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思索读后感(一)
花了三四天的时间,终于看完了龙应台的《百年思索》。喜欢她的作品,当初还送给朋友一本她的野火集。
初读她的作品是《目送》,写亲情,叙友情,语言温柔婉转,透露出无限的浓浓思情,又恰似“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文笔细腻,展现出女作家的优势。
从今次接触到的书中,发现这时她的写作境界已转往深沉,潺潺叙述中夹杂着细致的描写与生动的对话,更有自己心灵深处的思考。旅遍欧洲,她细心地观察,体会欧洲的文化,历史,现状。在敬佩欧洲举国上下庆祝文化名人冥诞时,或怜惜巴勒斯坦动荡地区生活着的贫困大众时,或惊讶于德国法庭上被告与法官,检察官平起平坐,拥有正当的公民权时,她都会设身处地地反思我们与别人的差距,通过她的视角,读者也开始了百年思索,她如一位引领者,带你走进近代化的这百年历史。
其实龙更适合去当一名驻欧的资深记者,写文化,历史专题,更可以做人物专访,用敏锐的视角,亲和的沟通力,丰富的文化背景,写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当然,也可以去当一名政客,作家写出的作品可以影响读者,但只会有一小部分真正深受感染。如果成为一名政客,才可以将个人思想和立场付诸实践,后者才可以使得小老百姓受惠。但人毕竟不是完美的,当好一个知名的作家已经不容易了。
百年思索读后感(二)
这是一本散文集,我喜欢极了里面写生活的文字第七辑“我”,温柔极了,看着看着自己觉得好舒服,好美丽的景象,畅快的阅读。看着看着我也想去过作者那样的生活,有着她一样的世界,一样的温馨恬然。她对于花儿、草儿的景象描述比田园画还要甜美,比轻音乐还要祥和。软枝黄蝉,“几朵花蕾像细小的海螺似的层层窝卷着,只有一朵盛开着。不必伸出手,我也知道那花瓣的质感类似最柔软的金丝绒布;花瓣的蒂处呈深杯型,里头刚好容得下三只最肥胖的蜜蜂。药的淡淡香味,闭着眼,给我一百种花我都喊得出:这个,这个就是软枝黄蝉。”天哪,我知道文字的力量很大,但是我真的好想一直都在那朵花的世界里。辑七共有五篇文章:大山大河大海、软枝黄蝉、南部来的女孩、彼黍离离、迷阳,是荆棘。
时隔一周,终于把时间腾出来写读后感了,刚才的《我的人生感悟》花了两个小时,真不知道这个要花多长时间。但我好感谢这段工作没有定,但杂事又不多的日子,我写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且都是有感而发,有时自恋地想,自己是不是变成熟了,真的开始有记忆有变化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最能激励我的莫过于序文《在迷宫中仰望星斗——政治人的人文素养》。这篇文章是一篇发言稿,讲的很好,很清晰明朗,很有条理,很有深度,而且指出我们大多数的硬伤,让我明白接下来,我的任务很重,要精打细算地过日子了。文章共三个主题文、史、哲。
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文学最重要的功能在于“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我们是当局者迷,作家向我们展现出艺术的生活状态,当我们成为旁观者时我们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文学就是那湖水折射出我们的原生态,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 “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渗出最深刻的悲悯。” “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感悟。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
哲学——迷宫中望见星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境,当然是一个迷宫,充满了迷惘和”“愿为原始,所以深刻而巨大。”
史学——沙漠玫瑰的开放。以前听沙漠玫瑰的故事都是歌颂生命力的顽强等。我相信龙应台的人品,她应该是一个诚实的人,她应该是那个真正养过沙漠玫瑰的人,而不是看到寓言小说而找来充当证据的。我们看到的很多现象是本身定在的那一刻,是孤立;历史则向我们展示所看到现象的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如果不知道起点在哪里,即便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也不会使人震惊。“我们从小所谓西方文化誻开放的、*的、讲究个人价值反抗权威的文化,都说西方是*主义文化,用自己的脑子去研究一下欧洲史以后,你就大吃一惊:哪有这回事?西方文艺复兴之前是一回事,文艺复兴后又是另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前是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后又是另一回事。然后你也相信过,什么叫中国,什么叫中国国情,你用自己的脑子研究一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咦,这也是一个半真半假的陈述。中国专制的吗?朱元璋之前的中国和朱元墇之后的中国又不是一回事的;……”“对历史的探索势必要迫使你回头去重读原典,用你现在比较成熟的、参考系比较广的眼光。”
百年思索读后感(三)
直到最近看见龙女士的一本新作《百年思索》(南海出版公司出版),才知道龙女士关心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一域,因留学美国,侨居欧洲的背景,龙先生对西方的历史、文化都比较熟悉。在这种广阔视野的基础上,龙先生关心的乃是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的文化与思想。其气象之大,真可以用汉代人所说的“包括宇宙”四个字来形容。
龙应台女士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即凡是存在的,必然有其合理性。她在《对公共厕所的研究》一文中谈到,当他们一行在西安上厕所时,发现厕所非但没有门,而且坑与坑之间只有一堵矮墙。其他人在乱哄哄一阵玩笑之后,很快就把这件事给遗忘了。可是龙女士并不,她说:“对我这个喜欢对文化现象胡思乱想的人却没有过去;在笑话里层一定有一个文化的合理解释,一定有的。”正因为这种理念,龙应台女士才会对小到西安的厕所,大至科索沃战争、德国知识分子的心灵流亡等问题,一一加以精细的研究,给予逻辑谨严、合乎情理的剖析。
龙先生在撰写此书的时候,心灵是沉重的。孔子说写《周易》的人,“其有忧患者乎?”龙先女士写这部《百年思索》也是充满着忧患意识的,这种忧患并不是高高在上,满纸空言的爱国爱人民,而是落实在具体生活中的。龙先生是作家,她以作家对生活独特的感悟体会,来剖析社会状态和文化前景。比如龙女士在杂乱吵闹的以色列接触到了许多热情可爱的人们,而在瑞士美丽安静的环境里,却住着冰冷的人们。龙女士不禁发问:“可爱的人与可爱的环境,竟是不可兼得的吗?”她对甲午战争中的报道,抗战时苏州的顺民以及外国人称中国人的为Natives(土着)等都很敏感。她说这一切“可以原谅,不可以遗忘窗”
龙女士的心灵又是激越的。她热烈地呼唤文化多元的到来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他在*大学法学院演讲时高唱政治人物应该拥有自己的人文素养。“一个会写诗、懂古典音乐、有哲学博士学位的人,不见得不会妄自尊大、草菅人命。但是一个真正认识人文价值而真诚恻怛的人,(www..cn)也就是一个真正有人文素养的人,我相信,他不会违背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正因为如此,龙应台女士才要大声疾呼,呼唤一个以人为本的人文世界的到来。
龙应台先生还积极地提倡“一切价值的重估”。当代的世界,经济日趋一体,而文化多元、观念多元、价值多元。正是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有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各种文化的纷杂观念、纷杂价值进行“重估”的必要。只有“重估”,才能真正确立当代的价值,当代的理念与精神。但龙女士自己也清楚地意识到:“重估价值是多么艰难的任务,必须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或者说,社会里头的人有能力思索,有能力做成熟的价值判断,才有可能担负这个任务。”“重估价值”的道路坎坷艰辛而又漫长,令人欣幸的是,龙应台女士本人正毅然地担负起这个重任。她将在这条荆棘之路上永远地跋涉和探索下去,保持着一颗年轻跳跃火热的心,去拥抱人文世界的美好未来。