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毕业生的职场励志文章精选3篇

导语:刚踏入公司,要抵挡住一切诱惑,从基本的工作踏实做起,在基本的工作中观察学习,看看优秀的人是怎么做的,领导是如何带领一支团队的等等。处理好同事与上级的关系,对于上级交代的工作要及时反馈,对于上级交代的工作如果有不明白的要仔细的问清楚,不要自作聪明。较快的做好上级交代的工作是新手核心基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给毕业生的职场励志文章,大家快来看看吧。

给毕业生的职场励志文章精选3篇

篇一:

求职面试全攻略:着装与礼仪

我国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平时大学中表现优秀,综合能力也很强,可是总在面试的时候就被刷掉,令很多优秀的同学苦不堪言不言,本篇文章将会告诉同学在面试之前应该做些哪些准备,怎样表现,才能增大我们的面试成功率呢。

求职着装

每一位求职者都希望在面试的时候留给主考官一个好印象,从而增大录取的可能性。而一些不恰当的造型则会令求职者在整个面试的过程中形象大损,从而在面试的“第一眼”时就丢分了。所以“礼仪体现修养细节展示不同”,事先了解一些求职面试的礼仪是求职者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求职时,要做好形象的自我检查,比如头发是否干净自然,如要染发则注意颜色不可太标新立异;服饰大方整齐合身,面试前一天修剪指甲;忌涂指甲油、不要佩戴标新立异的装饰物,选择平时习惯穿的皮鞋。

男士的着装和打扮没有女士那么花哨,但不修边幅也很少会得到应聘主考官的认可。一般男士头发的具体标准为:前不覆额、侧不掩耳、面不留须。男生的着装也要分两种,一种是刚毕业或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一种是已经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前者在应聘时可以穿一些体现青春气息的T恤,而不用追求过于正式的西装革履的形象,避免“小生老相”的打扮。而后者是一些成熟的男士,在应聘一些主管岗位的时候就应该在西装领带上下功夫。其实,男士的正装也有很多要注意的,比如夏天穿长袖衬衫要系领带,不宜穿短袖衬衫或休闲衬衫;男士着装也有“三一定律”,即身上三个部位保持一个颜色,鞋子、腰带、公文包,一般以黑色为宜。

面试礼仪

形象礼仪是面试前的准备,而谈话礼仪则体现在你面试过程中的发挥表现。和对方谈话的时候,要正视对方的眼睛和眉毛之间的部位,和对方进行目光接触。如果不敢正视对方,会被人认为你害羞、害怕,甚至觉得你有“隐情”。好的交谈是建立在“倾听”基础上的。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礼节。不会听,也就无法回答好主考官的问题。在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记住说话者的名字,身体微微倾向说话者,表示对说话者的重视,用目光注视说话者,保持微笑,适当地做出一些反应。如点头、会意地微笑、提出相关的问题等。另外,谈话的时候也要注意你的身体语言,耷拉着肩膀,含胸驼背、坐在椅子上,脚或者腿不自觉地颤动或晃动,切忌边说话边整理衣边等。

面试过程中还是比较注重个性评价的。例如支配性、合作性、独立性、灵活性、自信心、责任感、自制力、掩饰性等都可能成为被考察的对象。一般来说,个性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所以*老师建议在应试过程中不要过于掩饰自己,宜表现出真正的自我。但是,当你明确知道应聘职务所要求的个性特征时,或当你明确知道主考官所期望的个性特征时,你不妨做些掩饰,使自己表现得适于工作的需要和主考官的期望。

所需能力

第一、知识结构——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类别,各类知识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知识框架以及各类知识的比重。知识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二是普通知识和特殊知识的比重,三是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比重,四是传统知识和现代知识的比重,等等。你也许感到很难说清楚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没有多大关系。你并不需要得出一个精确的结论,但是你必须分析你的知识结构,特别是要找出你所特有的或占优势的知识和缺乏的或处于劣势的知识,这样你才能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在求职应试之前,知识结构的分析至少对你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选择适宜的职业。例如,如果你对计算机软件有渊博的知识,却对管理学一窍不通,你最好还是去搞科研开发,而不要去竞争人事经理的职位。如果你的文字功底很差,就尽量避免去竞争市长文秘这个职位。二是针对应聘职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尽快弥补不足,使自己的现有知识结构得到改变以适应职位的要求。例如,你决定去应聘劳动局工资处处长职位,但对工资管理知之甚少,就必须通过看书或向别人请教等方法尽快学些基础的适用的工资管理知识,避免在面试过程中出现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局面。

第二、能力结构——挖掘自身优势。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类型及各类能力的有机组合就是他的能力结构。能力的类型多种多样,至少包括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推理能力、机械工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想像能力、创新能力、判断能力,等等。从不同角度或不同层面,可以划分不同的能力类型,每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结构是不同的,甲和乙可能会有不同的能力,而且即使共同具有一种能力,但能力的大小会有所差别。

求职面试前,对自己的能力结构进行判断分析是必要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职位需要不同的能力结构。发挥自己能力方面的优势,避开能力方面的欠缺,是事业成功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那么,如何来分析评价自己的能力结构呢?一是凭自己的直觉来判断,二是凭经验来判断,三是同别人的比较来判断,四是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判断,五是借助能力倾向测验来判断,等等。对于一个没有很多社会经验的人来说,评价自己的能力结构是件困难的事情,往往失之偏颇,自信心强的人往往过高评价自己,自信心差的人往往过低评价自己。能力倾向测验一般比较客观,是很好的评价工具。标准化了的能力倾向测验,具有两种功能:一是判断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能力优势,即所谓的诊断功能;二是测定在所从事的工作中,成功和适应的可能性,包括发展的潜能,即所谓的预测功能。在西方各工业发达国家中,能力倾向测验被广泛运用于职业决策和人员甄选录用中,经实践检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所以,你可以用一些标准化了的能力倾向测验来进行自我评价和指导。

第三、个性心理特征——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个人素质。个性是决定每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普遍性和差异性的那些特征和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和性格两个方面。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气质类型一般划分为多血质(活泼型)、胆汁质(兴奋型)、粘液质(安静型)、抑郁质(抑制型)四种。这四种类型为典型的气质类型,属于这些类型的人极少,多数人为中间气质型,即以某一气质为主,结合着另一气质型的一些行为特征。人们的气质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对自己的气质类型做出评判,选择适于自己的工作,对每个人都是十分必要的。

篇二:

职场中七个最致命的想法

为什么许多有才华的人会失败?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生涯发展中心主任詹姆士·华德普与提摩西-巴特勒博士,受命协助那些明明被看好却表现不佳,甚至快要被炒鱿鱼的主管。

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会成为致命缺陷,严重阻碍职业生涯?华德普与巴特勒归纳出七项职场缺陷的行为模式。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

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但是,身为企业中、高级主管,这种无意识的行为却会让企业付出很大的代价。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人际交往和互动的现代社会里,仅仅凭自己的本事去开辟一个新的生活空间,或者仅仅做好本职工作,就想脱颖而出获得成功,似乎越来越不可能了。唯一的做法是。勇敢地说出和实施自己的想法和主张,维护自身的尊严和权利,然后尽一切可能去影响同事、上司、下属或客户,用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打动他们,形成一种互动的集体的自信心。

2、非黑即白看世界

这种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们相信,一切事物都应该像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一样。客观地评定优劣。他们总是觉得自己在捍卫信念、坚持原则。但是,这些原则,别人可能完全不以为意。结果。这种人总是孤军奋战,常打败仗。

3、无止境地追求卓越

这种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在工作上,他们要求自己与部属“更多、更快、更好”。结果,部属被拖得精疲力竭,纷纷“跳船求生”,留下来的人则更累。结果离职率节节升高,造成企业的负担。

这种人适合独立工作,如果当主管,必须雇用一位专门人员,当他对部属要求太多时,大胆不讳地提醒他。

4、无条件地回避冲突

这种人一般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其实,不同意见与冲突,反而可以激发活力与创造力。一位本来应当为部属据理力争的主管,为了回避冲突,可能被部属或其他部门看见。为了维持和平,他们压抑感情,结果,他们严重缺乏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到最后,这种解决冲突的无能。蔓延到婚姻、亲子、手足与友谊关系。

5、强横压制反对者

他们言行强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机,凡阻挡去路者,一律铲平。因为横冲直撞,攻击性过强,不懂得绕道的技巧,结果可能伤害到自己的职业生涯。

6、天生喜欢引人侧目

这种人为了某种理想,奋斗不懈。在稳定的社会或企业中,他们总是很快表明立场。觉得妥协就是屈辱。如果没有人注意他,他们会变本加厉,直到有人注意为止。

7、过度自信,急于成功

这种人不切实际,找工作时。不是龙头企业则免谈,否则就自立门户。进八大企业工作,他们大多自告奋勇,要求负责超过自己能办的工作。结果任务未达成,仍不会停止挥棒,反而想用更高的功绩来弥补之前的承诺,结果成了常败将军。

这种人大多心理上缺乏肯定,必须找出心理根源,才能停止不断想挥棒的行为。除此之外,也必须强制自己“不作为,不行动”。

篇三:

大学生求职注意11个陷阱

陷阱一:“高薪”诱你搞传销

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利用大学生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在网上以高薪招聘为名引诱毕业生上当,一些求职者因不了解情况而受骗。“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个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两位上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目前,传销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新的形式,值得大学生求职者注意和警惕:一是“跨省招聘”.一些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知道,网上诈骗在当地很难实施,因为当地人都熟悉情况,编造的谎言很容易被戳穿,而外省的求职者往往不了解当地情况,容易得逞。二是“高薪引诱”.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时,提供所谓的好职位和高薪,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三是“共同创业”.一些传销人员为了引诱大学生求职者上当受骗,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时,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表达共同创业的愿望,一些大学生求职者信以为真,结果受骗上当。四是“网上恋人”.一些传销人员以在网上寻找恋人为名,诱骗大学生,一旦上当,便以各种理由拉其入伙。

陷阱二:高职诱惑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小薛同学向记者述说了自己求职受骗的经历。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简历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招聘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而所谓的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经过一番培训后,小薛才知道,原来该公司把自己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有多名大学生有这样的经历:广告上说是招聘“经理”,月薪1800元。当他们交了50元的中介费,办完手续后,被安排在离中介所不远处的一家公司工作。结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负责人就叫他们“先从基层干起”,让他们先在1个月内,每人推销价值1万元的保健品。1个月下来,他们6人中,没有哪一个完成了任务,自然被辞退了,不但连基本工资没拿到,还出了中介费。后来他们通过明查暗访,发现这家所谓的公司就是职介所的人开的,专门用来骗人的。

据了解,目前很多公司招聘业务员都是到各招聘网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以高职加以诱惑。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实力,从基础做起,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轻信高职诱惑。

陷阱三:骗培训费

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已屡见不鲜了,但仍有毕业生求职心切,掉入此类陷阱。毕业生小刘同学接到某公司的面试通知,于是高兴地到该公司参加面试。一番面试后,该公司并没有当时就向他收取培训费,只是说让他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他。小刘十分高兴,想好好表现一下,争取能留在该公司工作。于是,他起早贪黑地干了近一个月,结果却被告知:你干得不错,但专业知识不足,公司需要对你进行培训,请先交300元培训费。当小刘对此进行质疑时,该公司却说,不交培训费可以走人,但此前工作一个月的薪水免谈,令小刘气愤不已。

值得毕业生注意的是,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至于培训费,一般由公司担负。

陷阱四:“皮包公司”

毕业生小李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被通知去面试。由于小李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怕遭遇“皮包公司”,为安全起见,决定上网先查一下。让小李惊讶的是,当他用GOOGLE搜索后发现,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电话、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该公司提出的给求职毕业生的待遇异常优厚,而招聘信息中对于学历的要求竟然是中专以上即可。该公司以低学历招聘求职毕业生,却提出付相当高的工资,值得怀疑。经其向工商部门了解,该公司已不存在。该公司是以低标准将毕业生招进来为公司干活,而其承诺的高工资是不会兑现的。

对此,求职毕业生们应该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接到一些自己并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该事先向有关部门查询、核实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并上网搜索一下该公司的网站,确定其规模与用人需求,然后再去进行面试。

陷阱五:中介陷阱

委托人才中介公司寻找就业单位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求职途径,但应选择*主办的或社会信誉好的大型人才中介机构,一些不知名的人才中介往往设施简陋,无正规的人员机构,是不够资源共享质的“黑中介”,当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中介方就会列出种种理由来推辞甚至从而骗取求职者的中介费。

陷阱六:招聘会陷阱

此类招聘会大多名不符实,常常对外宣传有多少用人单位和岗位,职位层次有多高,等等,实际上多为虚假宣传。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只有主管部门组织或批准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活动才是合法的。

陷阱七:电话陷阱

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

陷阱八:合同陷阱

在合同中,有些单位设置一些模棱两可或带有诱惑性的条件,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慎重签约,注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陷阱九:地点陷阱

很多企业在全国各地有分部,而参加招聘会的往往是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因此,毕业生在应聘时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工作地点就在总部所在的大城市,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故意不予以说明,结果毕业生上岗后被分到其它地方,对此,毕业生在面谈时必须咨询清楚。

陷阱十:收保证金哄你买东西

有两名毕业生遭遇了这样的求职经历:他们经一家职介所介绍后,到成都一家化妆品代理公司应聘业务主管,经过初试、复试后,公司负责人称要试用3个月,叫他们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每人交了150元信誉保证金,但没有拿到收据。经过实践,他们发现这些产品根本无法推销。后来他们在一家大型商场了解到,这套化妆品的销售价格是70至80元。原来,这家公司采用这种“招聘”办法,变相地向求职者卖化妆品。

陷阱十一:“没经验也可”引你入“套”

据了解,由于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这样将一些应届大学生挡在了职场之外。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人才市场,常有“矮一截”的感觉。因此,当应届大学生在广告上看到“无经验也可”等字眼时,就会眼前一亮,不加思索地争着填写履历,对招聘公司的背景则一概不问,最后可能吃亏。一名大学生填了表后,对方要求收取100元的保证金,屡次找工作受挫的他,毫不犹豫地交了这笔钱。半个月后,他被宣布走人,要求退还保证金,他却拿不出凭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