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太阳读后感

  这学期开课以后,我就去图书馆借了一堆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其中,我阅读的第一本就是刘白羽老先生的《第二个太阳》。刚开始被这个美丽的名字所吸引,带着满心的期待翻开扉页。

  从大致浏览到仔细阅读,从崇拜到失望,《第二个太阳》并没有像书名一样精彩。小说着重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革命者们的人情伦理以及信念情操,但是大篇幅的抒情描写,冗长的人物心理活动,不够紧凑的情节发展……都让我感到有种视觉上的和心理上的疲惫。这让我想起当初看电影《无极》时的情景——浮夸的妆容,空洞的剧情,矫揉造作的台词,整个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有人说“为人处世过度的谦虚就等同于骄傲”由此看来,对情感信念的过度抒情难免成为小说中一个最为显眼的败笔。

  不过,这与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www..cn)一直投身于延安文艺工作的刘白羽老先生,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革命时代色彩。并且,他在*后不久创作此书,也许在思想上还受着一定程度的禁锢。这是时代大环境的限制。

  1991年4月的文艺报,公开了记者对刘老的“病中访谈”笔录。老先生说“文学诉诸感情,不能打动人,就不成其为文学。”也许老先生太过于追求“打动读者”这一点,反而使小说显得有些做作矫情了。当作者过于重视读者的感受就往往会事与愿违,作者只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读者的解读是具有主观性的,作家不可能满足每个读者的期待值,那么也就没必要那么重视打动读者。

  除此之外,在笔录中老先生还很可爱的认为白洁的命运是他为作品设置的一个悬念。我相信明眼的读者从一开始就能看出白洁悲剧的结尾。白洁的命运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一名打入*内部地下党员在被*发现后还能不“光荣”吗?并且,白洁只有牺牲才更能显示出战争中革命者的煎熬与痛苦,拼搏与奉献,热忱与无私。只有这样小说才能得以升华。所以说,白洁这条“悬念”实在是不够悬。

  以上是我对《第二个太阳》一些粗浅的看法,可能太过于主观和幼稚,不过这些观点的确是我最真实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