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600字(一)

  在以前,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潜水艇是怎么下降的?直到今天,我才终于知道潜水艇是怎么下降。

  原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为使舰艇在水下隐蔽航行而制出潜水艇。当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原始的潜水艇时,是先用石块或铅块装在潜水艇上使它下沉。以后经过改进,在潜水艇上采用浮箱交替充水的方法来改变潜水艇的重量。以后,又改成压载水舱,在水舱灌满海水时,艇身重量增加使它潜入水中。需要紧急下潜时,还有速潜水舱,待艇身潜入水中后,再把速潜水舱内的海水排出。而潜水艇就是由鱼儿在水中*沉浮,所以人们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

  科学家从鱼儿可以上下*沉浮,发明了潜水艇。我从啄木鸟身上也得到一个启示:在农村果园里,常常有害虫,为了保护果林,人们只得大量的喷洒农药,结果呢?成本虽然不高,但是人们在食用时,超标的农药让人望而生畏。如果灭虫不及时只能把果树痛心地砍掉,如果不砍掉,也只能让啄木鸟来帮忙。啄木鸟不会把所有的害虫都吃光吧!所以,我在想:为什么我们不仿照啄木鸟的嘴来制造一种轻便的灭虫机呢?

  在这种灭虫机里,我们可以安装一块电脑芯片,这样它就可以准确无误的探测到有害虫的病树。然后,我们可以按下手柄上的红键,从那里面就会弹出类似啄木鸟的嘴一样的又尖有带钩的钢管,它可以准确无误地在有害虫的树上打一个微创,然后用带钩的钢管嘴将害虫从病树里勾出,这样既消灭了害虫,又保证了果树不受害,这不受一举两得吗?

  科学的道路是无止境的,自然界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我们未知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也等着我们去填补空白。


  大自然的启示600字(二)

  我非常喜欢看《动物世界》,因为我可以从中获得很多自然界中和动物相关的知识。有一期节目讲述的是“变色龙”,这种奇怪又会变色的小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眼看着它强大的变色功能,我心中充满了疑惑,“变色龙为什么能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变色呢?它是通过什么做到的呢?”

  怀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我上网查询了一下。原来变色龙的变色取决于皮肤三层色素细胞。与其他爬行类动物不同的是,变色龙之所以能够变换体色取决于它皮肤表层内的色素细胞,在这些色素细胞中充满着不同颜色的色素,变色龙的皮肤能随着背景、温度、心情的变化而改变;雄性变色龙会将暗黑的保护色变成明亮的颜色,以警告其它变色龙离开自己的领地;有些变色龙还会将平静时的绿色变成红色来威吓敌人,目的是为了使自己免遭袭击。

  看来变色龙可真是一个“伪装高手”啊!根据它的这一特性,我在想,现在人们所看到的伪装服也就是迷彩服和变色龙的特性多么相似啊,但我觉得它的功能还比较单一,我想要是能根据变色龙的随着背景、温度、心情的变化而改变颜色的特点发明一种三军通用功能强大的迷彩服一定会战无不胜。这种新型的迷彩服会随着战场的改变而改变颜色,比如它带有丛林作战、森林作战、沙漠作战等多种变色模式。它还能根据季节的变化而调节自身的温度,夏天使用降温模式,而冬天又有防风、吸湿、加热的功能。如果我们的军队有了这样一种迷惑敌人眼睛的神奇的迷彩服,那可真是如虎添翼呀!

  看来大自然的万物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个深刻的启示,我们要多学知识,有了渊博的知识,才能去探索和发现大自然更多更大的秘密。


  大自然的启示600字(三)

  大自然,一个深不可测的世界。(www..cn)小时候,我第一次听说大自然,印象中只不过是花草树木的主宰者而已,现在看来,这是多么天真的理解呀!大自然可是一个很广阔的东西,它不仅包含了花草树木,还包含了风雨雷电、包含了一望无垠的大海、包含了川流不息的河流,以及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还有那湛蓝的天、哺育我们的大地。

  大自然给予过我们许许多多的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要坚持不懈;大地能载万物,是想让我们拥有博大的胸怀;青松不惧风雪,是想让我们明白要坚强;成熟的稻谷低头弯腰,是在给予我们要谦虚的道理;一群蚂蚁在抬骨头,是在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如此多的启示,正是证明了大自然对我们人类所报的期望。

  可是我们人类,去常常让大自然失望。

  先是殴打辱骂,明争暗斗地互相残杀,大自然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接着,工业的废水,浓烟让大自然流下了酸楚的眼泪。可是人类却没有半点醒悟:倾斜的大雁塔是过量开采地下水的最好见证;各个煤矿所发生的坍塌事件就是大自然疼痛的煎熬。地下水和矿物质是大自然的血和肉,地震是大自然疼痛时的翻滚;飓风是大自然疼痛时的呻吟;海啸是大自然溃烂的伤口。

  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不是为了让人类得到惩罚,更像是在说:“人类呀!请改变吧!”哦,原来这都是为了我们呀!

  我终于读懂了大自然,就像大自然自己说的:“要持之以恒、要坚强、要谦虚、要团结”。还有,就是妈妈常说的—爱,是相互的。我们要爱护大自然,这样,才会让天上的星星再次闪烁;让灰白的天空重为湛蓝,让污浊的河水变回清澈。哦!大自然这本书,可真不好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