为何,突然想到了人格分裂者。作家京极夏彦说过一句话:“人生命的本质是记忆”。断断续续的记忆登上意识的舞台,大脑无法将它们组装,记忆便分在不同的空间,这时就会有属于每一个记忆空间中的“我”,这一个“我”不知道上一个“我”做了什么,也不知道下一个“我”会做什么,甚至体内的自己有可能完全没有意识到彼此的存在。因此很多人格分裂者都会选择自杀,这种记忆空白的堆积,心灵的焦灼,现实的不安与忧郁,假象世界的空虚与迷惘,都会轻易地让他们选择死亡。但是这种选择就是不爱自己吗,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这算不算是一种自我救赎,与其饱受折磨,还不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带任何拖连,留下最后的尊严。
对于自我的爱是难以捕捉的,而对于他人的爱,人往往会做出明显的选择。甚至是永远。
有两个老人,他们的伴侣都先随他们而去。一个老人便在家里的花园里种了一大片红玫瑰,然后时常坐在窗前,静静地望着,很安静,很安静,就像降下了生命音量的旋钮。鲜红的玫瑰,是对伴侣浅浅的呼唤,每一朵都寄托着深深的思念。老人唯以这种方式祭奠自己的爱人,无言却深沉。而另一位老人,则在广场上喂着白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春去秋来,至始至终。因为在老伴生前,他们常常一起来喂鸽子,鸽子跳到他们的脚前、手上、肩上。而现在,每当他喂着白鸽,就觉得妻子在眼前,总会有只白鸽是妻子的化身,他们还相依相偎,相生相念,妻子从未离开,也不会离开。
远距离的爱让人们心生思恋,美好却也孤独。所以对于眼前的爱,应当好好珍惜,只有珍惜爱的心,才能好好被爱。
我们渴望爱,拥抱爱,因为爱,从来无眠。
文/兰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