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天堂读后感(一)
那层层叠叠的云朵,是你我年少时的忧伤,云朵深处的光芒是你我想都不敢想的天堂。
如果告别天堂能换取万里无云,那么我宁愿拥有永恒的悲伤。
我们不是靠惯性活着。
女主人公宋天杨出生于1979年,而作者笛安是1983年出生,也就是说笛安用一种时过境迁的眼光审视着这个叫做“告别天堂”的故事,正是这种时空的差距让故事从开始便埋下了炸药的倒计时器,“滴答,滴答”逐渐笼罩心房,等待在令人窒息的一瞬爆发。整篇文章不乏《梦里花落知多少》似的搞笑语言,或者说是一种对命运的无奈而酿制成的嘲弄的笑料,让我们在嗤笑的同时心湖泛起伤的涟漪。
书中的五个人,他们以不同的、听任自己内心呼喊的方式生活在他们的“天堂”里。那是只有青春才能赐予我们的天堂,里面有血色欲滴的带刺玫瑰、肆意开放的野菊花、简单的喜怒哀乐、角落的骄傲与卑微、好胜的占有还有胆小的退却……
对爱倔强的天杨,点燃火柴就拥抱天堂的方可寒,默默也孩子气的肖强,几番挣扎终究回到原点的周雷,还有那个我不知该如何形容的江东。他们在这个终将要告别的“天堂”里努力活过、幼稚过,但是谁又能去取笑他们呢,谁没有幼稚的时候呢?他们凭借主角的身份肆意的飞扬跋扈,用开了又谢的回忆花瓣在天空幻化出无数铅黑色的云,最终以一场空前的飓风横扫整条银河,心也在这一刻成了死灰。
《告别天堂》没有让我流泪,他不像以前我看到过的任何一本书,他好像没有起伏的顺其自然的就朝那里发展了,不等我们酝酿出泪水他早已云散风流。
笛安是个奇特的作者,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形容:“黎明像个苍白的怨妇一样来临……”她的文字里有种奇妙的张力,她大胆的描写“性”但又不似七堇年的《澜本嫁衣》那样赤裸。这与她对文字的真诚有关,但这真诚中又充斥着残忍。她先将每个人物依次变得鲜活再一一“杀死”他们,用近乎决绝的手法告诉我们,什么是“奉献”。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一直守护着他/她的天使,这个天使如果觉得你的生活太过悲哀,你的心情太过难过,那么他就会化身成为你身边的某一个人,也许是你的朋友,也许是你的恋人,也许是你的父母,也许是你仅仅见过一面的陌生人,这些人安静地出现在你的生命里,陪你度过一小段快乐的时光,然后他再不动声色地离开。于是你的人生就有了幸福的回忆,即使以后你的道路上布满了风雪,可是你依然可以想起曾经幸福的事情,你就可以依然勇敢。所以那些默默离开我们的人,其实都是天使回归了天国,比如那些离开的朋友,那些曾经给过你帮助的陌生人,那些曾经爱过最后分开的人,曾经你向他问过路的男生,曾经讲过一个很好听的笑话逗你开心的同学,曾经唱过一首好听的歌给你听的歌手,写过一本好书的作家,他们都是善良的天使。也许你有段时间会对于他们的消失感到伤心或者失落,会四处寻找他们去了哪里,到了什么国度,可是到最后,你都会相信,他们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安静而满足地生活着。于是曾经的那些失落和伤心都将不复存在,时间是最伟大的治愈师。
所以说当我们为爱、为生活去告别天堂时,我们又何尝不是在对我们生命中的天使说再见。只是天使不曾离开。告别天堂也告别了青春的张扬与疯狂,告别江东,告别可寒,告别肖强,最终告别天杨。海子说,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没有谁能够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原来那一刻,不是公元前也不是公元后,那次最美的微笑一直绽放在心底,只是你我只在乎了自己。
天堂,别了,流年。
告别天堂读后感(二)
漫无目的的在图书馆闲逛着,忽然“告别天堂”这四个悲伤的字眼跳入了我的视线。翻开书,看到的第一句话:“公元前我们太小,公元后我们又太老。没有人看到真正美丽的来到。”让我很有感触,因为悲伤。
书里面讲述了五个为爱痴狂的、孤独的孩子在青春岁月中演绎着一段纯粹却迷乱透顶的爱情故事:温暖而倔强的天扬,绚烂而脆弱的方可寒,有点坏其实不太坏的肖强,傻的可爱的周雷,还有明明比谁都敏感却羞于承认的江东,五个人之间“因为彼此深爱,所以互相伤害”的惨爱让你动容,让你扪心惨烈地去痛去哭。当然这是作者笛安对他们的定义,我在看书前并没有先看这段话,所以感觉有点偏差,第一次看多人物的第一人称小说,看得有点晕乎乎的,因为要随时转换角色。
虽然江东和宋天杨是男女主角但是周雷和方可寒却更让我记忆犹新。在方可寒病危的时候周雷最终和天杨举行了婚礼,但天杨对江东的一个回眸落泪让故事的结尾又多了一份揣摩。
江东,他深爱着天杨,却又同时和方可寒维系着那层微弱而柔韧的感情。他与天杨一开始就岌岌可危的爱情最后变成一句话:比遥远更远,却触手可及。离咫尺更近,却可望不可即。这便是他们的爱情。渐行渐远,可永远不会趋于零。
天杨,开始的时候温暖、纯粹,让我感到舒服。而在与江东交往的过程中,她倔强:“眼泪是最珍贵的东西,只能留给这种深切的悲伤,这悲伤与羞辱无关,与委屈无关,与疼痛无关,你依靠这悲伤和世界建立更深刻的联系。你和这悲伤在烟波浩渺的孤独中相互取暖,相依为命。”到最后面对三人的感情纠葛和方可寒病重时天杨做出的事,或许我可以说一切的悲剧都是她引起的,而这也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罢了!
我最喜欢的是周雷、也许就是因为他简单天真没有心计,即使知道中学时代的天杨只会把他当作朋友却仍然爱着她,即使明白天杨和江东之间的爱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泯灭却仍然爱着她,傻傻地爱着天杨。
在书里方可寒被形容的很难听,但我不讨厌方可寒、她自有自己的苦衷、这点毋庸置疑。大多数人都恨着方可寒,而我却一点也不恨她,反而觉得她是这个故事中最值得悲哀的人。除了她的身份和命运之外,我愚昧地认为她只是个单纯的女子。她可恨,的确,她有意无意地破坏了天杨和江东间的美好的情感。可我觉得,这种罪愆究竟应归于方可寒的身上么?她只是和天杨一样无可救药地爱着江东。我甚至有些恼怒,为何天杨要口口声声说方可寒“弄脏”了她的感情?从一些细微之处甚至可以看出她的懊悔。而也正是她的身份,让天杨和江东不断地误解她,可她却无动于衷。甚至在生命的末端,天杨是心怀鬼胎地努力地去“宽容”她,可她一定是把天杨当作了挚友的。无奈命运悲哀,江东说得好:“总有一些人要以‘我们’这个黑夜为背景怒放,就像烟花,比如方可寒。所以方可寒,这个世界需要我们,而我们需要你。”
《告别天堂》的结局是出乎意料却也耐人寻味:“她终于转过脸,含着泪,嫣然一笑。”
这是江东在天杨和周雷的婚礼上对天杨说 “天杨,跟我走吧。现在,你和我。” 之后,天杨的回应。整个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作者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给读者。但是我觉得宋天杨跟江东不会在一起,虽然宋天杨仍爱着江东。
在这个故事让我收益最深的就是‘宽容’。宋天杨因为爱,宽容了方可寒,在方可寒生命即将结束前放下之前的种种纠纷,细心地照顾方可寒;江东因为爱,宽容了宋天杨,在距离高考只剩一个多月时,选择隐藏他发现了宋天杨的背叛的事;周雷因为爱,宽容了宋天杨,选择给她时间去处理与江东的爱恨纠缠。
告别天堂读后感(三)
江东更不可能承认自己和方可寒的情感。(www..cn)江东与方可寒的爱,江东与天杨的爱,它们相互干扰着,几乎两败俱伤。但遗憾的是,卑微而畏缩的深爱终究还是输给了炙热而浓烈的深爱。“绚烂而脆弱”的天杨最终还是被“温暖而倔强”的天杨所打败了。肖强的爱情始终是默默无闻的。无论是对方可寒的喜欢还是对天杨的爱。可他的身份和立场注定了他的爱终将无疾而终。残酷地说,他始终是个局外人。他的生活和天杨、江东、方可寒固然关联紧密,可生活本身毕竟是截然不同的。我也说了,他是悲哀的。
有许多的人不甚看好这部小说,我想是因为文中部分对“性”叙写。“性”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我希望大家不要遗忘,“性”的本源实则在“爱”。笛安在新版里的后记写道“因为当时的尖锐和不羁,我设置了一些或者激烈的情节。但我也相信,纯净的眼睛阅读的时候,不会看见污秽的东西”我想大抵足矣。在书中也有江东的一段话:“一直假装开放,假装前卫的我今天才理解‘性’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与占有无关,与堕落无关,与隐晦无关,与罪孽无关,甚至与欲望无关。我想要天杨。就算我们俩改变不了已经成为泡沫的这个事实,那就让我们合为一体,高高兴兴地接受这寂静的谴责和抚慰。不管这寂静是如何判决的,在我心里,她永远是小人鱼公主变成的泡沫。”它不过是一件近似于“我们要在一起”的一样纯粹的事。
在旧版的后记中,笛安说她真正想要讲述的,是奉献。在我的理解范围内,便是那些隐忍的宽容。要做到容忍他人,自己的心灵或多或少也得做出些妥协与退让。我想,他们一定都放弃了许多,才能做到如此的宽容。当两年之后江东在小强的出租上笑着邀请他去喝酒叙旧时,我想,江东最终宽容了肖强,宽容了肖强“背叛”自己,爱上自己的爱人。而天杨宽容了一切:“我原谅了一切。我原谅所有伤害过我的人,我也希望所有被我伤害过的人能原谅我。我原谅自己和江东的爱情里那些自私的占有欲,我原谅我们在缠绵悱恻或恶言相向时以‘爱’的名义对彼此的侵袭和掠夺,我原谅我们的每一句情话里那些或真诚或虚伪的夸张,我原谅我迫切地想要留住江东不过是因为我舍不得我自己的付出。我原谅他在真诚地爱我的同时像吸毒者抗拒不了海洛因那样抗拒不了方可寒。……我原谅,我什么都原谅了。我终于理解了你,我的默尔索,我的朋友,我的兄弟。”
成长的确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在这残酷的成长中,他们变了。江东变了,原本有些羞涩的他竟可以说出自己内心明知可笑的祈求,虽然这些祈求也把他自己吓了一跳,但成长毋庸置疑。学中文系的周雷尽管仍然单纯、专一地爱着天杨,可在经历了大学几番感情之后变得更有情调了。天杨本是纯粹而温暖的,在青春的爱中她逐渐变得随性与自私,可最终在时光的洗涤下她重新恢复那一分纯粹与温暖。这些成长不能武断地判定孰好孰坏,但不置可否的是他们再也回不去了,再也无法回到青春那些轰轰烈烈的日子去了。
阖上书,那些真挚的话语仍旧在脑中回响,余音绕梁。
“唐槐寂静地在步行街的尽头矗立着,唐槐什么都知道。夕阳来了。那么多人哀叹的悲凉就像那么多人赞美日出的蓬勃。可是日出的时候人们大都还在梦里,而夕阳却是人人天天都能看到的。这就像一出票房超好的悲剧和一出无人问津的喜剧一样,到底哪一个更惨?”
我想无论是受捧的悲剧还是落寞的喜剧,这一切都是终将老去的。那所有梦寐以求的渴望和撕心裂肺的情谊终将幻灭,在灰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