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杀了我的牛读后感(一)

  《谁杀了我的牛?》这本书围绕着一个故事展开,大意是一对师生到一个偏远贫困的村庄去了解穷人的生活,晚上投宿一家人,这里虽然家徒四壁,却有一头奶牛,全家人围着它转的不亦乐乎,这是他们唯一的财富和骄傲。但是,次日早晨,老师领着学生悄悄把奶牛给杀了。一年后,老师带着学生重返这个地方,周围景象依旧,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这家穷人的破窝棚已经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座崭新漂亮的房子,主人已经不认得这对师生,回忆往事,说一年前曾经拥有的那头牛给他们一家人安全感,也赢得了邻居的尊敬。但是,失去那头牛使他家的人生跌到了谷底。然而,生活的窘迫逼着他们必须奋起,反而逐渐摆脱了贫困。“失去了那头奶牛,让我们睁开了双眼,看到了崭新而繁荣的生活。”

  作者是美国人,他的姓名对于中国读者是不熟悉的。为之作序的也是美国人,是《心灵鸡汤》丛书的作者,他在推荐序中这样说到,“成功人士不论在哪个国家、哪片土地,都至少具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从不找借口去解释事情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也不会抱怨事情应该怎样。他们会做的只是肩负起责任,使一切顺利进行。……很多人仅仅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停滞不前。……在《谁杀了我的牛?》一书中,奶牛代表了妨碍我们过上真正美满生活的每一个借口、习惯和理由”。

  我曾经不止一次和学生们提到这本书,在向他们简单地介绍故事梗概之后,我的思考就集中在这样几个问题上面:

  ——什么是你的奶牛?就是一种对环境和自我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式,甘于平庸、不思进取、害怕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甘于平庸比陷入失败还可怕,失败和挫折的打击迫使你在承认一无所有的困窘之后而奋起,而平庸的生活让你自得其乐、深陷其中而不知危机降临。而且,这个奶牛有其特点:内生性,不是别人送你的,是你自己养起来的;隐蔽性,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尽管它时时在控制你;消极性,有了它,你的积极心态和精神也就远不如前了;二重性,它即使你沾沾自喜的财富,又是你缩手缩脚的包袱;恶性循环,大约有两种模式,一是“我很好,我不需要改变;我所以不需要改变,因为我很好”;二是“我无能,所以我不成功;我不成功,因为我无能”;自我设限,“我已经努力到头了,我不可能再做任何改变了”。

  ——你有多少奶牛?“事实上,我们真正携带的奶牛总是比我们愿意承认的要多。”两周前,我在参加一家民企股东会的时候,一边参与问题讨论,一边扫视着这本小书,随手写下一些“奶牛”的种类:我没有本钱,我没有学历,我没有工作经验,我没有人际关系和客户资源,我没有时间,我身体不好,我有家庭负担,我的处境艰难而且不可改变了,我努力过,但是无济于事,我很难改变,我天性使然,我是面对现实的……所有的奶牛大约就是两种,一是对自己现在拥有的知足、珍惜、沾沾自喜,一是对需要改变和努力的报以怀疑、推脱和逃避。

  不要以为你的努力和获得的眼前成功就不是奶牛!每个人都可能有很多奶牛!阿Q一边受着小D的欺负,一边用“儿子打老子”的呓语在安慰自己,已经觉得自己是精神胜利者,何必再去练两招来提高防御反击能力?率先拉开农村经济*改革序幕的农民们,是否因为家有隔夜粮就沉湎于小富即安的美梦?一夜暴富的股民在赚的盆满钵涨的时候,是否从此就放弃了本来的工作和勤勉的习惯?有些学位到头的博士后、职称到顶的大学教授,为什么靠抄袭他人的成果来维持自己的名气和地位?当年辛苦劳作,今日已成百万、千万富翁的创业者们,是否已经厌倦了市场竞争,在鼓舞生平和灯红酒绿中麻痹敏感的神经?中国人的“知足常乐”,对过去努力争取到的一切而自满自得,是中国产的奶牛,而美国人的“透支未来”以维持现在的生活,以为今天的一切可以常驻未来,则是美国产的奶牛,这样说来,哪里没有奶牛呢?

  ——谁来杀你的牛?显然,如果等到别人来杀你的牛,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牛所累,或者自己到了非杀不可的时候才去杀牛?那样的代价和损失一定更大。当然,能够看到自己的奶牛,也敢于亲手杀掉自己的奶牛的人,在常人中实在很少。很多情况下,自己的奶牛是被他人给杀掉的。比如,那些不思进取、消极怠工、甘居中游的员工,最终被企业“末位淘汰”,那些资本缩水、勉强度日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终于难逃破产的厄运。所以,不要追问“谁少了你的牛”,而要说“我的奶牛在那里,让我亲手宰了它”。

  ——你的牛被杀以后将如何?可以肯定,奶牛被杀了之后,有段时间很不好过,比有奶牛在的时候更加艰难。是否能够承受这种代价和损失,从沮丧和颓唐中奋起,并不是所有的人可以做到的。所以,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必备的资源,来经受你的奶牛被杀的痛苦,那就和你的奶牛厮守在一起,毕竟现实的社会不止是成功人士的天堂。

  写到这里,想起几年前曾经畅销过的一本书,叫做《谁动了我的奶酪?》看过的人,大意觉得里面讲的就是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道理,只不过用寓言故事来诠释,感觉生动多了。人的记性不好,看过的书很容易忘记,所以,老外又整出这样的书来折腾人了。撇开畅销书的包装和炒作,静心读读,细心揣摩,还是有所心得的。


谁杀了我的牛读后感(二)

  在姑父的推荐下,我读了《谁杀了我的牛》。不能只用震撼来形容读后的感受,它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于反思。

  阻碍我成功的不是前方那未知的、莫须有的困难,而是我心中的那只猴子。那支猴子就是甘于平庸,满足于现状。他是我通向成功之路的最大敌人,也许连我自己都没有勇气去承认这一点,但那确是事实。

  拿着那点仅够吃饭的工资,难道是因为自己无欲无求?非也。知道前方没有希望,却还是义无反顾的向前走,那不是自己把自己的希望断绝了么?自己害怕的是,要是辞职,自己可能会找一份连这份都不如的工作,自己会*。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自己一次一次的退缩,一次一次的原谅自己,而不去闯荡。想想以后,很可怕。

  实践和事实已经证明,我是有能力的,而且会把工作做好。尽管一些时候也会出一些差错,但那毕竟不是全部。

  自甘于平庸,会浪费大好的年华。人生能有多少韶华以挥霍?不多。挥霍时间就是在浪费生命,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破釜沉舟,并不是自决,而是为自己开启新的希望。

  处于深深地矛盾于抗争之中。

  勇于甩掉心中的那只猴子吧!把握住每一个机遇,善待自己。送给自己一句勉励的话: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谁杀了我的牛读后感(三)

  我看过许多关于成功的书籍,每一次读这类的书都有一种兴奋和激动的感觉,因为可以提醒自己深深的反省。但是大部分书都大同小异,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与其他讲成功的不太相同的书,书名很奇怪,叫做《谁杀了我的牛》,成功最大的敌人就是平庸,而它是一本用寓言故事来讲述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能摆脱平庸,不能取得成功的书籍。

  在书中,“奶牛”象征着借口、(www..cn)托词、谎言、和理由。就是它们将我们与平庸绑在了一起,影响了我们真实而快乐的生活。在生活中,限制你的能力,为你创造借口,让你逃避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一头“奶牛”所造成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生就甘于平庸的,只是因为有许多“奶牛”束搏了我们实现梦想的脚步,最后,因为平庸而使我们大家都与可以实现的梦想擦身而过,只好走了一条平庸路了。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行的时候,周围的人也会这样看待他。当一个人真正表现出无能时,那他毫无希望的想法将更加坚定。你的任何一个想法都会决定你将来是成功,还是失败。你沿路见到的信念、价值观和感悟,都会成就你的一生。

  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做自己的屠夫,将阻碍我们的“奶牛”一头一头的杀掉,走向无牛的人生。那时候,我们将变得更自信,生活也将会更幸福、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