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影评(一)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每个人物都受到了生活的压迫与摧残,他们是可怜的,但有三个角色——大卫的母亲,艾米丽,斯蒂夫斯太太,她们在我心中却是可悲的,从她们身上我所看出的就是“可悲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大卫的母亲,在结婚一年后便失去丈夫,让人心疼与惋惜,感叹其命运之悲惨。但她最终的可悲却取决于嫁给摩德斯通这个错误的选择,当辟果提好心劝说她放弃这个错误的选择时,她大怒,她不愿,甚至“愤怒地说‘我知道,是你在教唆我的孩子来反对我,或反对我所亲爱的人,你怎么对得起你的良心啊?’”这便是她的可恨处之一,她没有选择听取最爱的人的意见,一意孤行,这一切也注定了大卫以后的悲惨人生;当她嫁给摩德斯通后,母亲变得懦弱不已,把自己掌管的钥匙给了别人,把尊严,勇气,地位一并给了别人;在孩子受苦时,在自己被虐待时,一味地怯弱退缩,终于失去了一切,包括生命,正如辟果提所说:“我觉得近来她变得更加胆怯,更加恐惧。而楼下那姐弟俩时常数落她,令她难堪。可是她依然爱着他们,你是知道的—她是那么的善良和怡静啊!”这便是她的又一可恨之处,她的善良用错了对象,她的恐惧与不反抗,怯弱把她禁锢,把她推向了死亡。而这两个可恨之处已注定了她那可悲的命运,我们恨她的胆怯,恐惧,悲她的命运与结局。
而另一个可悲之人—艾米丽,孩童时的她天真漂亮,但却一直有着“阔太太”的梦想,一心想嫁一个有钱人,这一切迫使她离开未婚夫汉姆,选择了傲慢自私的斯蒂福思,这一个个可恨的行为注定了她将被感情玩弄,以致于被打扰,遭人鄙夷,她是可悲的,她的这一切只为改善舅舅的生活,但她却不认清事实,认为只要有钱便可。可恨于她错误的想法,可悲于她内心的善良。另一个与斯蒂夫斯有关的可悲之人便是她的母亲,她爱儿子,不服输,却因儿子被拖垮,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可恨之处在于她的骄傲,等级观念太强,以儿子为中心,最终失去了一切,真是可悲。
三段既不相同却又相似的命运,三个可悲而又可恨的女人,正因她们的错误决定,错误行为,错误思想注定了她们将会是这本书的可悲之人。
大卫科波菲尔影评(二)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文章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小说中一系列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导致的。摩德斯通骗娶大卫的母亲是觊觎她的财产;爱弥丽的私奔是经受不起金钱的诱惑;威克菲尔一家的痛苦,海穆的绝望,无一不是金钱造成的恶果。而卑鄙小人希普也是在金钱诱惑下一步步堕落的,最后落得个终身监禁的可耻下场。狄更斯正是从人道主义的思想出发,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显现出隐藏其后的社会真相。
在人物的塑造上,大卫·科波菲尔无疑倾注了作者的全部心血。不论是他孤儿时代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和辛酸,还是他成年后不屈不挠的奋斗,都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历程。经历了大苦大难后尝到人间幸福和温暖的大卫,靠的是他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安妮斯也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的女性。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最后与大卫的结合,是“思想和宗旨的一致”,这种完美的婚姻使小说的结尾洋溢一派幸福和希望的气氛。他们都是狄更斯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想的化身。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狄更斯个人的经历和好恶是分不开的。他始终认为,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普通人,其道德情操远胜于那些统治者、压迫者。正是基于这种信念,小说中许多普通人如渔民辟果提、海穆,尽管家贫如洗,没有受过教育,却怀有一颗诚朴、善良的心,与富有的斯提福兹及其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这种强烈的对比还反映着狄更斯本人的道德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部小说里各类主要人物的结局,都是沿着这种脉络设计的。如象征着邪恶的希普和斯提福兹最后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善良的人都找到了可喜的归宿。狄更斯希翼以这样的道德观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姨婆贝西小姐,不论是她的言谈举止,服饰装束,习惯好恶,甚至一举手一投足,尽管不无夸张之处,但都生动地描绘出一个生性怪僻、心地慈善的老妇人形象。至于对女仆辟果提的刻画,那更是维妙维肖了。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也很有功力,尤其是雅茅斯那场海上风暴,写得气势磅礴,生动逼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小说的字里行间,常常可以读到他那诙谐风趣的联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读《大卫·科波菲尔》和读狄更斯的其它小说一样,人们感到每一个人物--从主人公到没说过话的狱吏--都呼之欲出,栩栩如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因为狄更斯极会渲染气氛,方法就是细节刻划。如他在写默德斯通先生给大卫上课时,出了这么一道题:"如果我上干酪店买四千块格洛斯特双料干酪……"只有他会详细写出是"格洛斯特的双料干酪",可这正好更生动衬托出默德斯通的性格--刻板、有意要为难大卫。他描写大卫的宴会,其中每种菜都描写得丝毫不爽,而这也就更使人感到真切,有如身处其中。你可以指责他太注重繁文缛节的描写,但你不能不承认,如果抽去这些细节详尽的描写,你又怎么能放下《大卫·科波菲尔》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还记得克拉拉、姨奶奶、希普、米考伯,还有那个旧衣商?能这样入丝入扣描写细节,可见狄更斯是一位观察力和感悟力多强的人。他借助他的笔把他的丰富感受告诉了读者,令读者和他一起在喜怒哀乐中沉浮。
狄更斯和《大卫·科波菲尔》以一个很精深的思想和人生哲学向我们勾勒一个金钱对婚姻和家庭的影响。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黑暗和罪恶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辛酸。生活在我们*社会的人来说,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的看待生活,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我们不要再盲目的追求一些虚无的东西还原我们最真实的生活。
大卫科波菲尔影评(三)
《大卫·科波菲尔》是我的阅读记忆当中最伟大的国外小说。(www..cn)它曾经像一部启蒙书,让我在懵懂中认识了磨难、死亡、爱情、宽恕、背叛、卑微、寻找……包括最后,最心爱的女人死后,男人原来还能问心无愧地对另一个姑娘说我爱你。
朵拉是一个美丽得让我在深夜的台灯下战栗的名字,她的死亡曾经使我在其后的许多天里失魂落魄。那时候,我好像还在读小学。
总之《大卫·科波菲尔》曾经无比真实地向我展示过,美好的可以多么美好,丑恶的可以多么丑恶。所以,给这部电影五颗星,基本上是出于对小说本身的尊敬,当然,也是感激电影对原著的忠诚。
看的时候有两次忍不住流下泪来,一次是朵拉帮大卫拿鹅毛笔,另一次是临终前的对话,那个让人无限怜爱的小妻子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