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读后感(一)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但我只是从电视上认识了*。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带着这个问题,仔仔细细地看完了《*传记》这本书。

  这本书记录了这位扭转乾坤的伟人留给历史的一些闪亮的足迹。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故事。*十四岁时就被父亲停了学,但他并没有因此就放弃学习。每天下地的时候,他总是悄悄地带着一本书,一有机会就溜到山坡上的古墓后面,躲在一棵大树下津津有味地读书。有一回,他被父亲当场逮着了,父亲狠狠地骂了他一顿,并要他在半天内挑十五担粪时,下午,*再一次失踪了。父亲好不容易地找着了他,大动肝火。但是,当父亲知道儿子已经挑完了十五担粪时,不禁目瞪口呆,这些粪在半天内挑完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实在没有理由再骂儿子。由于刻苦读书,*从书中吸取了丰富的知识,得到了有益的熏陶,他还深深感到:为了中国的命运,他应该走出韶山,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曾经说:“中国也要有华盛顿、林肯、拿破仑、彼得大帝等这样的人物。我们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才不至于遭受到列强的欺辱,我们每个国民都应该努力……”

  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想我当一名人民教师,更应把*的思想渗透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懂得也要像*一样刻苦读书,在少年时期打好基础,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为了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决定发愤读书,从书中吸收养料,增长知识与才干,沿着*开辟的道路走下去的道理。


*传记读后感(二)

  前些时间我就刚刚看了金冲及的《*传》。

  我很佩服两种成功者,一种是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知识的那种人;另一种是抱着几本经典书籍研究了一个透透彻彻然后灵活运用的人。我觉得*是两种人的结合,在他刚刚投入革命的初期他没有多少书籍、思想可以学习借鉴,但是凭借手中的半本《三国演义》加上别人翻译的马克思便使自己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来,尤其是当他被大家看重之后他便是博览群书的典型代表了。

  现在研究*思想的人很多,还有人在学习了*思想之后还大有作为。华为的老总任正非据说就是一个毛氏理论的坚定践行者。我没有很系统、仔细地研读过*的各个着作,体会一下真正的毛氏思想,但是看看*的生平事迹我觉得这似乎还真值得仔细地学习一下。能够从战争的夹缝中生存下来,并且由劣势转为优势最终拿下天下的这段故事都像是一种脱离现实的传奇。由此总结而来的经验之谈自然比那些纯粹的理论文字要实在的多。

  我觉得*领导革命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并不跟张国焘、博古等人那样死死地抱着那些经验之谈不放手,而是自己亲自践行检验。“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现在的社会中似乎也很需要这种论断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各种评论,有多少是真真正正经过了一番调查的呢?我觉的似乎不是很多!*给人们留下的最大的一笔财富便是他的“*思想”。但是我觉得与其说他是一个思想理论的缔造者倒不如说他是一个自我思想的践行者、一个自我行动的总结者。

  对于总结的重要性我似乎也有点亲身的体验,那是我读高中的时候。从一个全班倒数的学生一下子跃居到全班第一并且多次保持,我觉得一次次的自我总结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的。当然,我还是把我当时最成功的原因归于出色的模仿能力。然而,一次次的总结的作用我觉得还是很重要的,这让我每隔一段时间便能够经受一次思想上的自我洗礼。说道思想洗礼,我想到了一个词语——“*”。我觉得*是我最佩服的一个“*大师”。我一直弄不清楚为什么在他那段时间人们的思想觉悟会那么高,而到了现在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的觉悟都跑到哪里去了呢?我实在是不知道原因,但是我觉得*的*功无疑发挥了超级重要的一个角色。看看那个时候盛行的*语录便知道**功夫之高强了。最近的十几二十年里似乎也有以为*大师,他的名字叫做*。李给人*的功夫确实了得,但是最终差点把自己也给洗白了。

  最近刚刚走进了潍柴动力,成为了潍柴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兵。经过一系列的培训也写了几篇总结,想起了刚刚读过不久的《*传》,特来总结一下。


*传记读后感(三)

  今年我看书的重点是伟人和名人传记。前段时间刚看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罗斯·特里尔《*传》最新版中译本。

  其实,接触到这边书,起码是2年之前,我在北京同事王俊那里翻到,他当时正买了在看。一直以来,我在上网时,断断续续读到一些偏左偏右的关于*的轶事,故,我一直想找一本中性偏左的真实介绍*的书。

  读完特里尔版《*传》后,首先感觉这还不是我想要的书,毕竟是经过“审核”的。很多地方还不如更前些年看过的*保健医生写的回忆录。

  1、特里尔版《*传》对于党的历史上的人事斗争,如反围剿期间、长征期间、延安期间和解放之后的各个时期,都仅是点到为止。

  2、对于*与很多人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没有作为一类线索进行深入介绍。例如,与张国焘、朱德、*、*等人。

  3、对于*私人情感,甚至是性取向方面也没有见到更多的内容。

  4、对于*的军事内容也很缺乏。(www..cn)

  这本书,充其量是一本老外写的,右偏中的书。如果从这个角度说,还算一本不错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