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项羽的作文(一)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的这首诗赞扬了项羽宁死不苟活的精神,但读过《史记》一书后,我对项羽有了自己的看法。

  项羽是个英雄。项羽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人,可以冲锋陷阵,转瞬间便可杀敌上百人。他用兵大胆,敢于破釜沉舟,置死地而后生,我佩服他的胆量和勇猛。看到秦始皇出行时,他竟然敢说自己可以取而代之。千古英雄,谁敢如他一般出此豪言,从这点看,项羽的确是一位英雄。

  但项羽是一名非常失败的英雄。

  其一,项羽不注重学习,只崇尚武力,甚至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的名字会写就足够了。可他没想到,不学习,有些方面就会无知,无论是带兵南征北战,还是治理国家,武学不知将成为一块巨大的绊脚石。

  而且,项羽还不善于用人,不会把握时机。张良。韩信都曾经投奔于他,可他不能知人善任,使这两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为刘邦所用,自己反被大得一败涂地。总算有个范增为他效力吧,可他不执行范增的计划,连范增的才智也浪费了。项羽要么中人家的计策,要么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致使范增也离开了他,是自己彻底失去了谋士。

  项羽在临死之前曾说过“天要亡我”,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项羽英雄盖世,却只会逞匹夫之勇,到死还认识不到自身的缺点,只是自欺欺人地把失败的原因归之于天,真实可悲啊!


  写项羽的作文(二)

  自古以来,项羽似乎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我的一个学长说,他是一个让人惋惜的英雄,他的失败是性格使然,别人无力改变。而我的一个朋友说,他有贵族式的狭隘胸怀,刚愎自用,残酷暴烈,短于心计,最终失败具有悲剧色彩。我眼中的项羽是一个仁义而自私的霸王,有气节的英雄。

  项羽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后代,虽没有读过几天圣贤书,仁义的思想却也从小耳濡目染,但他却没有很好的利用骨子里的仁义,在几次重要的转折点上都因“仁义”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一点在《鸿门宴》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有好几次机会可以轻而易举地杀刘邦,而他没有,他甚至示意别人不要这么做。深究其原因,还是项羽的仁义思想在作怪。即使项羽缺乏预见力,但是刘邦日后势必会成为他最有力的敌人,他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也许是樊哙的满口仁义道德让项羽坚定了不杀的决心,但他最终还是为自己的一时之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项羽虽自封为西楚霸王,具有了仁义的思想,却不懂得如何适时地使用仁义,这是可怕的。

  也许很多人都读过王安石的《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很显然,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式决定战争的胜负,而项羽偏偏就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而不得民心的人。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推究项羽成败的原因,主要在于刘邦的拥护者是广大的农民特别是就秦国农民,而项羽的拥护者只是些野心的领主残余分子,两人所依靠的力量不同,因之后果也不同。”显然刘邦比项羽更明白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项羽既不得手下人的心,也不得天下人的心,这样看来,他最终失败是必然的了。他无法做到站在人们的立场上看问题,人们也必然无法去拥护这样一个人做王。项羽是自私的,他既不能替别人着想,也不是从政治利益出发,无论做什么都只全凭自己的好恶,最终导致了他所分封的各路诸侯纷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是李清照的《乌江》。它展示了一个有气节的英雄形象,活着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也要死得气壮山河,这就是项羽!他在乌江岸,把爱马送给乌江亭长,却不肯过江称王;徒步杀死汉兵几百,是何等的凶悍;看见了旧友吕马童,蔑视地一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购我的人头,并赏万户封地,我成全你!”言毕自刎,这又是何等的悲壮!听说乌江边上有一个滚马滩,是项羽的爱马乌骓马看见项羽战死,在岸边滚地而死,因而得名。听说乌江岸边还有个抛首石,是项羽自刎时把自己的头扔给了吕马童而得名。这就是项羽,一个有气节的英雄,无论生死,都是轰轰烈烈!

  这便是我眼中那个仁义,自私,有气节的西楚霸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形象的项羽,每个人对项羽的评价都是不同的。我们不能判孰是孰非,只要自己眼中的项羽能够幻化为为人景仰的形象也就够了!


  写项羽的作文(三)

  如果说到英雄人物,大家是否会想到西楚霸王项羽呢?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起义领袖,着名军事家,中国史上最强武将,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人称西楚霸王。

  在我的眼中,(www..cn)项羽只能做一名叱诧风云的大将军,而不具备帝王的胸怀。

  其一是自满。项羽小时候“学书不成”,项梁很是生气,项羽却说“书足以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读到这里,我们可能会惊讶项羽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但项梁教他兵法时,他也是浅尝辄止。自满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

  其二是暴烈。他坑杀了已降秦卒二十余万。火烧宫室。有人触怒他,他便“烹之”,却从不思考别人的话是否又可取之处。刘邦灭楚后,不诛杀项羽亲属,也与项羽的暴烈性格形成了对比。

  其三是优柔寡断。这一点在鸿门宴中表现的最为充分。范增多次举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但“项王默默不应”。刘邦逃脱后,范增只有叹“竖子不足为谋”,并做出一个惊人判断“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项羽的当断不断使他最终山穷水尽,死于自己剑下。

  其四是多疑。范增本是项羽的得力助手,然而项羽却以为一个小小的离间计生出疑心,疏远范增,范增也离开他。在《高祖本纪》中刘邦分析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时说:“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多疑使项羽失去了身边最后有力的支持!

  对于项羽的失败,我不会感到惋惜!性格决定了项羽的一生,山难改,性难移。能超越自己的又有几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