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读本读后感(一)
工作快一年了,我开始已经习惯现在的角色。作为一名教师通过阅读《教师人文读本》,我感受最深的是爱。不管是站在教师还是学生的角度,我切身的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倾注的爱。这种爱是一种自觉、真诚、持久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对孩子的爱。”
关爱学生是教师的义务,可以说是教师全部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矗关爱学生往往从一些平常、琐碎的小事做起。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学会理解、信任、赏识和支持学生。让学生在爱中学会爱,在尊重中学会尊重,在理解中学会理解。教师的爱是给与全体学生的,教师要有一颗无私的心,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比较后进的学生。这样教师才能在教育的园地里大展身手。
当然,教师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一方面,教师的严格必须以爱为基础,不能让它变成让学生害怕、敬而远之的“严厉”;另一方面,严格有必须要对爱有所限制,不能让它变成对学生的溺爱和放纵。裴斯泰洛奇告诉过我们:“用单纯的慈爱办教育史没有用的,只有慈爱和威严互相结合才行;因为要一个人去披荆斩棘,是绝没有出于自愿的,必须使他逼于形势,不得不然,逐渐锻炼成为习惯。”教师既要对学生严而有格,制定正确的培养目标;又要严而有度,给学生提出“可望又可及”的具体目标;还要严而有方,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没有老教师那丰富的教学经验。但通过阅读《教师人文读本》,我知道,要用我的爱心去换取学生进步的信心。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向学校中的优秀教师前辈看齐。
《人文读本》中有一篇关于阳阳的故事。阳阳从老师那儿感受到的是热情的鼓励、中肯的提醒、有效的点拨……他乐于向老师倾诉生活或学习上的喜与忧,乐于向老师表达他心中的不满。乐于与老师共同努力,争取成功……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阳阳遇上一个好老师。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亲其师而信其道”。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看到的将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涨,教育工作的事半功倍。
一、课堂上师生平等
教师要确立“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观念,要看到学生的潜能,尊重、信任学生,热情地激励、鼓舞和唤醒,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首先,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首先要放下“教师”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敢与老师讲真话,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我经常在课堂上范读,有时侯难免会读错一些字,学生会毫无顾忌的指出来,我也欣然接受。教然后知困,学而后知不足,与学生民-主平等,真诚以待,平等对话,彼此有了收获。
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教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教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有一次,学生告诉我:课上举手发言,一直生怕出错,所以不敢举手。我和蔼的对他说:“大胆地举起你的手,别害怕,即使错了也没关系。”以后,只要他怯怯地举起手,总是请他发言,经过一段时间,他再也不怕了,课堂上总能看见他的小手。
教学活动是学生知、情、意的综合体现。融“智慧碰撞、情感交流”于一体的师生对话,会保护和满足学生情感的需要、自主活动、成功展现自己的需要,同时也带来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课外师生心灵的交流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交流,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如:每天早上学生背着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教师观察每个孩子的穿着打扮、音容笑貌,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说。如:“你今天穿得真整齐。”“今天你精神特别饱满,老师相信你今天的表现会超过昨天。”诸如此类的话,让学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让他们心情愉快,充满信心开始新的一天。又如:有时,校外偶遇学生,这是培养师生感情,调节学生心理的好机会。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家的学习或生活情况,鼓励他们不仅在校做好学生,而且在家也要做好孩子,在社会上要做个好少年。如“你去哪里?星期天过得快乐吗?”,“帮妈妈做事了没有?”“作业完成了吧?有没有困难?”等等,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的关怀,内心感到温暖和亲切。
再如:教师在批发作业时说上几句话,如“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该多好!”前者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前进的动力。后者对学生委婉地进行批评,比直截了当指出效果要好得多。
这样,学生们也从老师给他们的热情的、语重心长的话语中,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这一做法,使学生的苦恼和困惑得以消融,帮学生辨明了是非,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老师的爱心换来了学生进步的信心;老师的热心、诚心赢得了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颗颗纯真的心。
苏霍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学生精神的家园。
人文读本读后感(二)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串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题目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实在,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固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回,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实在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断,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往发现学生的优点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往。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兴奋,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往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卧逗“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往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往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人文读本读后感(三)
这周,我读了《新人文读本》,这本书非常有教育意义,每一个故事都宛如心灵鸡汤,令人回味无穷。
这本书一共有八个单元:童心是一只蝴蝶;学会微笑;一生的功课;成长的快乐与忧伤;滋润心灵的清泉;只有爱才会教人爱;我的动物朋友们;你好,大自然。其中我最喜欢“滋润心灵的清泉”,读着它,好像心里的那股清泉的门阀“啪”的一声被打开了,好美好轻。
从童心是一只蝴蝶中捉一只蝴蝶,(www..cn)从学会微笑中取一朵微笑花,从一生的功课中借一张满分试卷,从成长的快乐与忧伤中找一张照片,从滋润心灵的清泉中鞠一捧清泉,从只有爱才可以教人爱中拿一颗爱之水晶,从我的动物朋友中捧一米阳光,从你好,大自然中沾一滴清澈的露珠。最后把这一切的一切都捏在一起,就变成了《新人文读本》——那一碗心灵鸡汤。
在这碗心灵鸡汤里,有很多元素,“喝”下它,它会教你很多,它会教你快乐,它会教你宽容,它会教你细心……
读着这本书,会感觉就像闻着春天的花香,就像躺在夏天的草坪,就像走在秋天的小路,就像站在冬天白雪皑皑的树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