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一)
最初看到林格先生的新着《教育是没有用的》,是被书名给吸引住了。教育没有用?那我们教师是不是都在做无用之功?带着这种好奇,短短几天内,我就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使我感受颇深的是:教育就是提供给孩子一双合脚的鞋。联想到多年的教育生涯,我突然想到:如果孩子是脚,那么教育就应该是鞋!扪心自问,我们不能不深思:我们教育这双“鞋”真的适合每个孩子这双“脚”吗?
其实,我们在打造“鞋”时候,并没有尊重过孩子们的意见。我们总在以是否听老师的话为标准来评判学生,总认为学生的作业不合我们的要求,总觉得他们上课没认真听我们的讲解……这种一切以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活动,不就是在拿我们自己看来适合的“鞋”往孩子的脚上硬套吗?
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要转变观念,把孩子当成上帝的礼物来爱,珍视孩子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细心发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了解每个孩子发展中的需求,帮助每个孩子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确立发展方向,建立自信,这样才能打造一双真正合孩子“脚”的“鞋”。
造鞋匠不仅为天下男女老少所有的人造了鞋,而且还为每个人造了不同时令、不同质地、不同功用的鞋。同理,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观也必须着眼于“全面”和“发展”。我们既不能只盯着少数“尖子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也不能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而压制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正如不同年龄的人需要穿不同码子的鞋,正处在发育阶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不断变化着,教育还必须适应孩子的发展,教育者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科学的评价孩子。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所有的学生的发展,才能算真正的教育。
就像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先天的素质不同,生活的环境不同,个体间有差异存在也是很正常的,每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独一无二的世界。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消除这种个体差异,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更具特色的人才。
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确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坚持“孩子是脚,教育是鞋”的理念,全力打造适合孩子“脚形”的、能伴孩子自如行走的“教育之鞋”,我们的教育就会焕发勃勃生机。
让我们为回归教育的纯真,共同努力吧!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二)
《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是教育专家林格颠覆现行教育观念的力作,是拯救孩子,解放家长和老师的一本好书,全国100所知名中小学校长联名推荐的具有现实教育价值的书籍。书中收录了他对教育的一些真实的感悟。倡导要回到教育的本质,让孩子成为教育的主体,把家长和老师都解放出来。
林格老师踏遍全国将近1000个县,走进了1200所学校,面对过数以万计的家长,考察过20多个国家的教育状况,他从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高度剖析目前教育的困境,“摁着牛头吃草”、孩子厌学等等。过去几十年的教育未把孩子看做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孩子何时何地都是“被教育”的对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很多家长和教师,唯恐在孩子面前不能立威,习惯于高高在上,习惯于无所不知,面对孩子犯下的错误往往疾言厉色。
林格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感应。教育就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过于依赖大脑,依赖知识的传递,就会使心灵失去了感知、感觉、感应的能力。我们的日常生活常常被种种情绪、思想所主宰,但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极其清晰、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可能在品尝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校提出:“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打造幸福人生,提升生命质量”等的办学指导思想,且不评价办学目标提得如何,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教育的目的要为孩子的生命质量服务,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生活、学习状态。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身处陋巷的颜回,只有粗粮清水但快乐无比。所以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来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多少。
无论家长还是教师,要了解孩子最需要什么?这是最重要的。有不少教师和家长,与孩子分明日日相处,身体上的距离最近,心灵之间的距离却很远,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几年前,北京发生了一幕家庭惨剧。夫妻俩都是一所着名大学的教授,家庭条件优越,但是,他们16岁的孩子却因为忍受不了家庭的压迫以及父母对他交往女朋友事情的强加干预,用菜刀残忍地把父母杀害了。后来法官在法庭上问他真正的杀人动机,他说了一句话:“是因为我的父母到死之前,仍然不知道我需要什么。”这句话,我想是对所有教育者说的。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是孩子的一种内在需要。无数事实证明,只要让孩子感应到你真的在乎他,他就不会让你太失望。孩子是整个家庭中是重要的一员,家庭里的事情要适时与孩子交流,在不断地交流中更能够体现对孩子的爱和欣赏。
林格老师还指出:教育应当使每个人的天性得以健康发展,和种树、种庄稼时疏松土壤,兴修水利一样,让根系自然生长,(www..cn)而不是强迫儿童接受外来的知识与道德要求。教育就是要让人自然*生长、主动学习。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场所,同时也是孩子吸取知识的场所,需要的是老师和同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老师在台上高谈阔论,孩子在台下死记硬背。上课更多的应该引发孩子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教给孩子探究知识的方法。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情感受到重视,教育者需要先打开心门,不可抱着一颗焦躁的心来面对孩子,我们需从自己身上流露出一种温暖平和,需要让孩子感受到“阳光”。
传统或者流俗的教育理念,往往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无所不至、无所不能的,一切教育目标都可以通过教育技巧实现,这恰恰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冲突的内隐症结所在。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能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
林格教授指出:人的素质是逐步养成的,而不是教诲而来。我想,这应当是素质教育的精髓。许多着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思想家都认为行为习惯要从小培养。人在成年以前,尤其是年幼时,是培养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少年儿童成长中的每一天都是习惯培养的好时机。正如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所指出的:“教育一个人要从小就注意起,讲话怎样讲,批评怎样批评,做人的态度,对人的礼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从小养成。”尤宗周先生在《国学概说》中明确了人生四个阶段的教育理念。幼儿养性——优美人格的奠基。童蒙养正——圣贤智慧的陶冶。少年养志——理想报负的鼓舞。成人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这四个阶段关键词就一个养字。养是一个渐变的、无意识的教育存在,更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精神滋养的过程。
少年儿童时期,由于人的身心发展还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说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帮助孩子培养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件省力而高效的工作。
教育是没有用的读后感(三)
文/潘佩佩
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题目,教育是没有用的?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无用功?我带着些许的疑惑,开始了阅读之旅。
哪些教育是没有用的呢?诸如:仅要分数的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摁着牛头吃草的强迫教育;被动灌输、机械训练,毁坏学生想象力的教育;加班加点的恶补,损害学生健康的教育等等,这样的教育是没有用的,甚至从长远看是有害的。
那么,什么是有用的教育呢?
有用的教育应使孩子心中春意盎然。真正有用的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林格先生认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有用的教育是一种鼓舞、一种激励。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洁净的灵魂去感应另一个灵魂,传递精神力量,宁静致远。
有用的教育应使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着名文学家冰心老人说:“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保护甚至扞卫孩子的主动性。有用的教育就是教育者要成为麦田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们的责任就是像农夫看护自己的庄家成长一样,让庄稼合乎时令自然成长。
有用的教育是唤醒人性光辉的。有用的教育是把学的知识都忘记后仍保留的那些东西,那些东西是成长和发展的元素,诸如:善良、正直、自信、包容、进取等,正如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回答记者提问:“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有用的教育就是合作共享、学会思考等,这些是终身受用的。
有用的教育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作者经过实验论确定了六大行为习惯是家长和教师都要特别关注的:1)把一件事情做到底;2)孝敬父母;3)说了就一定努力去做;4)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5)认真写字;6)从错误中反思自己。好的习惯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
此外,有用的教育是培养个性化的教育。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按照他们的最佳才能区打造一条通向他们潜能的通道,让他们的才智发挥到极致;有用的教育其目的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孩子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创造;有用的教育,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去摸索,其要义是让孩子们得到*、充分、和谐全面的发展,既为孩子的现在负责——让他们充满自信的健康成长,又为他们的明天负责——让他们的未来幸福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