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恒言读后感(一)

  说这汉末时,许昌有一巨富之家,其人姓过名善,真个田连阡陌,牛马成群,庄房屋舍,几十余处,童仆厮养,不计其数。他虽然是个富翁,一生省俭做家,从没有穿一件新鲜衣服,吃一味可口东西;也不晓得花朝月夕,同个朋友到胜景处游玩一番;也不曾四时八节,备个筵席,会一会亲族,请一请乡党。终日缩在家中,皱着两个眉头,吃这碗枯茶淡饭。一把匙钥,紧紧挂在身边,丝毫东西,都要亲手出放。房中卓上,更无别物,单单一个算盘,几本账簿。身子恰像生铁铸就,熟铜打成,长生不死一般,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

  这里描写的过善,虽然没有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经典和可笑,不过也足够刻薄的了!你想啊,现在的人,除非没有钱,愿意去过苦日子,要是有了钱,谁不知道享受啊!可是这却是个土财主,吃嘛,不饿就可以,穿嘛,冻不着就行,没有一点享受,不旅游,不社交,只活在一个小小的躯壳里,只知道积攒钱财。难道这些钱财是可以带走的!

  其实万物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无论你怎么样节约积攒,你是不可能永远都拥有这些钱财的!你自己不花,会有人帮你花掉,或者就会有一些破财的事情发生。感觉这是一只无形的手在调控呢。就象经济发展的规律。经济发展由萌芽到发展到颠峰然后到衰落(经济危机),然后从头再来,周而复始。

  人的钱财也一样,你见过谁家是永远都富裕,都繁荣的,中国有句传统说法:富不过三代。这也可说是那只无形的手在调控吧。比如过善,看他那么勤俭,却养了个不争气的儿子,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其实这也因为他周围的那帮朋友,都看老头子手里有钱,帮他花花而已,只不过是用儿子的名义来的。儿子手里没有钱,他们就借给他,当然是用田产做抵押的!

  看来过善再省也无济于事,不到两年,儿子已经帮他花掉了3——4千两银子,家产已经去了一大半了!

  这也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有个朋友生意做了很多年,却还开着一个很破的车,这个车外形牌子都不好,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性能已经大成问题,经常有把人仍在半路的危险。

  所以我就鼓动他买车,又不是没有那个能力!另外一个朋友就反对;说这个车买了浪费!我不以为然。现代社会讲求以人为本,在国外已经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中国人现在还没有进步到这个地步,不过有了钱,难道还要自己受罪?享受一下又有何不可呢!

  人活着,要善待自己。除非没有,有了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钱,放在那里是一堆没有生命力的纸,可是把它放在生活中,可以变成美食,变成好的衣服,可以变成旅游度假,音乐精神享受。我不知道攒那堆没有生命力的纸有何意义!

  其实攒还是为了花掉。每个人用钱的观念不一样,也许在生活里节衣缩食,但孩子的教育经费却是一掷千金,(www..cn)反正钱啊,还是存不住的,中国现在还没有遗产税,如果有了钱也许会花的快些。在美国,是不可能让你把大量的现金存在银行的。金钱需要流动,你要存大笔的钱,会让你上税的!

  以前中国人就爱攒钱,可是现在你也存不下来了。医疗,教育。房改。就是头上的三座大山!反正无论如何,钱攒不得,也攒不住!


  醒世恒言读后感(二)

  我一直非常喜欢金盾出版的《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本》这套书,很精致。不只书籍装帧设计美观大方,简朴实用,最重要是它的注释通俗全面,选材精当。

  虽然《醒世恒言》作品中,不可避免地流露出各种封建意识,传宗接代呀!宿命论、因果报应啊!偶尔有些香艳露骨的性描写,但瑕不掩瑜,这些糟粕难以掩饰它极强的可读性,它讴歌出淤泥不染的,以尊重爱慕为基础的爱情等等,它塑造的人物有血有肉,你很容易就能从其间人物中找到现实中相仿佛的人,脾气秉性历来都有雷同,只是作者的年代和所处环境不同,读起来,引人入胜,受益匪浅。

  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人生在世,有地位有银钱,周遭人群顾忌这些,都平等对待。可一朝失势,就难说了。这篇提醒人们务必多行善良事,多换位思考。倘若将来自己也是他这样下场,又将如何?在别人路窄处,帮上一把,善莫大焉,心下多坦然,不说行善积德,至少使自己内心愉悦,也就是我们说的能产生快乐坦然的快感,于身心就一定大有好处罢。不说文中的目光短浅者那样行事,就说前些日子,朋友说一局长去世后其子大婚,喜事间道贺的同事了了,看着很不像……想当年,局长在时,不说车水马龙,也是门庭若市。可见,古往今来,事多雷同哇!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要说,现在独生子女多起来,兄弟姐妹相处的就少些了,不过,什么样性格人做出什么样性格事,高风亮节之人,与何人相处处何事,都是光明磊落,令人称道的。此处我们不妨推而广之,把这种宽容的胸怀,从小家庭推广到大社会中去,不跟周围亲人朋友同事,斤斤计较勾心斗角,把物质的东西看淡一点,把亲情友情感情着重些,很多看似过不去的事,就轻描淡写的过去了,于人于己也都方便些,塑造一个小的个人的和谐圈子,生活生产有多畅快敞亮!

  卖油郎独占花魁女。要说,妓女从良你道离我们远吗?其实你懂得,并不远。从那些暧昧场所出来的女子,或长期混迹于风月场所的风流女,声名狼藉后再婚恋,不叫从良又叫什么!如今周围就有这样的。当然这些又不同于出轨或小三甚的,出轨或小三倒是现代独有的,明朝木有。单说,文中的说客刘四妈,她自身也是个老鸨,不过没捞到个像花魁女这么能挣银子的宝贝。就说她这张嘴,和行事的方式,不由使我想到一邻人,雷同。她也在街上弄了一个暧昧场所养一帮如花小妞,总之很是不堪。我常想,为何这等场所屡禁不止,也是人性使然,有它存在的市场罢。可笑的是,她老公因种种原因,却弃她而去,被别处小妞儿拐走私奔鸟,你说冥冥之中是不真有因果报应呼呼。另,这样混乱家庭,也使其子女在本地难以婚配,造成诸多埋怨,呜呼!

  灌园叟晚逢仙女。要说,我身边真有这等花痴,至少雷同,只是不便细说。此花痴,和我等花痴不可同日而语。我花痴不过,见不得水灵茂盛的花草,每遭遇,必匍匐拍摄之,当然,也像此类花痴样,从不折花落木,逞一时之快。花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我也这样认为,我喜欢它,就为它着想,它喜欢什么样环境,乐意什么样土壤,我就随它的性情,任着它从容生长。所以我厅里几盆花草素来也还算可看。再,我不偏执于奇花异草,只要自己亲手侍弄的,就有了感情,把它培植的伸展自然就好。书中的灌园叟,因担心旁人折花或浊气伤了花草,闭关锁国,虽后来开悟,也已然引得外侮得至。我身边的灌园叟,则是过于爱“秀”,把花草侍弄的像模像样,大门敞开逢人便秀,甚至有勉强之嫌,这却也讨厌。可见,凡事,是可而止,适度才是。最喜看那段描写灌园叟的段子,翻来覆去看几遍,甚是有趣。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描写,可真就是痴呆疯魔了,至此,我认为是书中最精彩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