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来生,还想当老师——张贤翼老先生的故事

今年91岁的张贤翼老人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儿就是一生教书育人,培养的学生桃李满天下;退休后的他又捡起从前的爱好开始写诗,三十多年来笔耕不辍,目前已出版15本诗集。11月21日,记者走进老人位于望洲岗村二组的家中,听他回忆九十年来的风雨人生。  

如果有来生,还想当老师——张贤翼老先生的故事  

背着包谷面插班读小学

91岁的张贤翼老人眼不花耳不聋,声音洪亮,头脑敏捷,思维清晰。大半个世纪前发生的事儿,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1926年,张贤翼出生于湖北五峰一个贫苦的农家,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了。十多岁时,张贤翼背着几十斤包谷面,来到资丘小学插班读书。因为以前上过几年私塾,直接上小学六年级的张贤翼国文底子很好,可是算术不行,应用题什么的根本就没有学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他也听不懂。可勤奋好学的张贤翼不甘心算术就这样“掉链子”,就利用午休时间向老师请教,别人都在休息的时候,他却趴在桌上做算术题。就这样,只上了一年小学的张贤翼顺利从资丘小学毕业,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在学校从事书记员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贤翼看到了一张五峰渔关初中的招生广告,里面有助学金的条款一下子吸引了他。“上学不用花钱,还有助学金补助,”这让一直忙于糊口的张贤翼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于是,张贤翼考入渔关初中插班,并考入宜昌师范。

三年的师范生涯,张贤翼每天都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他就像一个饥渴已久的路人面对一大桌鲜美的食物,尽情地享用。三年系统的学习,也让他这个读书断断续续的农家孩子,知识更加丰厚。

1953年,师范毕业的张贤翼被分配到长阳厚浪沱小学。这座坐落在清江边的小学教学条件十分艰苦,粮食实行配额,老师们都吃不饱,只好向附近的农民买红薯南瓜充饥。生活的艰苦还在其次,教学任务的繁重更是压得张贤翼喘不过气来。除了要带五年级的班主任,张贤翼还要教语文、算术、历史、地理、体育、图画六门课,每天都排得满满的,并且没有休息时间,就连批改作业也只能等到学生们就寝之后,往往是12点钟才睡觉,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领着孩子们早锻炼。长期的劳累让张贤翼患上了胃病。

1956年,国家号召在职人员参加高考,让张贤翼搭上了高考“末班车”。“那天,校长正在龙舟坪开会,突然打电话回来通知我和另外两个老师,复习准备参加高考。可我忙得哪有时间啊,复习资料都给了另一个老师。”凭着以前的“老底子”,张贤翼幸运地考上了武汉师范专科学校(现湖北大学)。

九旬重回广西融水  

大学毕业后,张贤翼被分配到广西柳州大苗山苗族自治县(现融水苗族自治县)高中,在这里,一呆就是20年,这也是张贤翼最难忘的20年。

大苗山因其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学生们都很听话但成绩不尽如人意,在张贤翼来的前一年,该校高考“剃了光头”。张贤翼到校任教后,立志要改变这种状况。

一段时间,张贤翼发现学生们到晚上10点熄灯时不睡觉,偷偷跑到隔壁的小学教室,点着煤油灯写作业。经过了解,张贤翼得知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学生们做不完,只好熄灯后跑到小学教室去写。张贤翼想:“这怎么能行,孩子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休息时间不够更影响学习效果。”张贤翼想办法召集各科老师开会,并请来教学组长参加,请各科老师将每天的作业量作一个统计,发现各科作业加在一起,确实无法在晚上10点之前做完。怎么办?作业量少起不到训练的效果,作业太多学生负担太重。为此,张贤翼提出了“精讲多练”的办法。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减少讲解,挑重点讲,简单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过关,布置作业时就不再重复做简单的题目,而是抓重点难点。这样,学生的作业量减少了,负担减轻了,学习效果反而更好。这一教学办法受到学生们欢迎,学校也将其作为新办法在全校推广。

经过张贤翼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他带的那届高三,全班36名同学有两名考上外省大学,其他大部分都考上广西的大学,相比起上一届的“剃光头”,张贤翼带的高三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张贤翼在大苗山高中教书20年,培养学生无数,他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谈吐、先进的教学法令学生仰慕,至今他和许多学生还有联系。2013年,3名学生受全班同学之托,从广西来到宜昌探望恩师,87岁的老师和年逾古稀的学生一同畅游三峡。去年5月,这3名学生又来到宜昌,接张贤翼老人回到他奉献了20年的融水县高中(原大苗山高中),学校领导出面,为他举办了盛大的90寿诞,当年他教过的学生也都想尽办法回来参加。一位学生因病在医院吸氧,听说张老师回来了,拔掉氧气管,由家人护送,驱车上百里,为老师庆贺生日。一双双模糊的泪眼,见证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退休后出版15本诗集

张贤翼老人的家是简陋的,上世纪90年代的装修墙壁早已斑驳,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电,只有那30平米的书屋引人注目,靠墙摆放着6组大书柜,里面摆满了各种书籍。中间一张巨大的老式书桌,上面还有老人写的毛笔字,工整的小楷和龙飞凤舞的草书彰显着老人深厚的国文功底。

退休后,老人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写作上。张贤翼年轻时就爱好写作,1946年就曾在《疾风》杂志上发表诗歌处女作《春兴》二首,后又有诗歌散文发表于《广西文艺》等杂志。后来因为忙于教学,这一兴趣爱好被搁置了数十年。退休后,张贤翼老人有了充足的时间重拾这一爱好,每天作一两首诗词成了必修课。他的诗一般都小巧玲珑富于生活情趣,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表现的往往是一些生活琐事,可这些简单的诗作读起来朗朗上口、妙趣横生。30多年来,张贤翼已创作诗词数千首,出版诗集15本。

张贤翼与老伴儿蔡敬敏携手50多载,从一见钟情到相濡以沫。2013年,与他同龄的老伴重病入院,因为不放心请的陪护,87岁高龄的张贤翼亲自护理,喂药喂饭、洗脸擦身,从不假手于人。老伴儿蔡敬敏说:“我要听着他给我念诗才能安眠。”宜昌卫校附属医院的一间单人病房里,两位耄耋老人相依相偎一千多个日夜。也许是老伴儿不忍他如此劳累,2016年新春,蔡敬敏老人带着幸福,安详地离去。

张贤翼老人的生活简单而充实,看书和整理诗稿是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偶有闲暇也会种种花草,屋边老人亲手种植的桑树和木芙蓉已是枝繁叶茂。老人的饮食也很简单,每天早上煮上一锅稀饭就是早餐,中餐和晚餐都以素食为主。谈到他热爱的教师职业,张贤翼老人微微有些激动:“我这一生就爱当老师,最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