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影评(一)
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北京青年》中的四个小兄弟,为了重新走一次青春,他们有的放弃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爱情,有的离开了优越稳固的公务员岗位。咬咬牙决定一切从头再来,去最艰苦的地方做起,拼杀、吃苦、流泪;去好好体会生活带给他们的酸辣苦咸,让迟缓的心跳再有澎湃的激情。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做法像神话,可影视里养眼的帅哥美女依然吸引着大众的眼球。
看电视,联系实际,总是能给我们一些有用的东西。近日,我们街办将有五位大学生村官到岗,他们抱上了人们梦寐以求的不锈钢的饭碗,可以一劳永逸的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男孩子因为有了稳定的工作,后面的美女就会成群结队;女孩子有了稳定的工作,就会找到自己渴求的白马王子。
他们这些刚来到孩子们,经过领导们的谆谆教诲,同事的传帮带,农村工作的磨砺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使自己视野越来越宽阔,路走得越来越踏实,经过大浪淘沙,慢慢将变成基层的骨干力量。这时,他们的翅膀越来越丰盈,他们拥有了为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去拼搏的能量。
我有一次与他们闲聊时问,想不想丢掉现在的饭碗,像北京青年一样出去历练。他们他们均摇头,我颇有感慨,现如今官本位思想很浓,这些村官都坚持当官,走仕途,我理解他们,虽然他们没有辞去工作,但是,在基层依然是很锻炼人的,我不同应硬性的模仿,只有结合实际,才能让青年人有更好的发展,北京青年也是下基层,而我身边的大学生村官,一竿子插到底,更是在基层,他们坚持走当官之路,无可厚非。
北京青年影评(二)
北京一夜之间从大热到大热,前一个大热是指收视率,而后一个大热是坊间对赵宝刚以及《北京青年》高调脱离现实的质疑,或者直接说是厌倦,根据张纪中式电视剧原理,赵宝刚这部青春三部曲的最后一曲将会将会持久大热,全中国人都知道,张纪中的电视剧无一不是在质疑当中创造收视率的,越多的人多抨击,收视率就越给力,越是看不下去,越多的人想看到最后会玩儿啥把戏,这是电视剧多年来的一个习惯,我习惯了,所以我仍然会在谩骂中磨完一部剧情,最后最多放个没人能闻到响屁,然后变成浮云。
仿佛是一夜之间,赵宝刚式风格剧遭遇80后炮击炮,洪声隆隆,也许就是从玩带着银行卡搞生存体验开始,所有的反感的情绪一夜之间不胫而走,所有的抱怨声都在这个点上总结出赵宝刚剧情通病,个人不才,作为一个一直追崇赵导的不算铁杆的粉丝,在此也要吐吐槽,一吐为快,缘何赵宝刚三部曲到了第三部会发出动鸣的哀声,其中理由有三;
其一:贫嘴风一成不变,哲学人文说教80后不买账
说到贫嘴电视剧,还得从赵宝刚当年那部《编辑部的故事》,这算是内地贫嘴电视剧的教母,乃至后来无数电视的模板,包括现在火爆全城的《爱情公寓》,当播出爱情公寓第三部的时候,虽然众人还在回味前两部带来的幽默搞笑夸张的表情,犀利的语言,但是到了第三部,不难发现,其鲜明的对比度和观众看完后的鲜明吐槽。
似乎赵宝刚导演的电视剧从没有脱离过现实犀利的语言艺术,那股将语言玩弄的如火纯情的年代剧情已经让观众有些难过,而哲学式的说教,是这个年代青年最讨厌的交流方式,这是一个讨厌说教的年代,我们都崇拜个性的追求。
第二:剧情不靠谱不接地气,脱离真现实难以触动真性情。
电视剧的创造永远是缘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电视剧泛滥成灾的今天,只有将现实拍到最近现实的剧情才会引起强烈的共鸣,对于枯燥无味的穿越、神剧,在如此现实的今天已成为昨天的笑话,而一个好故事的有一个好开头,却在中间将故事离奇高估化,想象化甚至穿越化,让观众只能想象在剧情,却摸不着地儿,这种剧只能慢慢的沦为电视垃圾。
北京青年更新到现在,明显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观众无法想象或者难以和现实接洽的地步,原本一个好东西,突然变质,纯如一个干净的馒头却让乞丐的手摸了一下,你还觉的这个馒头干净,或者敢吃吗?
第三:观众在变,观众在求变,而风格已成过往
电视创造多多少少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痕迹,什么时候吹什么风,什么年代演什么戏,没错,赵宝刚的电视确实让一代人追过,我就是其中之一,放映奋斗的时候,正好高中毕业,所有的闲情都寄托在电视剧里,然后到大学,可以说迷恋了很多年,这些年的变化,我有时候甚至可以分分秒秒的查觉,观众在变,而导演和演员却在原地踏步,他们虽然代表着中国电视市场上的青春顶峰之作,但时代变的太快,我们变的太快,导演一生的风格已然定型。所以我相信这样的电视剧会让我们回味,但绝不会让我们痴迷到N年以前那种狂颠。
北京青年影评(三)
“生活啊生活,离不开折磨……谁没有梦想,谁都有目标;为了梦想,为了目标,好多人凑合着干着。”这是《北京青年》片头曲《活着》的节选,也是大多数年轻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这部电视剧中,何东是一名公务员,何西是一家医院的骨科大夫,何南在海外学有所成,只有何北(富二代)整天泡着酒吧。(www..cn)这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每个人只要沿着既定轨道按部就班的生活,虽不说大富大贵,丰衣足食总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但自从何东看了王越关于目前年轻人的生活的的看法的访谈节目之后,越发感到当下的生活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从小到大,为了达到父母的期望,努力学习保持成绩优秀;为了给父母挣面子,长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方形的办公楼,方形的办公室,方形的电脑”,即使这是很多人削尖脑袋也要挤进的公务员行列;害怕父母离婚,在家中默默忍受着父母的吵闹。——骚动的心日渐强烈,迫切渴望逃离父母的约束,家庭的压抑,工作的日复一日的轮回。“世界很大趁着年轻,怎么也不能闲着,这里走走那里看看生活才是彩色的”终于有一天,他开始实施自己的“重走青春”行动,在他的劝说下,其他三兄弟也加入到青春重新走一回的行列中来,还包括唐娇。从一开始,何东就注定不可能将青春重新走的精彩。
青春重走途中,发过传单,做过服务员,干过装修工;住过宾馆,挤员工集体宿舍。再若再累,也毫无怨言,因为这是自己选择的道路,毕竟摆脱了束缚。随着权筝,丁香,任知了,叶坦的陆续加入,队伍越来越壮大,分歧、矛盾、摩擦也越来越频繁,但“圈子”始终没有改变过。最后终因共同出资经营的酒吧长期亏损而致使旅途告一段落。
何东终究是没能将青春走得出彩。之所以说一开始他就不可能成功,是因为他始终没有摆脱自己原来的“圈子”,除了远离了父母和原来的工作。没有接触到新的人士,接受新的思想,就不可能会有深入的认识,彻底的改变。其次,拥有重走青春的勇气的值得赞许的,但只确定了大的目标,却拿不出细化的可行的操作方案,就连旅途的第一站也是任凭一副扑克来确定的,处处受阻也是在所难免的。再者,只是注重到现状改变了,却不肯停下脚步去思索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做着最底层的工作,拿着最微薄的收入,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重走青春”吗?
人生总是很无奈,青春也不例外。父母的殷切希冀,教育的落后*,社会的物欲横流,无不使得我的青春早已由不得我。更何况,我没有何东那样能够撇下一切的勇气以及可以从头再来的物质基础。于是,“这就是生活,就这么活着吧;我们离不开生活也难免犯错;爱过了错过了伤过了痛过了,也曾失落过;到最后,你还是会爱上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