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十则读后感(一)

  当接触到《论语》十则这篇课文时,我的脑子完全懵了,一点都看不懂。后来老师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后,我马上回家来,在网上翻阅了《论语》十则的译文以及它的来历。

  在百度百科上说《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是位非常伟大的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曾经有人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在这几句当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

  我觉得,这句话讲得非常好,几个人在一起互相指教、互相帮助,指出对方的错误,看清自己的缺陷,不仅可以增长三人的知识,还可以增进三人的友谊,真是一举两得。

  中国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我不禁感叹着。


  孔子语录十则读后感(二)

  孔子,一个真正的圣人。他必将永垂不朽、流芳万世。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语录十则读后感(三)

  当接触到《论语》十则这篇课文时,我的脑子完全懵了,一点都看不懂。后来老师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后,我马上回家来,在网上翻阅了《论语》十则的译文以及它的来历。

  在百度百科上说《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孔子,是位非常伟大的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 曾经有人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

  在这几句当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它的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www..cn)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

  我觉得,这句话讲得非常好,几个人在一起互相指教、互相帮助,指出对方的错误,看清自己的缺陷,不仅可以增长三人的知识,还可以增进三人的友谊,真是一举两得。

  中国文化真的是博大精深啊!我不禁感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