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一)
每次读《诫子书》,我都感慨于全文虽不足百字,却言近旨远,含义隽永,是诸葛亮立身处世的智慧结晶。《诫子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文辞,丰富的蕴含,更有诸葛亮的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和千年不灭的人格力量。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学。
初中的时候听老师讲《诫子书》,看到老师那陶醉的表情,心中有疑惑,这书有那么好吗?那时我们读书只是随性式的,家里只是说“农村里的孩子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前途”,当时也只是随便听听,并没有深刻体会读书的用处和乐趣。但随着走完高中,踏入大学校门时,才体会到“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这句话的内含。在这物欲高涨的社会,每个人都自己的梦想,都有自己的创业梦,都幻想自己能成就一翻事业。想创业、有梦想都是好事,如何努力去实现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名话提醒我们搞创业,实现梦想,就要打好基础,积极的为将来做好准备,正所谓有所为,有所不为。
在走上社会以后,周围纷繁复杂的现实扑面而来,有时候心中的那个创业梦想未免会动摇,也逐步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的含义。心中有梦,信念不灭,只有沉下心来,不断提升自己,扩展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应变能力。正如《诫子书》里所就“非学无学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经过多年的努力,虽然不能闻名于世,但也尽了自己的才能,带领同事为公司、为社会、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人民大众谋福利是无止境的,努力提升自己是无止境的。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适应于社会发展的潮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真正的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化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的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诫子书”强调“静”与“俭”,是学习,才干和志向的基础,是自我修养,自我砥砺,自我提高的关键。那什么是真正的静呢?“静”在身体外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泰然,稳重,礼节,娴静,含蓄等等。“静”在身体内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满足,专注,快乐,充实,激情,乐观,向上等等,凡能够使身心达到积极和谐状态的一切,都应称之为“静”。
在“小窗幽记”中讲“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将影响身心达到“静”的最佳状态。
在众多名人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耐得住寂寞。盛大网络公司CEO陈天桥说过:“想要成功,就要耐得住寂寞”;孟子也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诫子书”给了我许多启示,大家可以看一下哦!
诸葛亮诫子书读后感(三)
三国时期一代名相诸葛孔明先生在自己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中强调了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淡泊”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用通过“静”来修身,通过“俭”来养德。教育他的儿子要有远大志向,《诫子书》说:“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通过这句话告诉诸葛瞻努力才能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来实现志向,而要学习好知识就要宁静专一。《诫子书》说:“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通过这个告诉儿子,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使性情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www..cn)
《诫子书》对我我们大学生也很有教育意义,大学生大多爱好广泛,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诸葛亮28岁就当上了蜀国的军师,如若不是靠着一身凌然正气,始终保持着廉洁之心又如何为世人所称道?而今,诸葛亮成了众人皆知的一代名相,成为历代文人与官员的楷模,不得不说,廉洁文化发挥了很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