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散文读后感(一)
最近读过了《林语堂散文选集》这本书,感受颇深。本书以一种新的风格来撰写文章,读者在一字一句中很容易就能看出作者林语堂的幽默和观点独特等特点,他常常就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来谈论,从而得出一个全新的观点。在《论买东西》这篇文章中,作者便以自然、流畅的语言,带领着读者来重新认识我们熟悉的“买东西”这件简单的事情,文中作者就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子来谈:本是不想买东西,只在门外看看,却因为一时感情冲动,总是看而不去买也实在尴尬,便由停足观看改为跨进店门,这种事情在我们身上也确实很多,本来只是去逛超市,散散步,舒畅一下心情,却往往做上一笔“小交易”,带一大捆东西回家,这也实在难免。而接下来作者又写了“见人下菜碟”这种近代社会人们的通病,又让人联想回味一番,也为下文做了一个简单巧妙的铺垫,最后作者写到了“孩子”,便巧妙地将文章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为孩子的眼睛、心灵是最纯洁的,没有阴险与虚伪,“人之初,性本善”,只有与小孩子做交易时,我们才能真正感到高兴,而这也正是买东西的本质与艺术。卖家高兴,买家也同样高兴,我想真正能做到的,现在恐怕也只有只有小孩子了吧,就像作者在文中最后一句提到的“心不必明,性不必见,只看看小孩子好了。”
读过这本书,我认为写好一篇文章其实只需用朴素的语言记录自己内心对某个事物的的真实感受或某种看法,就像小孩子的心灵一样干净、纯洁,这便足以让读者产生共鸣,读懂你想表达的心意,这便是一篇成功的文章了。
林语堂散文读后感(二)
林语堂是一位语言大师,他写的散文包含着许多哲理。就在这个暑假,我有幸拜读了《林语堂散文集》。书里许多文章中的精辟话语使我受益匪浅。令我最难忘的还是《人类的快乐是感觉上的》一文。
《人类的快乐是感觉上的》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认为人类的快乐是享受。人的一生就是给自己制造最大的快乐。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慨万千:林语堂不愧是语言大师,(www..cn)一语惊醒梦中人。人的一生,无论是干什么,都是为了追求快乐。我认为快乐分为两种:一是享受,二是工作。享受中的快乐是很普遍的,它能给人轻松,使人避开烦恼,比如坐在草坪上野餐、睡觉等等。工作中的快乐只有少数人才拥有,他们一般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成功地把生活与快乐结合在一起。比如画家,他们不象大多数人一样把工作看成是一种累赘。他们的作品既可以为他们创造画画的乐趣,又可以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这种职业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他们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从事自己最喜欢的工作。但只有“苦尽”才能“甘来”,只有付出了才能有所回报。光阴似箭,人的一生是很短暂的,只有好好把握住时间,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朋友,“一寸光阴一寸金”,请在青少年时期打好人生的基础,将来你才会收获更大的快乐!
林语堂散文读后感(三)
《林语堂散文》读起来叫人爱不释手,轻松幽默的话语紧紧吸引着我,常常一人放声大笑,笑过之后一阵轻松。我想,如果人们常读这样的文章,精神状态一定会很健康而能从容面对生活。
林先生明明是“两脚踏东西文化,(www..cn)一心评宇宙文章”,却说“论理莽原社诸先生既非正人君子又非当代名流,当然有与我合作之可能。”林先生幽默、机智,“道理渗透是幽默,性灵解脱有文章”,随手摘录部分,“今日小学生无不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实在是我们可以自负的。无论这五千年中是怎么混法,但是五千年的的确确被我们混过去了。一个国家能混过上下五千年,无论如何是值得敬仰的”;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普普通通,平平实实的语言包含着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通过文章来了解林先生,他说自己是:“行尊孔、孟,思从老、庄。”说文学反映人生,来了一段比喻:“比方照相,有人为照相而照相,有人是为饭碗而照相。为照相而照相是素人,是真得照相之趣,为饭碗而照相,是照相家,是照他人老婆的相来养自己的老婆。”“军阀不来骂文人,早有文人自相骂。文人不敢骂武人,所以自相骂以出气,这与向来妓女骂妓女,因为不敢骂嫖客一样道理。”“现在的学者最要紧的就是他们的脸孔,倘是他们从三层楼滚到楼底下,翻起来时,头一样想到是拿起手镜照一照看他的假胡须还在乎?金牙齿没掉么?雪花膏未涂污乎?至于骨头折断与否,似在其次。学者只知道尊严,因为要尊严,所以有时骨头不能不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