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一)

  我是怀着一种好奇开始阅读《历史深处的忧虑》,一直在想这到底是怎样一种深重的忧虑,而且还是潜藏在历史深处的。刚开始读,这本书便引起了我的兴趣。

  早些时候了解过,这本书是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第一本。本书以书信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整本书都是以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华人口吻给他在中国的朋友写回信,回答“卢兄”关于美国*的一系列问题。书中的每一封信都是在讲故事的感觉,没有灰色枯燥的概念之类的,而是把自己在美国各个阶层的所见所闻介绍给自己的朋友,充满生活色彩。作者讲述了大量的生活见闻,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时与中国的法律和观念进行对比,反映两国人在历史、文化、观念等深层次的差异。

  美国号称世界上最*的国家,十分重视个人*。在这*诞生的背后,是英国长达286年(1493年—1779年)的殖民统治,这时间比美国建国的时间还长许多。在英国殖民统治期间,有多种过分压榨美国人民的政策,其税收政策和限制美洲殖民地的自治;英国立法不允许老百姓有集会的*,并允许当地驻军侵占民房,人民的私有财产受到侵犯,结果冲突频起。后来,越来越多的人民不满于英国对美洲殖民地的政策。这样屈辱的历史让美国人对于*十分向往,也让美国人民在建国之初就用《权利法案》对*权利作出了明确规定。《权利法案》第一条就是,“国会不得制定有关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一种宗教或者禁止宗教信仰*;剥夺言论*或者出版*;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及向*要求伸冤的权利。”可见美国人对于*的执着追求和重视。

  首要重视的权利是*,即身而为人的最基本权利。《权利法案》规定了美国人民最基本的权利,并将其变成一种规则。为了解决种族歧视问题,美国除了将禁止种族歧视写入法律之外,还通过了“平权法案”、“能力缺陷法”和“民权法”等。虽然种族歧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但是在法律权利上,争取了所有美国合法公民的平等。

  在安全与*面前,美国人选择*。“不*,毋宁死”,这正是美国人对于*的重视。奥克拉荷马大爆炸之后,其中一名嫌疑犯尼克斯的兄弟曾被拘留,但是之后由于证据不足而被释放。在这样威胁生命安全的事件面前,美国人还是坚持原则,以理智的行为来处理,维护*权利,依靠证据定罪,当然也不会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随便定罪。再比如,美国实行枪支*,但是却总有不法分子实施枪击,对人民生命造成威胁,但是枪支*依然没有废除;也有美国总统被刺杀身亡,在这些案件面前,美国的枪支*从未被撼动。

  在国家利益与*面前,新闻*不会因为国家利益的威慑而让步。在美国人民扞卫新闻*的同时,他们支付了国家利益的代价,但是国家利益是美国全体人民的,只要他们愿意这也是他们的*。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一旦‘国家利益’这个重磅炸弹能够有朝一日炸开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一个缺口,整个美国的新闻*局很可能全线奔溃了。”在*面前,美国人很坚决,总是毫不犹豫地认为*高于一切,同时,对失去*的恐惧远远高于对核武器的恐惧。

  在美国,民权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作为美国民众,他们可以依法保障自己的*。比如言论*权,即使是犯罪嫌疑人,在没有宣判之前,他们也是拥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而且,在审判之前,都有无罪假设。还有个人隐私权,即便是警察也不能在没有搜查令的情况下进入民宅搜查,否则证据是无效的。

  林达形容的极为贴切,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它的全部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陌生人。美国的*、浮华、*都是属于美国的阳光,可是阳光背后,定会产生类似于罪恶、丑陋的阴影来。我们无法消除这些阴影,因为人始终都要追寻美好的“阳光”。

  但是,追求这样的阳光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也是本书题目中“忧虑”的涵义,即美国人为了追求*而付出的代价,承受的痛苦。这些代价存在于过去、现在,也将延续到未来。比如在美国的枪支*,可能让美国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和科学技术发展促进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使得一部分犯罪分子趁虚而入,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对青少年成长带来危害的色情、暴力等侵犯。这样的例子在美国很多,可是既然美国人选择了*,就必须承担为此付出的代价,这是美国人的选择。

  站在中国的角度看美国,很多人向往美国的*,也有很多人批判美国的因*带来的混乱。在中国,也有人希望获得美国那样的*。在*的中国,尽管国情和历史及文化观念等与美国不同,但是我觉得建立一套严格而公正的宪法是可以做到的,法律至上的原则也是可以确立的,我们需要的是提高法律的地位。“依法治国”虽然提出来很久了,但是并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如今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口号,我们的这种法律意识和行动达到一致的时候,我相信中国也可以成为一个拥有法律上*的国家,通过法律让国家治理更加完善!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二)

  《历史深处的忧虑》,作者是林达,一对夫妇的合名。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就一发不可收拾,把能在图书馆中找到的所有他们写的书都看了一遍,很喜欢那种深入人心,引人共鸣的写作风格,而且还很有思想的深度和力度。

  这本书是他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第一本,主要围绕着美国宪法的十条修正案展开。第一条,新闻*,结社*和言论*;第二条,组织民兵和持枪的权利;第三条和第四条是关于个人隐私,个人财产不受侵犯的;接下来的几条主要涉及的是美国的司法制度,司法独立,陪审团制度等等。可以说,美国人的这十条修正案,是对美国人-追求生命*和幸福权利的确认和重申,尤其是美国人对于个人*的追求,让我这个从小被教育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人感到震撼,虽然对于*的追求总要付出代价,国家安全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但是美国人在两百多年的风雨中,还是始终站在*的一边。

  最近美国最高法院首次判决禁枪令违宪,确认了美国人持枪的宪法权利,其实这也是美国人为了维护自身的*而做出的选择,因为在他们的思维中,*永远都是一个可怕的怪兽,总是会在不经意间侵害个人的生命和人身*,而持枪的权利正是为了防止*或者是他人对自身*和财产的侵犯,并在必要时反抗*,用于自卫,甚至是革命。

  *是要付出代价的,作者在文章中一再的重申,有时是国家安全,而有时则可能是个人的生命,但美国人民一直都誓死扞卫他们来自不易的*。这样的举动有时候会让我们费解,*的涵义和真谛值得我们去思考和体验。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辛普森案这个世纪大案所展现的美国司法制度的概貌之外,让我还记忆犹新的是言论*的"内容中性原则"。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言论*,但是言论*究竟应该到什么程度,该遵循怎样的原则很多人还是不甚明了的。言论*,仅仅是一种说话的权利,就是每个人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言语的形式反映出来,其本质在于思想的*。言论*,仅仅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而已,并不是我们很多人认为的让真理越辩越明的神圣目的,况且究竟谁能保证说掌握了真理也是有疑问的。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三)

  读林达的《历史深处的忧虑》,一直怀着一种忐忑的心情,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忧虑呢?况且还藏身与历史深处。

  美国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是一个*的国家,生活在那的人们拥有着无尚的*。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不管是对还是错;可以斥责当权*,尖刻而大胆;可以拥有自己的枪支,不管你是为了防卫或是行恶。

  可是,也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是个堕落的国家,犯罪率居高不下,种族歧视严重,在充当全世界*维护者的同时又严重破坏*,而当“水门”“虐俘门”“特工门”事件层出不穷。这一切都成了美国是个地狱论断的有力依据。

  突然想到一个笑话:如果你爱一个人,请送他(她)去纽约吧!那儿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请送他(她)去纽约吧!那是地狱。纽约应该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了,华丽而富有,但同时也充满罪恶与丑陋。这也是美国的真实写照。

  林达写过了,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它的全部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陌生人。美国的*、浮华、*都是属于美国的阳光,可是阳光背后,定会产生类似于罪恶、丑陋的阴影来。我们无法消除这些阴影,因为人始终都要追寻美好的“阳光”。

  美国人为了*、法律、政治制度等付出的代价正是作者的忧虑,而这种忧虑却来自两百多年前的一部伟大法案《权利法案》。是它确立了美国法律和生活秩序的基本,两百年来,所有美国人都小心翼翼的遵循着这部基本大法,因为这部法律在保护着所有美国人的权利,无论当局怎么钻空子,也无法撼动它。

  说到这,就不得不谈谈中国的法律了,中国也许是几千年君权至上的律法习惯了,在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明主之后,法律所保护的仍是当权者的利益。我们看到过许多人因为发表反动言论而被动权者以“*反国家”的罪名逮捕,却从未见过当权者因批评某些党派、团体而锒铛入狱的。仅在正常*利这点来说,已有很多的不平等,更不用说其他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了。

  很多人在批评美国的巨大贫富差距,(www..cn)而我却觉得贫富差距在中国似乎更厉害,富人们一掷千金,而且更为愿意去国外消费,很多项调查均表明,在纽约最繁华街上房产的拥有者70%都是华人,而出入各种高消费场所的也以华人居多。而中国一些边远地区,饥饿仍然是种折磨,而这种折磨比SARS、禽流感更为可怕。而美国的贫富差距相对要均衡一些,至少那些所谓“穷人”也能有口饭吃,而且年收入还不低。这样的现象就好比假如一个人需要两个苹果才能吃饱,而一个美国富人和中国富人有大片大片苹果园,谁大谁小暂且不谈,反正一定能供给丰富的生活。一个美国穷人会拥有2-20个不等的苹果,过日子没问题,但一个中国穷人往往只有半个或一个来裹腹。然而并不是说美国就没有真正的穷人,也有穷困潦倒的,但就普遍情况而言,应该是上面提的那样。

  换过来想,美国和中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国情不一样,历史文化不一样,只是希望能互相借鉴,兴利除弊,美国让为*等权利付出的代价减到最少,中国呢,也为*和权利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