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影评(一)
尼古拉斯·凯奇主演过两部经典动作电影,石破天惊和惊天动地,非常精彩,迈克贝和西蒙威斯特的功力也相当深厚。越狱,虽然与其无忧,但结束时同样惊天动地,石破天惊。
这样的称赞也许有些过分,但是其精彩程度仍不容置疑。缺陷存在于任何一部电影和电视剧中,与其夸大它倒不如把目光聚焦于它的精彩之上。
多年前,有一部在影迷心中如圣经般的电影,它在上映之初票房惨淡,德拉邦特无可奈何,岂料,录影带收入如洪水般灌之,此后10年间被奉为仅次于教父的神来之作,在众多影迷心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它的经典程度已非语言可以表述,相信只有历史才可以检验。它就是肖申克的救赎。在剧情和题材相似的基础上让我们再来看看同样以越狱为题材,同样是男主角*害的惊悚剧情类电视剧--越狱。
越狱——惊天动地,在所有观众仍然猜测最终结局的时候,他们已经处于高墙之外,希望的火焰又一次燃起,10英里的路程,对于他们,却是那么的长……
可能很多人在中期阶段都没有想到他们真的可以越出那堵高墙,对于剧名简单的了解,他们一定可以成功,再深入探讨又疑点重重,不过最后真相大白,虽然他们仍然处于逃亡之中,但是我们并不失望,而相比于ALIAS和LOST之流,完全没有任何头绪,只是不停的循环往复,不可以说不精彩,起码有些拖沓。
在越狱第一季结束后,盘点它便成了剧迷心中必做功课之一,首先,来看SCOFIELD,一个能力与自己年龄不相符的人,心思慎密,城府颇深,偶尔会稍有躁动,此便突出了他的果敢,冷静与智慧。在他完全认为自己的兄弟是无罪的情况下,毅然走入*,这时他就已经明白,除了此路已经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把自己的兄弟在其被执刑前救出,与此同时,他那堪称完美的越狱计划也便已经开始了。事事难料,就如同SCOFILED第一次越狱近似于成功的时候,一根铁管就使他彻底的绝望到了放弃的地步,但他的毅力和信心也非此容易地就被摧垮,另一套计划也已经悄然而生,唯一支持他的,就是LINCOLN的生命,这时,决定一个人是否生存的砝码,已不再被法律所掌握。SCOFIELD的个性特点并不突出,性格看起来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流,而使他如此行为的原因就是为了保护他那彻底的越狱计划。但是,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却也是那么的不实际。
因为政治迫害,被囚于*,又因为政治,而被判以极刑。他是一个对生活没有信心的人,他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儿子和自己曾经最爱的女人,命运的轮回又需要这些他曾经失去的人来帮助他,他不想离开这个世界,但他无能为力,他思念那些他爱过的人,但他无法再靠近他们,从他被*的那一刻起,生活已经不再属于他,但又是那些他曾经爱过的人给了他生存下去的希望,他的绝望并不彻底,仅仅一根火柴就可以再次点燃他那绝望的心,他的兄弟,SCOFIELD给了他希望。LINCOLN在漫无目的的控诉他的含冤之苦的时候,他的兄弟却告诉他:‘如果你根本没有要杀人的念头,你又怎么会出现在那里?’是的,*害被冤枉是天理难容,可是如果他根本不想去开枪的话,起码他会活的自在一些,如果他真的开了枪,就算他没有被抓住,相信那些曾经属于他的人也会离他更远。而根本就是,在自己没有被别人伤害的时候就千万不要去伤害别人。
SCOFIELD的室友,为了自己的女朋友以身犯险,一个还有几个月就可以坦然走出高墙的人却不顾一切地要再次触犯法律,看起来是那么的愚蠢,而使他有如此行为的就是对爱情的执着,他无法再等待,等待自己深爱的女人花落别家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泰然处事并不能赢回女友和自己的孩子,他的希望同样来自于SCOFIELD,且命运也会因其而改变。SURCE除了自己所具有的“技术”外,并无其他可言。
他也许是越狱8人组中最被唾弃的人,心思慎重,诡计多端,坏的是无以复加,在观剧同时也对饰演这个角色演员的敬意犹然而生。他被别人出卖而入狱,与其这么说倒不如说他的末日已到,胡作非为的后果在任何人看来都该得到法律的惩罚,他没有理由去怨恨更没有理由去报复,他只能怨恨自己的生活方式极度混乱也只能报复他自己所做过的事,唯一可以使他仇恨的其实是那些杀死他亲人的人,可是报复可以得到的却是更加残酷的报复,他也为此付出了手的代价。他最终是否会被再次关入*或者被根本毁灭还不得而知,但是,坏到极端就一定是毁灭,那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最痛恨的人之一,不共戴天,有一点机会就想把他至于死地,不过他也是越狱是否真正成功的关键,墨西哥虽然遥远但是一架飞机已经足够给与他们到达的希望。ABURAZZI从地狱回来后,深信上帝给了他重生的机会,实不知其实自己大限未到。最后我们看到,他自己的飞机也离他而去,要么再回到*要么一起亡命天涯。在他夺走BAGELL手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退缩和困惑,与此同时也为自己埋下了被报复的种子。而他最想从SCOFIELD那里得到的东西看来也很难实现了。
谎称自己仍然在服役,实则身处深牢大狱,为了不想让妻子对他的离开感到怀疑,毅然决定提前出狱,不管结果是否如他预料的那样,家庭才是最重要的。而他也为越狱行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帮助。
BELLICK的卧底,真实的供出了SCOFIELD的计划,为了汉堡,为了舒适的床榻,为了不再被骚扰,人性的一面在他身上表露无疑,最后,被抛弃自然也就合情合理。
非常聪明的傻瓜,被SCOFIELD的小计策骗到了同类人之中,又被SCOFIELD的小计策“骗”出了*,最后又被小计策骗出了汽车,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如果有一天他可以不再被别人操纵,他也就真的越出了心理上的那道高墙,哪个时候,他就成功了。
传奇人物,遮遮掩掩的过了大半生,从不承认自己的过去。从开始为了看一眼自己的女儿到最后吐露真言,彻彻底底的一个悲剧型人物,他本应该活在高墙之外,无奈的是,*的钱并不是谁都可以拿的,要拿就要付出代价,也许这个代价是一生。
从越狱首播的第一集开始,就十足的让观众牵挂了将近一年。在第13集结束的同时,一个新的开始也已经展开。是否可以把它这样来理解,每次结束都是意味着一个崭新的开始,如果可以这样理解,那么第2季也就不再那么悬而未决了。
越狱,看起来很简单,把自己的兄弟从残酷的现实中解救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多少戏剧性的场面,又把人性的本质表现的多么露骨。SARAH,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她无法忍受父亲的谎言,更无法忍受看着无辜的人走上刑台,无法取舍,打开了那道门就意味着自己心中法律的底线被彻底逾越,视而不见又会把她拉入生活的痛苦之中,情义两难全,取舍之下,在自己已经不可能从越狱的旋涡中全身而退时,牺牲自己而成全他人,也就成了一种所谓的精神和主义。COPPER在最后的时间中,回顾往事,全盘拖出,他已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自己在垂暮之年仅有一点愿望也要靠别人来完成,不知道这时候他是否后悔过曾经那段意气的历史。VERONICAR,LINCOLN以前的女友,旧情难忘,她没有选择逃避虽然这样做可以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而她那根本无辜的未婚夫也与她天人两隔,爱情的力量永远是那么的伟大。整部剧毫无保留的展示了朋友之间,爱人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父女之间,同事之间,上下之间,仇人相互之间的爱恨情仇,而无数的爱恨情仇又就构驾出了越狱这部电视剧的精彩之处。
剧中任何人物都是关键性的,所有的角色相互交织使得剧集精彩非常,每一集都让人激动十分。在还没有从剧情中完全地解脱出来的时候,就又开始了对下一季的猜测,毕竟它的精彩是绝对的,而好奇心又是难以抵抗的。不管怎么说,它确实娱乐的观众,而观众也抱以热烈的掌声和对它前途的期待。
越狱-惊天动地,无数的人倒下只为越过高墙的那一刻,它没有爆炸性的场面和翻车镜头,没有英雄以一敌百。它的英雄诞生在剧情的现实之中。它所有的就是撼动观众的心。
除了激动,还能做什么,除了期待,还能有什么。
越狱影评(二)
*是个惩罚罪犯的地方,高度戒备,等级森严,最容易培养“执法暴力”。如果在这样的地方能有平等意识,那这样的地方就一定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
《肖申克的救赎》(下称《救赎》)剧本改自斯蒂芬金的同名中篇。《越狱》是完全在这个基础上的再创作!美国惊粟小说鼻祖、畅销书之王斯蒂芬金创作的中篇很少,《救赎》是其中之一。《越狱》抄《救赎》,但抄得实在太成功,太妙,太创新!(不知道给斯蒂芬给了版权费没?)我在看《越狱》时一眼发现:由于出色的表演,演禁子牢头的那位可爱仁兄,被请进《越狱》中继续当大反派,造型居然一模一样。多年未见,跟我一样“还是97年那样子”。想起来甚是温馨。莞尔一笑。
我曾经看到一个凯迪网毛头小子、“肖申克新人”(肖申克老人看的都是*翻译版本的什么《刺激1995》!),对《救赎》的情节提出“亚洲思维”疑问——他不理解为什么典狱长竟然允许杜福雷给议会写信,而议会竟然答应了杜福雷的要求?
我回答说这是因为美国的犯人,不是犯人,更不会“不是人”,而是平等的“惩罚中的公民”。按《圣经》的解释,人皆有原罪,需待救赎。既然大家皆为需救赎之人,惩罚同类自当心怀戒惧,一切嚣张地滥用权力行为至为不妥。这个公民当然可以给议会写信,如果典狱长不让写信,就侵害了宪法第一修正案《*法案》,典狱长就会坐牢。而议会*,是由公民一人一票选出,他们是为公民服务,这个公民,也包括正在服刑的有写信公民权的牢犯。*可以不答应杜福雷的扩张图书馆的要求(事实上最后也是在每周一信的压力下才感动地答应)——但他必须冒被选民唾弃而被选下去的风险。*中的犯人可能没有选举权,但别忘记,他们的亲人有选举权。而且他们出狱后可以参加投票,把你选下去。你无法忽视这个力量。
当今天下美剧流行,《越狱》爆热。美国思维方式更直观地通过荧屏表露出来。这比韩剧、日剧、港剧流行更有教育意义。用钱来做比较的话,国产剧仿佛是武汉地价,虽然老土但是缓慢上升但空间有限。韩剧依稀是上海地价,如日中天压都压不下去,只好搞掉头头脑脑。日剧堪比北京地价,生下来就值钱,无所谓涨不涨。美剧可就是当仁不让的香港地价,突然一看,原来如彼!《越狱》更仿佛房地产中的汤臣一品,价格高到感动地球!在剧作编创手法、导演艺术、摄像技巧上,这个剧完全是好莱坞拍电影手法翻版,“用拍电影手法拍电视”(冷眼看客语),是近年美国的潮流,更是世界娱乐业的新标杆。
美国电视剧比之好莱坞电影,在篇幅上的长和大,能更多表现编剧的思想。
我们看韩剧,会发现编剧的“爱情思想”仍停留在中世纪,居然父母能明目张胆干涉子女的恋爱对象选择权。在日剧、港剧中,无不有大量类似题材。至于琼瑶,更是一生乐此不疲。而且亚洲的观众似乎永远很受落这些情节。那些编剧有意无意灌输、纵容这些情节的发生。同样的电视如果放到美国,美国观众第一反映可能是:那子女为什么不起诉?他们为什么不珍惜自己的权利?
子女的*选择职业,也是这样,《越狱》中州长的女儿居然不体面的是牢房里犯人的医生,而他爸爸楞拿她没辙!他知道干涉,他就犯法,就得坐牢。美国的影视绝不会出现琼瑶式和韩剧里因为金钱、门第而干涉子女婚姻、工作*的故事,不是不能写,不是美国就没这样的故事,而是一写就触犯美国思维方式,吃力不讨好。
《越狱》、《救赎》中我们看到,即使出现*暴动(暴动原因居然是因为停电后没空调!),也见不到军人的影子。只有警察。军人是无法、无权出动的,宪法规定美国军队不得干预国内事务。甚至在去年(2005年)“百年难遇”卡特里娜飓风期间,拖了好久,才好不容易批准军人有限参与救灾。美国人很少、很难看到“军民共抗灾”场面,911那么大的事,只有警察、消防员忙活儿。
《越狱》里,还有很多奇怪现象:
典狱长不耐烦,可以不鸟州长。
州长只要高兴,可以不鸟总统。
副总统可以常常跟总统对腔对调。
州长女儿,可以不鸟州长。
犯人在理论上,也不怎么鸟狱方。
殴打犯人是严重罪行,一经发现立即革职。而且可能在卷起铺盖走人之后再找不到类似工作。即使是林肯这样的重刑犯,还差几天、几小时即将处决,也会获得不容质疑的尊重。无人怀疑任何人应该拥有的所有权利。哪怕他犯了滔天大罪。
我们再来看这*里的医生:犯人居然可以完全*的出入狱中医院(狱中居然有条件那么好的医院),狱方无权干涉任何医疗工作。
美国的*大墙内有巨大的草坪。这个草坪,注意,是放在*内部(绝非放在*大门外的面子工程),让一帮罪犯放风用的。它不象别的国家,是建在*外部。一般我们看到的*,是外部有个花园,这个花园,囚犯是无权在里面放风的。是用来给来宾参观用的。*内部只有水泥平地。(中国的确是形式主义)
在《越狱》里你会发现,给什么*写信是小意思,在合适的条件下,还可以堂而皇之的要求跟女朋友约会,在约会时并且几乎明目张胆和女朋友做爱!!!即使是美国文盲,也对个*利这个项目有骨髓般感受,习以为常——人通常可能一生都无法感受到骨髓的存在,但骨髓要哪天不在了,那感受就来了。FernandoSucre在*中会见女朋友,禁子牢头恼得牙痒,恨不能把这嚣张的家伙宰了,但就是没办法,因为这是囚犯个*利。一触及个*利这茬,再狠都没辙。(不过只要在典狱队长的权力范围内,他可以极尽自己之能事报复囚犯,参见当认为Tweener没有利用价值后,换狱房被狱友X虐待,以及处处抓Scofield的把柄等)
在这个剧中,显示的创作*无比巨大:同样题材,即使在香港创作出来在无线台播出,可能仍会枪毙(香港电影在80年代倒是能出现类似题材)。而在美国,无论什么样的题材、价值观都会获得尊重,即使是边缘价值观。比如说为了达到目的(越狱等同思想暴力)不择手段的主题。在美国电视上,居然可以出现割喉、鸡奸……当然美国也不会在儿童时间播出《越狱》。好的制度会对人类作出最大的救赎,也会对人类的戏剧做出伟大贡献:如果迈克尔坐的是斯大林的*,则无法释放任何能耐。那里无法放风,如何串联?不串联,如何越狱?遇上斯大林这哥们儿,迈克就只有回乡务农,不打主意救他哥哥林肯了,大家导演、编剧、演员全部歇菜,没事干,回家,散伙。
在编剧的眼里,在好莱坞的习惯里,政治人物统统是不可靠的、必须怀疑的、可谴责的、自私的,必须无情揭露的、无情鞭挞的。美国编剧特别喜欢把罪犯放到白宫、国防部、外交部、议会等等这些地方,而且“恶的幻想对象”也爱选择总统、副总统、部长之类。可以说,在荧屏和银幕上,美国人是毫不犹豫地把任何当权者“打翻在地,踏上一脚”,美国式思维:政治是肮脏的,政治人物永远靠不住,必须永远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家伙。把他们管得严严,不让他们越雷池一步,如果稍有异动,就毫不客气地“杀掉”。绝不会出现*那样几百万人上街也把所谓扁扁毫无办法、“好人在家里叹气、坏人在台上唱戏”那样的荒唐——世界上最难的,是实现“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布什语)。而好莱坞和美剧实现了这个梦想。正如美国宪法所说:当人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人民有权推翻暴政。“越狱”本身只是一个象征、象征美国人民有权用非常手段寻求*。
在《救赎》、《越狱》这两个故事中,一切只是个寓言。我们会发现《救赎》中,“所有坐牢的都是好人”(包括杀人犯)。好到失笑,好到失真,这是艺术的夸张和滥情,是创作的形式。编剧从不提他们的犯罪经历,而只表现他们的“苦大仇深”。那些*的管理者们,全部都是黑暗*的代表,这一点在《越狱》中同样明显。这些*里的牢头们,他们别说洗黑钱,白钱他们也洗!权力在他们手中无限泛滥。按编剧的意思,就是要把他们写得坏坏的,才能对“越狱”做出合理解释,才能思考人性和社会。这样就轻易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让亲者快、仇者痛。(现实中,美国的*怎样呢?不得而知,中国的*呢?我没呆过当然不清楚)
在美国编剧的眼里,知识就是力量,理性比感情更重要。高智商会得到崇拜。任何道德说教,都比不上切实的知识和行动的展示更激动人心。迈克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对突发险情的处理上,跟香港“巴士阿叔”事件中忍受6分钟辱骂而不动声色的四眼仔一样冷静和理性。一生都用头脑而不是情绪解决问题。美国人喜欢这样的英雄。美国人的英雄是知识型英雄。无论是史泰龙、超人、蜘蛛侠还是施瓦辛格(他后来用脑袋而不是肌肉成功竞选州长),都有一个比四肢更发达的大脑。(不过Scofield实在太帅了,不过他在第二季中有点落魄)
无论《救赎》和《越狱》,编剧主要做的都是“挖洞”。且洞挖好后都没有立即越狱,而是拖拖拉拉,还要慢腾腾找寻所谓“司法渠道”,却又让正规渠道一一破灭。无论是证人还是证据,只要有新希望出现就格杀勿论(呵呵)。所谓吊胃口是也。(真的是很过分啊,我看得心脏病都被急出来了)《救赎》中杜福雷在挖好隧道之后,没有立即出逃,希望破灭后才立马不见人影。杜福雷走的那天的天气是暴雨,这个也是原因之一。最主要的是对正规渠道“平反”的绝望。所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白道不行,只有来黑的。从而让观众理解“越狱”的苦衷:实在是逼上梁山啊。编剧原则有一个“高潮原理”,高潮寻找合适时机,这个时机可以硬造。《越狱》用一个女人和一个*的男人律师在*外面的拙劣活动,来反衬“越狱事业”的正义性。从第一集开始,就明确设置一个肯定能完成的任务:“越狱”。但如何搞?这个悬念被不断提示,并且通过无数艰难险阻加以强化。
在编剧之高明这一点上,还反映出一点跟国内、香港和韩国的不同。亚洲娱乐圈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经纪人、经纪公司施加压力抢戏”,即使是成龙那样的超男性电影,也常花空心思想把女主角的戏份增加(女主角的经纪人通常会施加压力)。据我所知,《向天真的女生投降》在制作时,女主角的戏份由四成被提高到五成。这就造成明显的拖沓感,和原著相比,减弱了主角故事部分的流畅。而美国影视,现在越来越注重:男女分戏。《欲望都市》的成功,在于把男人一脚踢开,全部由几个女人做主。《越狱》中,为了极力突出迈克的帅气、聪明,选了一帮丑男加入他的队伍对他言听计从。两个女主角也不是很漂亮,最漂亮的是一个超级大配角:妓女。她们个个演技不错,绝无花瓶感。无论男女,所有光环都是投向迈克。细心统计下会发现:女人的戏份,绝对不会多过2成!但整个剧的气氛却给人感觉女人的戏份不算少,这是因为这个剧,节奏之快,超过韩剧2万倍。一般镜头停留人脸的时间不超过3秒。普通一段对话不超过30秒。绝无国产剧“每个人都是演说家“和”语速缓慢症”的怪事。《越狱》是梁山好汉似的热血戏。《无间道》为什么成功?就是因为专心做男人,放眼望去,全部是男人。《霹雳娇娃》为什么热爆?就是因为专心做女人。(怪不得)
有人说,《救赎》越狱成功后,杜福雷为什么不再诉诸法律,洗刷冤屈?为什么《越狱》成功后,迈克、林肯还继续逃亡?(迷茫)
美国的狱政黑暗吗?不知道!世界上没有千年的乌云,但也不会永远春暖花开。美国在理论概率上,一定有冤狱,有暴政。但美国有电视剧《越狱》!
这两部片子的主题是一个寓言,一个娱乐寓言。反抗黑暗制度和权力结构的寓言,表现人在非常情况下的爆发力、智力。他不写他*就不错了,你以为他还对腐朽的法律还抱有希望?跟中国古代逃离暴政的秦朝人不一样,现代小说和剧本就得这么写:太平洋如此浩瀚,如此深蓝,啊,美丽的加勒比海,如冷眼看客所说,人如果有*选择的权利,他应该死在那里。啥也不管去你妈的法律、制度,老子斗不过你,隐居还不行吗?这是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赎》结局,跟《桃花园记》一个调调,真可谓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伟大的陶渊明不会告他侵权。《越狱》目前没有拍完,它选择什么样的结局,那是伟大的美国编剧说了算。
越狱影评(三)
陆续看完了《越狱》两季,心里终于不再对它有所企图。我以前说过我不爱看连续剧,太浪费时间,也太考验耐性。但这三年中也偶尔看了一些,《蓝色生死恋》,比较早的,还记得当时跟舍友一起边看边抹眼,纸币用了不少;《浪漫满屋》,则相反笑声不断;《疯狂女主妇》,研二时看了一季多,到如今也没再继续;《王子变青蛙》,呵呵,师姐强力推荐之下,看完了记住了那个183的明道;再后来就是毕业之前看了《爱情魔发师》,大抵是王子青蛙版的翻版,几乎原帮人马,而且故事情节也基本雷同。呵呵,无聊之际就当重温一下王子和灰姑娘的旧童话。这学期看了〈越狱〉,崩出个帅哥来。说实话,迈克尔还真不错,就冲着他的高智商与难以言状的兄弟情深也要多看两眼。查了他的档案(哈,不会是专业敏感性吧),他的身上居然有八国血统!而且据报道他的双眼瞳膜不一样颜色呢。在第二季中我就很认真地关注了一下,嘿,也不是很容易区分呀。总之对他,估且算是一个比较养眼的吧。要知道,如果光有其表,没有头脑,那还不知看棵树去,还能护眼呢。
说说〈越狱〉吧。第一季情节紧凑、悬念叠起,自然是引人入胜。作为〈越狱〉这一计划的总策划者,迈克尔在剧中堪称天才的化身。他绝对是一个步步为营、运筹帏幄的战略家,又是一个攻心为上、善借于物的心理学家。不管假抢银行意味着入狱为工不再*,不管狱中纠团结派各自为敌不得安宁,也不管案件罪名沉重不堪可能永无出头,更不管严防死守音讯不通而时不待人,凭着兄弟间的血脉深情和誓死血冤的不怠希望,他毅然选择入狱为伴、共谋出路。光这点精神,就可以用黄健翔的那著名的“解说门”经典台词了。“迈克尔,他进去了,越狱!越狱!越狱!他就是这么想的,这么打算的,这么计划的!不给联邦*任何机会(杀死他亲哥)!他们可以成功逃出的!聪明的迈克尔,他运用了工程师的专业头脑!阿布兹,苏克雷,波普,萨拉……在这一刻纷纷为之说服打动,迈克尔一个人,代表了福克期河*的整个建筑班子!在这一该,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巴罗斯,巴罗期面对这种拯救,他面对的是全联邦*背后政权黑幕的丑陋和正义的曙光……”
历经重重困难和惊险,克服众多压力和背弃,更多地是,暂时的朋友不定的风险。小小的*里,影射着社会或喜或悲或善或恶的众生相,到处弥漫着权钱交易的肮脏和弱肉强食的霸气。为了利益,朋友可以反目成仇;为了利益,仇敌可以并肩作战。在整个影片中,除了亲情是不变的牵挂和寄托外,所有的友情、人情、爱情都显得如此无力。相比于迈克尔的为兄铤而走险,他的室友苏克雷则是为未婚妻模范守己,为的都是同样的期待――团聚。这份期盼对于参与越狱的其他人来讲,同样适用。但除开上述两位,其它人的性格特征和越狱目的都有非单纯的一面(细节略去,有需要以后另文再叙)。为了最终的目的,他们斗智斗勇、相互揣测、彼此防范,骗过*长、瞒过医生、越过高墙,获得了暂时的*。
“越狱成功了!迈克尔获得了胜利,逃离了福克期河*!他们中尽管有一个倒在了最后的时刻,有一个因体重超标落在了高墙之内,但是,智慧的迈克尔,还是带领其狱友成功实施了越狱计划。胜利属于迈克尔,属于巴罗期,属于苏克雷,属于……!”然而,逃离*的*并没有换来多少平静的生活。
他们踏上了居无定所、生无宁日的逃亡之路!亲情、爱情,在第二季中表现得更为细腻,而利益交换也更变本加厉。仿佛所有人,都身陷其中而迫不得已;明知违背良心却无可奈何。上至国家权利之争面子之事,下至昔日狱友患难之交,面对金钱、利益,都弹指可破,关系薄如纸。Mahone,这位同样具备超强能力越高智谋的老联邦特工,如此卖命捉拿越狱逃犯,除了职业的责任和使命外,却是背负着无尽的良心不安和无可选择的上层高压,有家回不得,有妻儿不得聚,何苦也;Paul,这位兢兢业业惟命是从的年青联邦特工,不惜代价不计亲情(他与其亲姐姐多年不曾见面,暗恋总统大人而甘心执事)地护着联邦体面和尊严,制造事端追杀无辜,却落了个办事不力无路可退遑遑以自保。当时局变幻前途可料时才醒悟自己一生只是任人排布听令而动的木偶角色,自杀以谢罪,何其悲也。
迈克尔为其兄疲于奔命,不舍辛劳;苏克雷为女友牵肠挂肚,分秒必争;阿布鲁奇为爱女求遍医院,甚至为妻女而选择自尽;T-bag渔翁得利,背着巨资试图寻回曾经的爱和曾经的尊严。这四位性格鲜明的人物,都带给我们丝丝的感动。尽管很多时候你会为T——bag的残忍而唾弃,但是当你走近他的身世和成长环境,你也许觉得该给他一些宽恕的理由。(www..cn)他的成长是不幸的,他的成年爱好和心态都脱不开他童年所受的心理伤害,人格的不健全会让他更在乎金钱所给予的一切,可以弥补他的缺憾或满足他的虚荣,他对伤害过他的人从不择手段,对于无意于他的人也是心怀残念,但最终面对他爱的人,无力挽回却没有最终落井下石。从那个电话报警后的掩脸泣咽,是否哭出了其内心的一丝凄苦和算不上柔情的柔情?自然,这种人死个千遍也不足以掩盖他的罪行。这也是迈克尔不惜一切把他再次送回美国接受*囹圄的原因。
两季之中,迈克尔始终扮演着正义伸张者的角色,所有一切都是基于为正义而战。借着友善帅气的外在形象、充满人格魅力的谈吐风度和缜密出众的机智头脑,轻松地对付了每一次的考验,化险为夷。不过在这过程中也渗透着挥之不去的扪心自问:所有这一切是否值得?为了兄长为了血冤,付出了多少人的性命为代价,值得吗?所有去的人都有其该去的理由,然而能说自己的手上没有沾上他们的鲜血?或去或留,孰轻孰重?
无疑,这些答案,只有交给第三季去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