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从《郑和远航》品郑和

  文/苏宇晨

  郑和,一个响亮的名字,代表着中国人的荣耀与自豪。学完《郑和远航》这一课,我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郑和是一名三保太监,他原本可以在宫中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但是他不想平淡地活着,于是立下一个远大的志向——率领船队出使西洋!这个消息在当时震惊了许多人。1405年7月11日,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气氛之热烈,场面之壮观,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中午,郑和走上指挥船,向岸边的人群告别,随后大喊一声:“启航!”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船队每到一个国家,作为使者的郑和都会把国书交给国王,并向他们赠送礼物,这一路,不仅受到各国君臣的欢迎,也受到老百姓和商人们的拥戴,他们从未见过这么多、这么气派的宝船。还可以观赏、换取中国的土特产。正是有了郑和这种礼节周到的使臣,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然而,这次航行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浩瀚的大洋上,郑和无惧航海的孤独,镇静自若地指挥船队航行。面对险恶的风浪,他让船队破浪前行,一次次化险为夷。面对海盗的袭击,他也凭借自己的智慧俘虏了海盗们。

  郑和共七次下西洋,到达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七次历时之长,次数之多,行程之远,规模之宏伟,影响之深远,堪称世无其匹,达到了当时航海事业的顶峰。促进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和友好往来,既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海洋活动的巍巍丰碑,又是15世纪大航海活动的序幕。要知道,这次航行比哥伦布发行新大陆早了81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了114年。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郑和用他的实际行动证实了这句话。最初我以为,三保太监应该是一个阿谀奉承、欺压百姓的小人,但郑和不是,他是一名自信威武、沉着冷静、彬彬有礼的君子。他“立大志、做大事”。狂风巨浪、海盗袭击、寂寞孤独都没有阻挡住他和船队一次又一次的远航。他从海外带回奇珍异宝,把中国名扬海外的丝绸、瓷器送到亚非各国,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郑和展示出国人亲切、友好的态度。正是有了他这种不畏艰险的精神,才架起了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才能完成这项壮举。

  其实,一个人只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志向远大的人。例如:*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年老体衰的谈迁面对耗费20多年心血写成的书稿被偷,悲痛欲绝。但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重新编写了《国榷》,他也因此名垂青史;还有齐白石“不叫一日闲过”的自勉名言……

  我喜欢李白“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也喜欢*“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感叹,更喜欢郑和这种“万千里破重重浪,六百年掀道道波”的精神。为了纪念郑和,从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我也要学习郑和,学习这种勇于开拓,顽强不屈的精神,勇敢面对和挑战生活中的未知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