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克服不良情绪与孩子相处—6步搞定

导语:在两个月的暑假这段时间里,我们的家长与孩子相处是最多的,是成功快乐的,还是困惑焦虑?这就取决于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情绪)。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分享父母如何克服不良情绪与孩子相处。

父母如何克服不良情绪与孩子相处—6步搞定

很多人以为情绪来自其他人、事、物,但事实上决定情绪的是自己的内心:1、信念--认为世上的事情应该是这样的;2、价值观--自己在事件中在乎的是什么,即什么是最重要的,想得到什么……等;3、规条--事情该怎样做。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有不同,所以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改变了,事情带给这个人的情绪就不同了。

所以,若想事情带给自己的情绪改善,必须先改变自己对事情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不是企图改变世界,因为那会费很大的劲却往往徒劳无功的。成熟的人明白这个道理,而小孩子习惯了父母去为他们改变不满意的情况,遇上不满意的事便吵闹抱怨,以为无需自己改变。

我们了解孩子的假期心理多少?暑假里面的孩子们轻松了,老师和学业都不再规定他们的作息时间,也没有校规校纪的束缚。所以他们想的首先是好好玩玩,其次是想想怎么玩,最后才会想到还有假期作业。他们的生活会没有规律,早上睡到十点或者整天在家里看电视,甚至有时还会嚷着无聊和郁闷,脾气变得不好……这些是一般孩子在假期的“正常反应表现”,可以说是一种无序状态下的学生假期心理反应,父母一味地用“禁”、“不许”,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仔细分析孩子的假期心理,这种“无序”是很难琢磨的,这种心理引发的孩子的具体行为也是父母很难预料的。因此,父母只有认真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了解自己孩子的需求,借鉴学校教育的一些做法,把暑假的家庭营建成一个特殊的学校。比如: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一个灵活的作息时间表,这个作息时间要适当宽松,有限度,切记排得满满的,过于刻板,让孩子因喘不过气来而反感,当孩子按作息时间做时,父母要多些肯定和鼓励,不要加码,给孩子多一些*支配的时间,他会更快乐;再有,创造机会,让孩子开拓视野,整天闷在家里,足不出户的孩子,父母更要带他出去看看,只有当他了解了世界的广阔,他才会“心高志远”;让孩子在假期自己照顾自己,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是不是也能成其为最佳时机?!……

听了这些,你是不是因为孩子假期的表现而使你低落的情绪有所改变?

情绪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因为情绪就像一个摆钟,正负面情绪不停的摆动,这是规律。试想:一个人只有“正面”情绪,那将会出现什么可能,只有一种:精神病院的精神患者;那么一个人只有负面的情绪,也只有一种可能:自杀;所以情绪波动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对于孩子的情绪你更要表现出你的理解和接受。比如:孩子不听话(事情)--你会想孩子你怎么这样(自己的信念)--产生愤怒(行为失控)--责骂甚至动手(糟糕的结果)。大家把这个事件发展的程序看下来后就明白了:这是一个单向的情绪行为,思想只放在消除对方的情绪上,误认为只要对方的负面情绪消失,便没问题了。可实际上这对解决事件里的“问题”是毫无帮助,更要命的是会使你的教育走向恶性循环的道路,你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显得无力和无奈,所以发展自己的情绪智能,做到情绪自主(我要快乐我就创造快乐,我要悲伤就去感受悲伤)是我们必须努力的。

父母如何克服不良情绪与孩子相处—6步搞定

情绪管理的方法:

1) 深呼吸:在痛苦、愤怒、恐惧、紧张、不安……时;

2) 拉钩:可以使自己平静下来;

3) 喝水,缺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感到疲劳,喝白水;

4) 信念平衡:你的孩子,他的某些习惯让你生气,我相信你也有那些习惯,。孩子是通过模仿周围的大人来学习的,把这些习惯从你身上清除掉,你会发现他们也自动的改变了。

1传统无效:

“交换”--就是对有情绪的人提供一些他追求的价值,让这个人抛开情绪,例如“不要哭了,我给你买……”或者“不要不开心了,我带你去吃……”这份交换,因为没有针对引发情绪的事情做过什么,所以只有短暂的转移效果,过后情绪又会回来,其实,这也是“逃避”的招数而已;

“惩罚”--认为负面情绪是不好的东西,是不应该有的。谁有负面情绪就是他的错,应该受到惩罚,所以对有情绪的人说的话里面充满惩罚的文字,例如:“你老是……!再……就揍你!”或者“跟你说话就生气,我们还是不说了。”身边的人不能沟通,是最常用的惩罚对方的武器之一,使陷入情绪的人更受到隔离和孤独,更难跳出来了;

“冷漠”--碰到孩子有情绪求助的时候,叫他们“自己搞定”。例如“这些事,别人帮不了的,还是自己冷静去想想吧”。,这样的话,使有情绪的人就像堕入了情绪的黑洞一样,感到十分孤单和无力;

“说教”--是父母在无计可施时最常见的一招,就是对有情绪的人说大量的道理:应该怎样、什么不对……但对事情的解决,或是情绪的舒缓完全没有帮助,他们坚持自己是“苦口婆心”、“循循善诱”,嘴里说的都是无法反驳的东西,但是就没有提供什么有效可行的办法。有情绪的人面对这些喋喋不休的人,情绪只会变得更差:“你真是烦死人了”孩子在心里就这么喊。

2 有效的EQ型处理:

“接受”--就是你注意到孩子有情绪,同时接受这个有这份情绪的孩子。这可以用类似以下的话表达出来:“我看到你有些不开心,愿意跟我谈谈吗?”或者“你的样子糟透了,坐下来告诉我有什么事?”假如你装着没有看到他(她)的情绪,或者否定他的情绪,例如“你又闹情绪了!”、“什么事又发脾气了?”等,你便是在把他推开了。

“分享”--这一步里,最重要的是先分享情绪感受、然后才分享事情本身。他总是先说事情:谁、谁不合理、什么事不如意等,你必须把他的注意力迁移到他的情绪感受上,例如“现在你感觉怎样?”、“原来你受到委屈了。”、“他这样对待你感到愤怒或者悲伤?”当对方回答是愤怒时,你继续问:“愤怒的背后是什么?失望或无力感”;不断的把注意力引向身体感觉或者情绪感受上,待对方说出大约6个这样的词语时,你会发觉对方已经开始平静下来,或者声调降低了、身体动作减少了。现在,你可以问对方引起情绪的事情了。当你明白了是什么一回事,你可以进入第三步。

“设范”--在这一步里,你先找出事情中你可以接受的地方,对之加以语言上的肯定,例如“你觉得他这样做很不合理,难怪你这么生气啦。”“你已经准备了这么长时间,突然取消,你当然失望啦。”一般情况下,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对方看事情的角度并做出肯定,或者干脆肯定对方的情绪(“事情不如意当然生气啦”)肯定的行为会使对方说“是呀”、“对呀”“就是嘛”等的话,这时,在心里对方已经认为你站在他的一边了。接下来,你向对方指出事情中他需要改变的地方,你不可以直接说出对方的不对,或者应该怎样做,因为这样你是把自己重新放在与对方对立的位置,使刚才建立出来的心理效果破坏了。你应该从对方的位置出发指出需要的部分,例如:“可是,你每天都要跟他一起相处,他每天这样不讲理你便每天生气,你会变得很辛苦的呀!”或者“你虽然准备这么久了,可因故取消是你控制不了的,但你可以控制‘怎样才能开心’这件事呀!”有了前面的肯定,你现在这样说,对方当然会容易接受改变了。

“策划”--就是对未来行动做些计划,目的是让自己会有更好的表现。你用一句话做这个部分的概念基础:“凡事都有三个解决的办法嘛!”你可说:“想想你怎么做他对你的态度会有不同?”或者“有些什么其他的选择,是你能够在活动取消后还能开心的度过这一天?”引导对方看到其他可能性,对方的负面情绪便不会再出现,同时也会有更积极的表现,重新把事情的控制权掌握在手里了。

3 负面情绪的正面意义价值:这些负面情绪,不是给我们力量就是指引我们新的方向,了解了。就可以运用。

愤怒--是给我们力量去改变一个不能接受的情况;

痛苦--给一份动力摆脱方向(青蛙与热水);

恐惧--是不想付出以为需要付出的代价;

困难--是以为付出比收取的更多;

失望--对己:不接受自己,对人:想操控的企图失败。

烦躁--不该放在这里,可是不得不在;

委屈--把自己放低,你没给我应该的;

无奈--已知、已做的不管用,需找全新的方向,但没有找到;

愁--我不愿意站在这里,可不知道到哪里去(无力);

惭愧--内疚、遗憾,以为完全的事里还有没完成的部分;

恨--毁灭自我或他人,是唯一没有价值和意义的情绪。

现在有很多家长反映,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自己往往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然而,家长的情绪又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效果,那么家长怎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

众所周知,中国人在智商方面是比较高的,但是在情商方面还需要很多的训练。情绪管理能力又叫情商,它有一部分来自于遗传,更多的是来自于后天的训练,所以家长不要认为我天生就这样,而是要有意识地去管理自己的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做情绪的主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学会和情绪和谐相处,而不是做情绪的奴隶,被自己的负面情绪所淹没。

父母如何克服不良情绪与孩子相处—6步搞定

家长有哪些负面情绪呢?

焦虑

家长的焦虑表现为“提前恐惧”,比如家长会害怕孩子跟不上怎么办?学的不好怎么办?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怎么办?在学校吃得不好怎么办?……

虚荣心

很多家长总喜欢比较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上早教班、上了兴趣班、在学外语,我的孩子要不要学呢?家长的虚荣心还存在于攀比,别人去了迪士尼、老师表扬了谁、孩子班上的名次等。

任性

家长的“任性”表现为有时并没有全面学习,而只是化地获取到一些教育观念,然后把这些教育观念严格使用到自家孩子身上。

急躁

尤其是在孩子“慢”的时候,“急躁”情绪表现极为明显。写作业慢,做事磨蹭,赖床等等,家长会表现出急躁情绪。

抱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压力之下就容易抱怨,尤其是女性压力越大,就抱怨唠叨越多。抱怨会使得压力加重,并不会减轻压力,所以家长(尤其是妈妈),要学会少抱怨,说得多解决不了孩子的缺点,而要通过训练来提高他们的能力。

在父母的情绪下的孩子

有些家长会无意识地把孩子当做自己的“附属品”,觉得对孩子发脾气没关系。其实家长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对孩子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父母经常对孩子发脾气,可能会造成孩子容易茫然,并且出现这些症状:尿床、口吃、噩梦惊叫、抽动症等等。

父母如何克服不良情绪与孩子相处—6步搞定

父母怎么管理自己的情绪?

情绪转移法

有时候,家长在工作中或人际交往中遇到了问题,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会情绪爆发,这是拿孩子撒气的典型表现。这种情绪可以通过转移注意而化解,家长在去接孩子前先将坏情绪释放,主观上改变刺激的意义,从而变不良情绪为积极情绪。

运动法

心理学家做过实验,两组抑郁症患者,一组吃药,一组运动。运动这一组每天都要运动一小时,坚持了三个月以后,发现吃药组的效果和运动组效果一样;再继续坚持两个月,结果发现吃药组的效果不如运动组的效果,尤其是户外运动。这样也说明了运动会使人心情愉快、轻松活泼,是疏解情绪的一个好方法。

环境转移法(旅行法)

为什么每周工作需要休息两天,孩子上学也有寒暑假?这是因为适当环境地改变有利于改变心情,使人变得轻松,新的一周/新学期工作学习更有劲。周末家长可以带孩子郊外徒步看看美丽的风景,寒暑假带孩子旅行,根据家庭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环境转移方式。

暂时搁置法

当我们和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注意暂时搁置,可以暂时避开冲突的现场。等孩子稍微冷静一会,家长可以和孩子讲道理。一般来说,孩子5岁后家长才和孩子讲道理,在5岁前只说“可不可以”。

深呼吸法(肌肉放松法)

比如像打坐、太极拳、瑜伽,都是在练呼吸和肌肉放松。在发脾气的时候,首先是呼吸紊乱,呼吸急促,这时,我们可以先做深呼吸。在平时也可以多做这些训练,让自己情绪平稳。

理性思维法

有一些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导致产生非理性的情绪,比如消极心态、过度责备、过度期待、过度完美等等。家长要学会在困难和逆境面前,理性地思考,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以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

孩子0-3岁的时候,安全感来自于家长的及时照顾;3-12岁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感是陪伴高质量的陪伴。12岁以上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自信和独立,他能独立面对的事越多,他的自信心越强,他的安全感越强。

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一个轻松且正能量的成长空间,同时也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提升自己,现在就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